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养蚕及蚕病防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养蚕及蚕病防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夏代以前已存在蚕的家养,从桑树害虫中选育出家蚕,创造了养蚕技术。商代设有“女蚕”,为典蚕之官。甲骨卜辞中以蚕神与上甲微同祭,对蚕事极为尊崇。当时有杯蚕(臭椿蚕)、棘蚕、栗蚕、蚊蚕四种,家蚕亦称螺蚕。野蚕和家蚕都是多化性,逐步演变而成二化性和一化性,并以三眠蚕为主。

一、养蚕的主要4个阶段概述

1.催青

又称暖种。即将蚕卵保护在适宜的环境中,促使胚胎健康发育,按预定日期孵化。其催青时间,春蚕期为10~11天,夏秋蚕期为9~10天。春蚕期多采用高温感光催青。温度22~26℃,湿度75~85%,自点青日起改为绝对黑暗,孵化日早晨再感光。夏秋期蚕种大多经人工孵化处理,温度23~26℃,相对湿度75~85%,点青期遮光。

2.小蚕饲养

蚁蚕收集一般采用网收或绵纸引收。1~2龄时饲养适温为27~28℃,相对湿度为90%左右;3龄时适温25~26℃ ,相对湿度为80%~85%。桑叶要柔软适熟并及时扩大蚕座,眠时精心保护,一般以集中饲养为佳。

3.大蚕饲养

4龄蚕饲养适温为23~25℃ ,相对湿度70~80%;5龄蚕适温为22~24.5℃,相对湿度为65~70%;大蚕期应饲喂优质桑叶并使饱食 ,并及时清除蚕沙残叶。喂饲连枝带叶的条桑有利于保持桑叶的新鲜度和减轻给桑和除沙次数。

4.上蔟和采茧

5龄末期蚕体内丝腺极度发达,胸部透明渐及腹部,排出绿色软粪,并停止食桑,仰起头左右摆动,出现这种熟蚕征状时应及时上蔟 。蔟室光线宜稍暗 ,适温23~25℃,湿度60~70%,气流50~100厘米/秒。蔟中应通风排湿,以保证茧丝解舒和提高质量。上蔟后约经6~8日应适时采茧,鲜茧不宜堆积,以免影响质量。

二、蚕病发生的特征

1.普遍性

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蚕龄期,均可发生蚕病,一般来说,在大规模生产中,只要有养蚕的地方,都会有蚕病的发生,只是发病多少而已。

2.群发性

家蚕是群体饲养,个体间距离小,密集、饲养管理及外界环境相同;种质一致,抗病性能基本接近。这些因素决定了蚕病发生的重要特征——群发性。尤其是传染性蚕病。

3.多样性

蚕病发生的种类多,有病毒病、细菌病、原虫病、真菌病、微粒子病等传染性病。同一批次,可同时发生二种以上的蚕病。

4.连发性

不同批次间连续发生同一蚕病,甚至到第二年仍会发生,导致循环。

5.突发性

尤其五龄蚕,有时在无明显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暴发蚕病,或者上蔟后不结茧,死于蔟中。

三、蚕病发生的原因

致病因子的存在;饲养管理不善,蚕儿体质虚弱容易患病;叶质不良,导致蚕儿体质虚弱或中毒,降低抗病力;养蚕药品质量不良或使用不当;恶劣的气候条件往往成为一些主要蚕病的重要诱因。

四、制定严格的预防制度

依据蚕病的发生特性和发生原因,蚕病必须走预防为主,协调以消毒预防、规范饲养等各种防治手段的综合防治道路,将蚕病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1.彻底消毒,防止传染

1.1养蚕前的消毒

养蚕前对蚕室内、蚕具用消毒药剂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石灰浆、漂白粉、水消杀精、毒消散等。

1.2养蚕中的消毒

在养蚕过程中,除蚕卵、蚕儿本身带病传染外,周围环境的病原体也可通过各种途径传入蚕室、蚕座,单靠养蚕前一次消毒是不能确保无蚕病发生的,必须重视养蚕过程中的消毒防病工作。

1.2.1蚕体、蚕座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新鲜石灰粉、防病一号、防僵粉。注意:一是随配随用;二是使用后当天要及时除沙。

1.2.2药物添食:进行药物添食可以促使大批蚕增强体质,恢复健康和减轻发病,对细菌病、真菌病、病毒病等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常用的药剂有:氯霉素、克氯素、无菌星、脓微灵等。

1.2.3隔离淘汰病弱蚕:许多传染性蚕病如中肠型脓病、浓核病、微粒子病、细菌性肠道病等,

在感病初期往住是表现出生长缓慢、体躯瘦小、发育不齐等症状,成为病弱蚕,此时这些病弱蚕已能产生大量传染性很强的病原体,病弱蚕通过粪便、消化液等将病原体排出体外,污染桑叶和蚕座,

成为蚕座感染的主要病原,是造成蚕病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早发现病弱蚕,及早进行提青分批,将病弱蚕隔离或淘汰,减少蚕痤内混育传染机会,是防止传染性蚕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1.3 养蚕后的消毒

养蚕、采茧结束后,遗留下很多病蚕尸体及排泄物,要集中力量及时清理,全面消毒,防止病原扩散传播。因此,采茧后,及时将旧蚕具、蔟具、蚕沙、烂茧等清理,该烧的要烧掉,可继续使用的蚕具、蔟具集中消毒后保管。所有用过的蚕室、贮桑室、蚕具及周围环境及时消毒。常用药剂:有效氯漂白粉液、石灰浆等。

2.建立防病制度

在养蚕中养蚕户要建立卫生防病制度,坚持执行,才能搞好蚕病的防治工作。建立的防病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2.1大蚕、小蚕不在同一蚕室内饲养

2.2不能在小蚕室、贮桑室内上蔟

2.3未经消毒的蚕具不能搬进蚕室及贮桑室内使用

2.4装过蚕沙的用具不能用来装桑叶

2.5病蚕、蚕沙、旧蔟具等不要乱扔乱放,要集中处理

2.6喂蚕前、除沙后都要洗手,进蚕室、贮桑室、上蔟室要换鞋,防止带病菌进入蚕室

2.7及时提青分批,淘汰病蚕,隔离弱小蚕,防止蚕座感染

2.8坚持进行龄中消毒,换下的蚕网、塑料薄膜等及时日晒消毒,贮桑室每天坚持用漂白粉液消毒地面1次

2.9及时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尤其是病毒易感期(起蚕和将眠蚕)的蚕体和蚕座消毒

3.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的体质

蚕的生理状态与蚕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蚕体抗病力的强弱,一方面受遗传基因的支配,另一方面又受饲养条件的影响。在消毒工作中,事实上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杀灭病原,未被杀灭的病原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感染发病,但在环境异常,蚕体虚弱的情况下,往往造成感染发病。因此,选育抗病性蚕品种、科学安排养蚕批次、改善饲养条件,增强蚕的体质,是预防蚕病的重要环节。

4.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叶质量

桑蚕靠叶提供所需营养,良桑饱食,桑蚕就能正常生长发育,蚕体健壮,抗病力强;叶质低劣就会影响发育,蚕体虚弱,抗病力差。加强桑园管理,提供优质桑叶,是预防蚕病的重要措施。

5.做好催青保护

蚕种催青是养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催青保护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到蚕卵胚子的发育与孵化,对蚁蚕体质强健与否,抗病力强弱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所以,蚕种催青要严格按照标准温度、湿度进行保护。注意通风换气,防止接触高温。夏、秋季凶气温较高,应趁早、晚气温较低时运送蚕种,运输途中严防蚕种堆积发热、日光照射、风吹雨淋和接触有害气体和农药。发种后做好补催青工作,并适时收蚁,防止蚁蚕饥饿。

五、准确诊断,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养蚕过程中,要经常仔细观察蚕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蚕病。观察时除看蚕的群体发育、蚕的活动、体形、体色、病斑、吐液及排泄物等外,还要对血液、消化管、丝腺组织器官的病变进行观察查明发病原因,做出正确诊断,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控制蚕病蔓延为害。在诊断检查时应以迟眠蚕、弱小蚕、呆滞静伏蚕为重点。 发现蚕病后,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控制蚕病蔓延为害。

1.分析原因

发现蚕病后,除进行正确诊断外,还必须迅速查明发病原因、切断传染途径,才能制止蚕病蔓延。要正确判断蚕病发生的原因,必须充分掌握材料,了解附近发生蚕病情况,以及历史上发生蚕病的规律,结合养蚕生产技术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以找出确切的原因。

2.对症下药

病毒病:及时捡出病蚕,隔离淘汰病小蚕,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控制蚕座传染。对病毒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剂,应以预防为主。用氯霉素等抗菌素菌类药物添食,对中肠型脓病和浓核病有延缓及降低发病率的效果。

细菌病:及时清除病蚕,加网除沙,添食氯霉素等抗菌素进行治疗。

真菌病:捡出病蚕,及时用防僵药剂。防僵粉剂和防僵熏烟剂交替使用,可提高防僵效果。

农药中毒:查明毒源,隔离毒源,若是农药污染桑叶所致,要立即清除毒叶,加网除沙,喂给新鲜无毒桑叶,调换蚕室、蚕具。

参考文献:

[1]方广生.蚕病综合防治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09.10.

[2]江祝全.浅谈丝茧育蚕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中国蚕业,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