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王诗悦:用心灵之笔观照成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受地域、时间所限,我和印象人物的交流大多都是匆匆而就,看着学生们青春朝气却又略显疲惫的脸庞,我实在不忍过多挤占他们已经所剩无几的休息时间。经过短暂的访谈,写作成文刊发后,我与他们便往往不无遗憾地相忘于江湖了,当然一面之缘也自有种独特的回味。采访过王诗悦后,正逢刊物内容作了局部调整,加之我个人一念散漫,关于她的访谈稿竟一拖几个月。也因此,我们仍保持着若有若无的联系,我有更多机会陆续阅读了她的其他作品。王诗悦的文字有着与她外表迥然不同的成熟气质,让我这个混迹社会已久的成年人都时有触动,时有感悟,这不得不说是个小小的意外。
和很多高中学校不同,王诗悦所在的浙江省兰溪市第五中学,地处兰溪市较为繁华的地段,周边店铺林立,为这所高中平添了几分浓厚的生活气息。进得校园,我发现这里的氛围也显得比较轻松随意,真有几分大学院校的感觉。
作为一名作文杂志的编辑,我从各所高中众多语文老师那里经常接收到的一个信息就是“我们学校主要抓高考成绩,对写作这一块很不重视”――当偏见有了堂而皇之的理由,仿佛也就化身成了真理,我对此早已不以为意。而兰溪五中的谢建国校长却说:“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在保证应试成绩的前提下,还是要抓素质教育,这是真正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我不希望将来学生到了社会上,埋怨我们没有教给他们更多有用的东西。”在深陷应试囹圄而不可自拔的教育体制重压之下,谢校长的这番话不啻于敢为人先的豪言壮语,令我肃然起敬。
学校溪声文学社素有写作传统,曾培养出一批在圈内较有影响力的新锐。在谢校长和文学社指导教师伍献卫老师的安排下,我和一些社员就阅读、写作和投稿作了简单的交流。伍老师把王诗悦介绍给我后,仍有几个学生继续和我讨论着,特别是一个说话好像爆豆子似的女孩,一刻不停地问着我各种问题。看得出,她热爱写作,对自己的期望也相当高。这个过程中,王诗悦一直静静候在一旁,只在我问她什么时才会开口,但往往刚说了一两句就被“爆豆子”抢去了话头,而她也毫不介意,仍然微笑着听,偶尔点头或接上一两句。这两个对比鲜明的女孩子都让我心生喜爱,因为她们都是那样纯朴而真实。只是,也许出于一种天然的敏感与倾向性,王诗悦笔锋犀利的文字和她宽厚随和的性情,给我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在伍老师推荐来的印象备选人物作品中,王诗悦的几篇首先引起了我的注意,当时我有一个大致的看法,这位作者的文笔流畅自然,讲故事的能力很强。特别是她的几篇小小说,在极其有限的篇幅里,能够把整个情节铺展得张弛有度,要知道,通常认为小小说是最难驾驭的一种小说类型,要做到言已尽而意未止更是绝非易事。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收到的学生习作中,多见长于抒情的诗歌和散文,小小说体裁却较少涉及的重要原因。但在我看来,王诗悦对于小小说创作已初得要领。她的《情书》,描写暗恋情怀,题材不新,手法比较特别。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从倾听者的角度,将一个饱受情感煎熬之苦的少年内心的挣扎与执著,描写得美好而又沉重。这类小说的语言往往易于落入无节制煽情的俗套,而王诗悦的文字委婉清新,少有刻意的痕迹:
优雅的旋律随着咖啡袅袅的雾气旋转上升,氤氲开来,我的思绪也随它飘向远处,仿佛看见那个女生每天准时守在男生会出现的地方,安然地看着他或喜或悲,而她站在他的生命之外。
小说的最后突然笔锋一转,制造了一个欧・亨利式的结尾:
我的日记原本不厚,只是夹进了太多的东西。
包括他的十几封信。
在这本写满另一个男生的日记里,这些信无论如何都有些难堪。
倾听者“我”和读者都到最后一刻方知,原来“我”就是少年思念已久的女孩,但“我”苦苦暗恋着的却是另一个男孩……这在青春期应该是种普遍现象,而或许万事万物,最终都只是轮回――小说的意境便也由此而出。
王诗悦的另一篇小小说《我亲爱的小沙子》是描写父母和子女之间因缺少交流导致情感疏离的故事。情节简单,全篇不足八百字,但在结尾处也扔出了一个小小的“包袱”,以此引发读者的一些感慨。《谁动了我的钞票》则是朋友间的信任、虚伪甚至背叛。在看似平淡的情节推动中,仿佛有一股暗流穿梭其间,没有惊心动魄的场景,也能令人心头萦绕丝丝凉意。这个小故事其实可以扩展到整个社会圈子里的现实生活,因为在各种年纪、身份、阶层的领域里,都真实存在着人性的明朗与阴暗,矛盾与斗争。她的一篇书信体散文《致乐乐――谁来对你负责》也很是别致,谈到学习、思考、理想和为人处世,洋洋洒洒,言辞恳切,而最后的落款又让读者发现,原来这通篇都是作者写给自己的励志箴言,读来却感觉比很多正统劝诫的大道理文章更有说服力。难怪老师把它拿去参加某写作大赛,还获得了浙江赛区的一等奖。
王诗悦的写作较之她的同龄人,更多了几分细致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她探寻表象之下更深层的东西,并能用一种年轻人特有的乐观精神,以及不乏诗意和温情的笔触去刻画生活,以她的年龄阅历来衡量,我以为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世上有多少责难、偏见、不理解与不被理解的苦恼,是来自于对社会现实、情感乃至人性的“不懂”。文学作品最终的深度在于对人性的挖掘,剖析、了解人类自身,也正是文学的重要责任和意义。我们总希望所有年轻稚嫩的心灵,都能浸润在纯洁的理想国度里,永远不要接触到生活中不美的一面。然而假如世界注定是复杂多元的,那么能够“懂得”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无论思想还是才情,王诗悦都已站在了较高的起点上,作为一个同样热爱文学的读者,我对她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