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教学基本要素看校外课程的特殊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教学基本要素看校外课程的特殊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兴趣小组活动是一种校外课程。从教基本要素及其关系上看,校外课程和学校课程有共同点,也有诸多差异,正是这些差异使校外课程具有“强化深化VS补充空白”、“灵活VS随意”、“开放VS无序”等特殊性。教育行政部门和校外教育机构应该利用校外课程的特殊性,趋利避害,更好地发挥校外教育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

教学基本要素 校外课程 校外教育

校外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全面学习前苏联教育体制,校外教育(主要是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公益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教育),便成为与学校教育(这里指中小学教育)相辅相成的一种教育形式。校外教育基本通过两种方式实施教育,一种是主题教育活动,另外一种是兴趣小组活动。其中,后者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组织性和目的性,从实践中来看,兴趣小组活动属于教学活动,成为精心设计、周密组织的课程。

校外课程和学校课程有共同点,同时它们也存在诸多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以从教学基本要素的关系之中找到答案。我国的学校教育是政府主导的教育,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教材和考试牢牢地控制着中小学课程。统一的教学大纲、国家编审的教科书、不同层级的统考,即从教学前的准备到教学后的评价,国家强有力地贯彻着既定的教学内容。虽然近十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开展课程改革,“一纲一本”转变成“一纲多本”,统一课程转化为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国家已经逐步下放了课程权,然而在中小学阶段,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学内容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决定权。教育行政部门是学校课程的决策者,教师便是学校课程的执行者。在教学内容已然确定的前提下,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在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媒介/手段上发挥自主性,对课程整体的创新力度以及创造空间都比较有限。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则更多扮演的是“接受者”这一角色,掌握规定的教学内容并达到一定的标准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述:教学内容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在三者关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并且赋予了教师的权威。

而在校外教育中,教学基本要素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关系结构。校外教育历来不是国家重点关注、全面控制的教育范围,一直被当作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保证和推行,校外课程从教材、学制等各个方面都不统一,而是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因为教师在校外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占有主导地位,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掌控教学进度,教师往往成为课程的载体,课程维系在教师身上,教师在哪里教学,课程就在哪里开设。此时,教学内容不再是经过层层筛选、专家设定、方便测评的某些少数学科的内容,而是可以扩展到适合未成年人学习的方方面面。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几乎不能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师;但是在校外教育中,学生及家长可以有一定的选择权,尤其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的教育需求不断高涨,校外教育经历了长足的发展,校外课程实际上已经进入“教育市场”,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多种学习需求。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相比学校课程,教学基本要素在校外课程中形成了“不一般”的关系结构,正是因为这种关系结构,校外课程有着其独特的性质与发展轨迹。

一、强化深化VS补充空白

学校课程、校外课程两个名词都包含了一个“校”字,实际上,这个“校”字是一个分水岭,将学校课程和校外课程区分开来,虽然二者的教育对象来自同一个群体,但开展课程的时间、地点、实施者、组织者往往是不同的,原本这两个领域鲜有交集。或者说,校外课程应该以学校课程为参照点去“另辟蹊径”。原先从教学内容上看,校外课程和学校课程“泾渭分明”,学校课程以语文、数学、英语等发展学生知识技能的学科类课程为主,校外课程则是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等培养学生兴趣特长的课程。

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越来越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自身的命运,学校课程无论从深度、难度还是广度上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这样,校外课程成为“替补”,开始弥补学校课程的不够与不足。学校课程没有学完的知识,校外课程延续;学校课程没有教的本事,校外课程填补。一方面是对学校课程的强化深化,另一方面又是对学校课程的空白补充,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势在当代校外课程中并存。

二、灵活VS随意

前文已述,校外课程并非国家统一课程,教师是校外课程的主导者,没有太多的规定与限制,校外课程的教学内容、教材教法都相当灵活。在校外教育中,教师能够依据自身的教育理念、知识素养、兴趣偏好创设课程,并且随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课程,克服了学校课程固化、常常落后于时展的弊端。教师的自不仅仅体现在微观的一节课的教学之中,更体现在对一期课程的中观把握,甚至是对一门课程的宏观布局。校外课程整体上处于“原生态”的生长态势,快速地更新进化、不断地优胜劣汰,自由、灵活是校外课程的重要特点,也是校外教育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灵活的背后暗藏着随意、稳定性差的不利因素。教学内容是否恰当?教学进度是否合理?如何判断“教”水平和“学”的成果?由于缺少评级机构、评价标准与监管手段,这些问题一直是困扰校外课程提升品质的障碍。

校外课程太过于依赖于教师个体,所以教师的职业态度、自律精神、专业能力等个人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责任心强、要求进步的教师来讲,校外课程是一块难得的“试验田”,能够在此追求自身的教育理想、展现独特的自我价值;相反,对于那些不求上进的教师而言,校外课程提供了一个自由散漫、轻松赚钱的好机会,没有约束和监督,校外教师可以没有教学计划、没有教案,上课时想怎么讲就怎么讲,这些情况都不同程度地发生在校外教育机构中。虽然学生和家长能够选择校外课程以及教师,但是有时候这种选择是盲目的,能否选对适合学生个性、新颖而充满趣味的校外课程,这是一个运气问题。

三、开放VS无序

“教育市场”的迅速扩大,吸引了大批私企、外企进入,校外课程不再专属于少年宫等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多元的办学主体使校外课程更加开放,竞争也就在所难免。一些有实力的教育机构为了从根本上加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品质、打造品牌,都是建立课程研发团队,创立特色课程体系,通过准确的目标群体定位和有效的策划传播途径,在校外教育界占得了一席之地。传统的校外课程受到了冲击和挑战,那种以教师个体单兵作战的课程模式已经开始失去优势,团队合作、开放包容逐步成为现代校外课程的重要特征。

纵观目前的校外教育领域,校外课程还处于无序的境况之中,这种无序一方面来自校外课程本身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与当前这一行业还不够成熟有关,尚未形成业界公认的原则与规则,故校外课程的开放程度越高,也就越有可能造成无序,因为开放意味着控制条件减少,而不可控因素增加,与校外课程有关的利益主体都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干预校外课程,给校外课程及其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四、结束语

学校课程是中小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但是学校课程毕竟是有限的,校外课程有着比学校课程更加广阔的拓展空间,有着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校外课程的特殊性是双刃剑,教育行政部门和校外教育机构应该趋利避害,最大限度控制校外课程特殊性的消极方面,引导校外课程向着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终极目标发展,使校外教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工程的必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石晶,王芳.中国儿童中心教务管理现状及探索方向[M].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187-202.

[2]张天宝.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国教学论百年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27-32.

[3]黄甫全.当代课程与教学论:新内容体系与教材结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6,(1):6-14.

[4]何爱霞.成人教学论发展的回顾与反思[J].成人教育学刊,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3):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