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改革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改革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学改革措施与力度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改革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本文就《汽车发动机构造维修》这门课程从教学内容、方法及实验实训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思路与方案。

关键词:课程 教学改革 方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主要介绍现代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原理、检查维修、装配调试及故障诊断方面的内容。在汽车各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中起着称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课程《汽车电控》、《汽车电器》、《汽车检测》等的学习,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认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系统地讲授发动机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维护检修、故障排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发动机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对发动机进行维护检修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他们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能胜任未来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对汽车进行维护检修分析排除故障的能力,同时也为考取中高级汽车维修职业资格证做准备。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逐步形成汽车维修行业所要求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汽车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能力,为适应汽车专业岗位群打下基础,从而提高走向社会的职业竞争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注重实践性

贯彻理论“必需、实用、够用”的思想,重点加强实践。理论为实践服务,实践为未来岗位服务的理念。经反复研讨制订教学大纲,对教学课时进行合理分配,其中理论教学为72学时,实践学时为40学时,在时间上为学生专业实践提供了保证。

2.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将活塞环的检查、油的更换、气门间隙的检查及发动机水温过高等相对独立的内容采用项目教学和任务教学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同时,学习相关的理论,教师教学严格按照生产实际要求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3.按照由浅入深地。先易后难的规律完成教学过程

以发动机各机构和系统作为一个单元,按照由理论(整体认识)到实践(零部件结构拆装)再到理论(整体分析)再实践(综合维修技能训练)的顺序完成教学。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是;牢固掌握发动机各机构部件的作用组成结构原理;掌握各总成和部件的支承定位调整密封;掌握各总成的装配关系及机构系统的保养维修;初步掌握分析排除故障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全课程以汽车发动机各个机构、系统、总成、部件构造、工作原理为主线,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够用和实用”的教改方向。从优化课程设置总体的角度出发,整合教学内容,恰当地解决好“理论与实践”、“基础与应用”、“重点内容与知识面”等矛盾,使课程内容体系具有实用性、先进性、前瞻性。将有些陈旧的内容删除,增加汽车新技术的内容,如将化油器、汽车维修工艺部分的内容删除,将增加有关汽车的新技术如新型能源发动机等的有关知识,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把课堂教学同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生产实习等措施,使得理论与实践形成有机的结合以利于学生实际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将教材内容按照发动机的机构系统进行分模块的教学,每一个机构系统为一个教学模块,理论教学完成后可将相关的实验实训整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每一项技能。如曲柄连杆机构可按以下所示进行安排: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由于本课程涉及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汽车实际结构讲解汽车各种装置的作用、要求、工作原理和结构、维修技能特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而目前学生大多对机械结构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对原有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

针对本课程各知识点的特点,我们将“气环三隙检查”、“发动机油的更换”、“气门间隙的调整”、“供油时间的检查调整”、“发动机水温过高”等相对独立的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或任务教学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同时,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生产实际的要求与规范来指导学生完成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实践教学环节将学生进行分组,争取使每个学生都掌握相应的技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进行教学

教具相对缺少,原理比较抽象复杂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课堂气氛活跃、生动,使学生能够理解所学内容,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现场实验实训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课堂理论讲授与现场实验并行穿插的方法,让学生及时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在教学方法上将结构原理部分的内容重点讲解,结合实物现场分解,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实训,对故障分析等难点内容可让学生结合结构原理讨论,然后由老师引导总结分析,归纳出故障原因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按照各机构系统分类、分项、分步的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技能的训练力度,加强技能的培训深度。严格按照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比例进行教学。专业课的教学应尽量进实验室,接近实物,课堂效果会更显著。如图1所示,将有关结构原理的内容重点讲解,先结合实物分步、分解讲述,结合实物让学生将原理吃透。对一些运动关联性较强的机构系统,如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等尽量安排在实验室讲解,在老师讲完原理之后,针对实物分解,并演示其传动关系,然后将学生分组,由学生自己观察实物和传动关系理解原理,再从每一小组中抽一两位同学讲述,最后老师总结。如图2所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学生使对结构原理看的比较清楚,容易理解其原理;另一方面构件的传动关系可进行现场演示。使学生对结构原理的掌握比较扎实。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故障分析,就显得比较容易了。

故障分析与排除部分,尽量按排在现场进行。有条件的情况下,预先设置故障,让学生自己针对故障现象,结合所学结构原理进行故障原因的分析讨论,然后由老师总结。再引导学生按照由外到内,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除故障。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避免了由老师在黑板上分析故障原因,讲述故障排除的方法的枯燥乏味,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牢固地掌握了故障分析的方法。

五、实验实训的改革

根据教学内容,将各部分的实验实训项目进行归纳综合,组织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实训包括三个环节,一是在专业课开设之前进行的一次拆装实习。主要是结构的认识,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是在第四学期专业课结束之前进行的二次拆装实习,主要是对已学专业课进行巩固,在这个环节中将学生应知应会的项目进行反复训练。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一小组在完成拆装的过程中对所列的实验实习项目逐项完成。最后组织考核小组进行实训考试,成绩不合格者再组织重新训练,参加实训补考。最后一个环节是第五学期毕业实习前的专业综合实训,将所有的实习项目再加强,为就业做准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规定的实验内容可不严格按照学时要求,应以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技能为原则,反复实验、反复操作,直到每个学生都会为止。实训结束后按照实训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进行单独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计入实训成绩。不能完成任务者按不及格论处。毕业前必须修完实训学分。否则不能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