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组织数学活动 激发学生思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组织数学活动 激发学生思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数学课堂就是数学+活动。我们要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积极创新,使其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活动 激活思维 自主性 灵活性 创造性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倡导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一节数学课,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比如:教学“位置与顺序”一课时我让学生分组排队,先纵排找出自己在谁的前边,谁的后边,自己排第几位,然后横排,说出自己在谁的左边,谁的右边,自己排第几位,让学生自主地多次变换位置。通过这一训练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及物体的顺序。又如:教学“比高矮”一课,我让学生自找对象,自由的与多人进行比较,这样,学生更体现了自主性。孩子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此,自主参与活动是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法宝,教师的动不等于学生的动,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动起来,自主地去体验成功吧!

2.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课堂,在组织数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思路和行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

例如:教学“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时,我创设买铅笔的活动情景,15枝铅笔,卖出9枝,还剩多少枝?学生通过小棒模拟、活动、交流得出了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认为一根一根地减;有的小组认为可把15分成10和5,用10减9得1,再用1加5得6;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把9分成5和4,15减5得10,再把10减4得6;还有的小组认为9加6得15所以15减9得6;也有的小组认为……经过讨论,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课后我布置学生用一用自己想出的计算方法,看看什么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第二天学生兴高采烈地对说:我有14元,买书包要用8元,我就用10元减去8元得2元,再加4元,就剩下6元了;我有17个珠子,送给弟弟9颗后还有8颗,因为9加8等于17,所以……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去看,去想,来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把数学课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实际中,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这样的数学活动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3.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和分析、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例如,教学“物体的分类”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通过由课本上的实物图说出它们的形状,并发给每组一套模具,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再由形状说说在生活中所认识的这些形状的实物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建立起四种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在头脑中的表象,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进行分类。汇报时,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小组认为可以按大小分类,有的小组认为可以按形状分类,还有的小组认为……且发现划分的标准不一样,得到的种类也不同。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学习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改变了一种静态的教学,给了数学课堂一种蓬勃的生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思考的空间,创新的余地,让学生灵活的运用了数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信,有效的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将会成为伸展儿童生命灵性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