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自主学习理念下的科学导学案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对导学案设计与应用的现状分析,发现导学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习题化倾向、教案化倾向、浅层化倾向,结合自身教学心得,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充分发挥主体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探究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使导学案设计的内容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活动化、知识模块化、成果巩固化,使导学案更具操作性、针对性、实效性。
【关键词】自主学习 导学案设计原则导学案设计策略
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基于思维演进的一种学习过程设计,应体现从“现有发展区”通过“最近发展区”过渡到“目标发展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最近发展区过渡到“目标发展区”。
一、导学案设计与应用的现状
(一)导学案的应用情景分析
洋思中学借助“讲学稿”建立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杜郎口提倡的“三三六”模式,改革了洋思中学的讲学稿,引导课堂教学从“教中心”向“学中心”过渡;昆铜中学结合洋思中学和杜郎口的成功之处,形成了以“小组合作建设、评价机制创新、学案导学引领”为抓手的“六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在当时当地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值得我们大家借鉴。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12年的10月,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做出了惊人的举动――全校取消导学案。而提出“生本教育”――“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长为本”。但我想无论是哪种教育方式都需要依托一种具体的载体才能去落实,关键是这种载体如何编制、如何运用,不要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枷锁,而是自主学习的阶梯。
(二)导学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习题化倾向。导学案感觉就像另一份额外的家庭作业,不是知识点的罗列,就是典型习题的汇集,没有引导性的语言,没有要探究的问题,没有让学生深入学习的冲动。
2.教案化倾向。教案的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它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导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我们很多老师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往往受到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影响,把教案的条框详细化,就变成了所谓的“导学案”。
3.浅层化倾向。导学案变成学生抄课本填空,死记硬背知识点,课堂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科学导学案的设计,要更多体现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动眼观察、动耳倾听、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书写,突出实践思维能力,从而为理解新的知识铺垫,而不是知识性的填空。
二、导学案设计的策略
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以“现有水平”发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余教授在最近发展区一文中写道,“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现在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的支架式教学就是指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只有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的“脚手架”对学生的发展才是最有效的,导学案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脚手架”。
(一)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提倡“生本教育”――“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长为本”。导学案在设计中就一定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原则,着眼点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不是教师的“教”,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为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铺设“脚手架”。
2.激励性原则: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动力一方面来源于外在的激励,即他人的肯定;另一方面来源于内在的激励,即学习者本身的成功体验,从学生的学习发展来看,学习的激励是不断以外在激励为主转化为以内在激励为主的动态过程。现在的学习在很多学生眼里看来是漫长而又枯涩的活动,只有不断的成功,不断激活内心的潜力,才能不断地充盈自己的力量。设计导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低起点、小台阶”,既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又能体会到登上一个个台阶的喜悦,从而增强登上下一个台阶的信心和勇气。
3.探究性原则:探究学习是一切科学发展与新知识产生的基础,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导学案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分层探究、有序引导、逐步生成,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对教材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4.自主性原则: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个体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在获取知识,教师设计的导学案不仅要满足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欲望,而且还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这种成功的情感体验能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不断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二)导学案设计的环节
导学案是教与学的载体,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重在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导学案只是一种形式,关键是有意义的先行学习是否发生,先学的目的未必是完成学习目标,而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思维的台阶,让学生完成能够独立解决的部分。
导学案中设计“学习目标、自主预学、课中研习、课堂反馈、自主梳理、易错攻关”六个环节,在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设计时更应关注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避免导学案设计的习题化倾向、教案化倾向、浅层化倾向,而应使导学案设计的内容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活动化、知识模块化、成果巩固化。
1.导学案设计的内容问题化。在内容上能以驱动性问题链的形式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为学生学习搭建思维的台阶,让那些盲目不知如何学习的学生觉得这是一条容易通过的学习之路。每课前以问题的形式写一句引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环节设计的学习目标是为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的,不同于教师写的教学目标,把学习目标分为课前预学自评和课后自评不在于学生的等级好坏,而在于让学生学会反思,同时暴露问题,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课前自主预学情况。学习目标分为课前的预学自评和课后自评,让学生在自主预学后进行预学自评,新课上完之后再进行一次反思――课后自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案例】七年级上第四章第1节“物质的构成”
[引言]在我们周围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物质,你知道你每天喝的水是由什么构成的吗?
【学习目标】
(学后请在下表空白栏中自评达到的学习等级:A.基本不懂 B.基本学懂 C.完全学懂)
学习目标 预学自评 课后自评
1.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并确认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2.(重点)能通过实验推测分子之间存在空隙,通过书本阅读材料知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液体、固体的大。
3.(重点)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难点)能利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的存在。
2.导学案设计的问题探究化。设计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实验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能够真正解决问题。自主预学是学生课前自主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的内容,也是导学案中最关键最主要的部分,但并不是这节课所有的内容都要求学生能自主预学完成,一些知识点学生难于理解又很难铺设阶梯帮助学生理解的内容是要放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想办法解决的,并不一定要放在自主预学里。
3.导学案设计的探究活动化。导学案设计探究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哪些问题学生个体能解决?哪些问题小组能讨论解决?哪些问题学生不能解决?个体问题个别解决。让探究的问题尽量能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或个人实验活动来解决,教师通过课前批改学生的导学案来了解学生自主预学的情况,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在课堂上就没必要再讲,重点是对学生预学中暴露出的不能解决的及课中的重难点问题在“课中研习”环节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小组同学的讨论交流共同解决。
【案例】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第1节“物质的构成”
【自主预学】
活动一:观察蔗糖
1.用放大镜观察一块方形蔗糖,你看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方形蔗糖研碎后,再用放大镜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碾碎后的蔗糖约一半放入小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再用放大镜观察,你还能看到蔗糖吗?___________________。蔗糖是不是消失了?__________________
4.如没有,怎样证明蔗糖没有消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结论:蔗糖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___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非常小,在光学显微镜下一般__________看到。
想一想:你最想了解关于分子的哪些信息?说说给大家听。
活动二:黄豆与大米混合
1.在玻璃杯中分别倒入黄豆和大米,大米到达的位置作一标记,然后封住杯口反复摇晃几次,使它们充分混合,记下此时的位置,发现比原来位置要___________
2.将两个半杯的黄豆倒在一起,总体积怎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你认为上述实验现象能说明固体物质的分子间有空隙吗?_________________
您能举例说明固体物质的分子间有空隙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课本P127的阅读材料知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由大到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课本P128图4-12 肥皂膜实验
自己利用生活中简易器材制作并完成实验。实验中用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入思考: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事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中研习】
1.请用事实证据说明是构成固体和液体的分子空隙大,还是气体的分子之间空隙大?
2.热菜总是香气四溢,但冷菜却只有靠得很近才能闻到它的气味,为什么?
3.为什么很难将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压缩?
4.导学案设计的成果巩固化。通过“课堂反馈”和“易错攻关”环节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内容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课堂反馈”分A级和B级(可以照顾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易错攻关(一般3-5个练习题)在课后完成,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检测和反馈。做到“低起点、小台阶,由浅入深”,既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又能体会到登上一个个台阶的喜悦,从而增强登上下一个台阶的信心和勇气。
5.导学案设计的知识模块化。导学案设计中设计“自主梳理”环节,其中分2个部分――知识体系梳理和课后存疑,通过学生的知识体系梳理可以让所学的知识形成模块化和系统化,教师要做好指导,一开始可以在导学案中设计好知识树或框架图,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去梳理,练习多次后慢慢放手,直到他能自己独立完整地梳理;课后存疑是为让学生把这节课学习后还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能逐步培养学生勤于反思、质疑的精神。
【案例】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第1节“物质的构成”
【自主梳理】
总之,导学案是教与学的载体,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探索,才能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帮助学生轻松学习、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董奇、周勇.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1994-12
[2]施加平.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调查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10
[3]吴希红.我要成长――初中生自主教育实践探索.直接大学出版社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