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的这节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的这节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叙述一堂市级作文竞赛课的教学任务的提出,教师准备过程,实施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及课后反思。思考教材应该更具有指导教师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提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出发点,讲究课堂效率与追求功利的界限。探索作文教学的有序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设计 ;理念 ;预设 ;生成 ;反思;提高 My class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是人教版必修第二册中“表达交流”中的第三篇,主要是从写作方法的角度进行记叙文的训练。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会发现美、赞颂美。所以我在教学时把怎样发现美,怎样赞颂美(抒情)作为教学的重难点。

一、教学设计背景:

1、“诗言志”,就是说有所感然后形诸于文。在学生并没有写作动机的情况下一定要他写一篇可能与自己的生活相去甚远的文章,他就会胡编乱造。因此,作文教学中,我着力创设一种“真实写作”的情境,使学生真正发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功能。

2、“越是熟悉的就越容易忽略”,学生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感悟生活的能力。在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太多平淡无味的文章。好像学生的生活很平淡,没有什么能使他们的内心翻起波澜。因此发现美便是一个教学的重难点。

3、“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时,学生感受到美,但表达不出来。有时,学生的作文显得“假”,并不是叙述事情虚假,而是缺少把事情写“真”的技能。教会学生运用运用修辞、依托他物来抒情就成为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过程设计理念:

整堂课重点突破两个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平常生活中发现美,找到写作的素材。2、让学生掌握抒情文字的特点及方法。在写作实践中,能运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1)导入“你们觉得我们的家乡简阳美吗?美在哪儿?”无论学生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都可引入对主题的探讨。然后展示的家乡的照片都是大家熟悉的景点或生活场面。目的是让学生审视自己周围的环境。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让他们从中学会独立表达,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蓦然回首:啊,原来有这么美!看来美是无处不在。往往我们越是熟悉的就越容易忽略呀!

(2)引导学生发现美:展示两个同学郊游后面对同一个景点写下的文字,一个显得破败荒凉,一个很有情趣味道。小结:可见心境不同,审美的感受就不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也正如罗丹所说“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啊!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美的产生——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另外,破败的荒凉的也可以是美的,可以引导学生对“美”这个概念的更深层次的探讨。也许还可对当前学生爱在作文中流露消极颓废思想进行正面引导。

(3)引导学生表达美(学会抒情):我选取了“沙漠中的树”和“千手观音”的照片,直观地再现自然美与人性美。又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小结:刚才同学的发言中都饱含深情,都是表达自己看到画面后内心的触动。可以说你们也说出了我们想要说的感动。可见,传递美的根本就是说真话,表真情。

再播放周杰伦演唱的《蜗牛》,问:这首歌什么地方打动了你?什么内容最感人?小结:感动的是它唯美的意境,平凡而渺小的蜗牛也拥有它美丽的梦想。借物抒情使情感来得更细腻、更动人!同时歌词运用了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起到了点石成金的效果。(屏显:借景借物,点石成金!多种修辞,强化感情!)

(4)小试牛刀:设计了三个题。1、写段落为给出的文段加适当的抒情句子。(选取的母亲话题)2、仿写训练。(巩固“托物言志”的抒情手法)3、片段练习。(选取“刘伟”话题)三个训练力求层层深入地训练学生作文生成能力,同时从思想上得到洗礼。

三、教学效果观察、分析:

整个课堂效果较好。学生对文字、画面和音乐所展现的美很感兴趣,发言也比较踊跃。因为话题比较熟悉,课堂氛围比较和谐。我在教学后也有所感悟:

1、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能写出一篇文从句顺,具有一定思想性和情感性的作文需要有较长时间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抒情这种表达手法比较抽象,常常和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结合在一起。但它又很重要,文章要以情动人,一篇能打动人心的文章无疑是成功的文章。平常我们经常感到学生写的作文平淡而枯燥,作文讲评时却没有从抒情的方法上作具体指导,空洞的说教产生不了任何作用。比如学过的文章《金色花》中抒发的母子之情,《背影》中抒发的父子之情,《孔雀东南飞》中抒发的爱情都激动人心,学生在感动之余,教师要指导学生揣摩并学习作者高妙的抒情技巧。

2、作文课要读写结合,必须要让学生自己有切身的体会,单纯地教给写作技巧不能解决问题。比如说抒情,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能打动人,但老师需要考虑的是学生会不会感动。课内的文章学生可能会因为太熟悉而变得麻木,课外的文章如果太难又可能在上课时来不及理解体悟,就没有更多的时间总结抒情方法了。朱光潜曾说“人生经验愈丰富,事理观察愈深刻,情感也就愈沉着,愈易融化于具体的情境。”对于高中生来说,这又不是短期功夫。我认为选择画面、歌词作为赏析材料还是比较合适的。但在播放歌曲前,创设情境不够,没能使学生很快沉浸到歌曲中去,谈感想时就显得比较苍白。

3、作文课也要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鉴赏的过程中得出写作的规律,这样才能在今后真正地去努力应用。这节课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鉴赏完歌词之后,就用多媒体显示出结论。前面的鉴赏都是为了印证结论,而不是在探究之中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四、教学的完善提高:

1、巧妙指导,让学生思维活起来。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一旦学生突破了教材的封闭状态,置身于一种“开放、多元、生动”的环境中,学习才真正属于学生,学生也才会积极地参与学习。这节课可以将画面与涉及的名家名篇联系起来感染学生指导他们写作,让学生认识到作家的作品也是“触点生情”。 努力培养学生“有音乐感的耳朵”,因为“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比如展现“男人手臂肌肉”画面,引导学生回想朱自清的“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也可推荐“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等。

2、课堂练习的选择再生活化、兴趣化。如:将“千手观音”的画面换成“浪漫的背影”(牵手散步的老年夫妻)。因为有部分学生并不熟悉“邰丽华”这群聋哑人,课堂介绍又耽过不必要的时间。将选“物像仿写训练”改变成“连词成文”,可能学生参与的机会会更多、思考时间更充分。设题:请将下列词语串联起来,表达不同的情感(高兴、悲伤、愤怒……)。参考词语:“滨江路、杨柳、沱江河、鳌山、行人”。

这堂以“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为主题的写作公开课,对于我来说可以说是一次很新鲜的尝试,这样的写作课平常上得不多(在我自己的教学中,作文教学也仅仅是对周记和课堂作文作一些针对性的评讲,缺乏科学而有效的引导),虽然准备的过程比较辛苦,但确实受益匪浅。今后我还会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有序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让学生在写作课上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