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诸子简介·老子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诸子简介·老子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诸子,是以春秋战国时期为限,即先秦诸子。当时已有“百家”之说,荀子在《解蔽》篇中说:“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庄子在《天下》篇中说:“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这里所说“百家”,盖言其多也。到西汉,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辑录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并将诸子百家总括为儒、道、墨、名、法、阴阳、农、纵横、杂及小说十家,他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即除小说家外,其余九家又被称为“九流”,这就是“九流、十家”称谓的来源。就其分歧而言,家中有派,如儒分为八,墨分为三,名家中有“离坚白”与“合同异”的不同派别,法家中有“法”、“术”、“势”的不同主张,如此等等。其中儒、墨两家,在当时即被视为“世之显学”。到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两千多年来的正统思想,今日又大有复兴之趋势。对其他各家的研讨,也都一一提上了日程。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走向繁荣的第一次高峰。在教育方面有儒家,在哲学方面有道家,在科技方面有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名家和后期墨家,在法学方面有法家,在军事学方面有兵家,在包容各家思想方面又有杂家,等等,可以说是各种思想纷呈于世。就其组织而言,墨家最为严密,而且有严格的纪律,这是其他各家所未有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高度评价了古代希腊在哲学思想方面的伟大贡献,指出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和萌芽。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繁荣,以及对后世学术发展的影响,与古希腊哲学思想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和骄傲。

诸子版本,流传至今有很多种,内容也有些差别。我们这里选用的是1945年中华书局重印世界书局所编的《诸子集成》本。它收集了从孔孟的《论语》《孟子》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和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共计26家、28集(老、庄各2集)。我们又从中选出《老子》和《庄子》(道家)、《墨子》(墨家)、《荀子》(儒家,《论语》、《孟子》已编入《四书》之内)、《韩非子》(法家)、《孙子》(兵家)作为代表,对其中大部分篇章,做了节录,以供初学者学习和研讨。

在诸子的版本中,除《诸子集成》外,还有《二十二子》(清光绪年间,浙江书局辑印),也可作为学习“诸子”的参考。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手抄本,与世传《老子》版本少有出入,也可用作对比学习和研讨。余不多赘。

一、老子

老子,一是指其人,二是指其书。以后各家的简介同此。

关于老子其人,历来存在有不同意见的争论,我们采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所记: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人(今河南省鹿邑县东)。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吏,即管理藏书的官吏。老子年龄比孔子稍长,传说孔子曾问礼于老聃。据说他看到周室衰微,便退隐。西出函谷关,至秦,莫知所终。他路过函谷关时,关令尹喜强留他著书,他便写出了《道德经》(即《老子》一书)五千余言而后离去。

在《道德经》中,老子陈述了宇宙观、辩证法、人生哲学和政治理想等多方面的问题,现分别简介于下。

老子对“道”的阐释,涉及对宇宙本体的探讨。他认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第25章)他论述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人、地、天、道的关系(同上),提出了“道法自然”的重要观点。他还论述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42章)的事物发展过程和演化规律。所有这些论述,不论它是唯物的或唯心的,也不管其文字如何深奥难解,可以看到的是:它是在对宇宙本体进行探索。因此,突破殷周以来无上权威的天命观,走向对宇宙本体论的探讨,老子还是起到了首创的作用。

《老子》一书,充满了辩证思维方法,这是大家所共认的。下面只引几段来做说明: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第2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58章)。都具体说明了事物对立面的相互依存和转化的道理,即所谓“反者道之动”(第40章)。余不多赘。

把老子有关上述理论,应用在人生哲学上,即是重弱和贵柔,他认为“天下之至柔”,可以“驰骋天下之至坚”(第43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40章);论述了弱能胜强,柔能克刚的道理。并通过“去私”、“解蔽”,以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第16章),无为自化,清静自立的境界;实现归真返朴,“复归于婴儿”(第28章),以保持赤子之心。这些思想,为后人所提出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提供了理论基础。

最后,还应当讲到老子在政治理论方面的贡献。一提到老子的政治思想,自然就会想到“小国寡民”(第80章)和“无为而治”,当然这是老子很重要的政治观,特别是“无为而治”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实老子的治国安邦的言论还是很多的,在《道德经》的下篇中尤为突出。如“治大国,若烹小鲜”(第60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第51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第75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74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第30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第67章);以至“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57章)等等,都是治国安邦的重要法则,也是统治者自律的一些良方。因此,司马迁将老子和韩非等放在一起写《老子韩非列传》,把黄老之术和刑名之学联系起来,是有一定道理的。

2005年10月,中外学者130余人,在老子故里河南鹿邑县举行了“弘扬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以“自然、科学、发展”为题,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多方面的研讨,发表了“鹿邑宣言”,老子被尊为“哲学之父”。

道教将老子的《道德经》尊为主要经典,称为《道德真经》,使道教成为民族的宗教,与佛教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老子》一书,有不同的版本,通行本为三国魏王弼注本,分为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是现在最古老的《老子》手抄本。其中《德经》在《道经》之前,在文字和章次上与原通行本也稍有出入,而且虚字较多,但其主要内容基本相同,由此也可以证明《老子》一书出自老子之手,是可信的。

近人高享《老子正诂》,马叙伦《老子校诂》,朱谦之《老子校释》等,都可以作为学习和研究《老子》一书的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