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崇明:生态农业在崛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崇明:生态农业在崛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5月28日,世界最大直径隧道――长江“第一隧”的首条隧道在奔流不息的长江江底通过,这标志着上海崇明三岛联动开发进入快车道。从过去与世隔绝的“鸡肋”孤岛,到现今成为上海未来重点开发保护的“宝岛”,崇明岛华丽转身的背后,凸现的是生态农业这一概念。

“鸡肋”变“宝岛”

一个政策总能带来希望。“三农”问题是我国政府非常关注的焦点,而要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发展可持续性农业。生态农业是实现可持续性农业的必由之路。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现代农业由于化肥、农药的残留和工农产品的废弃物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危害,严重阻碍我国农产品的的发展。我国农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生态农业,就是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生态种植、养殖、加工、减灾、恢复技术等一整套“清洁生产技术”,其最终成果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的农产品,而这些农产品均是国内外市场的首选。因此,生态农业是中国农业克服农业贸易壁垒的重要途径。

在这方面,崇明生态岛的实践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我们一直寻求崇明岛的发展和定位,由于多方面原因和历史发展局限性,崇明岛在2007年才正式确定生态岛打造路线,这种探索足有十年之久。”崇明岛对外经济委员会主任张耀昌这样表示。自然生态、产业生态和人居生态三者之间必须协调,否则群众是不会买环境账的。针对崇明经济欠发达、人均收入水平低的现状,同济大学的课题组提出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思路,为现代农业和循环经济找到了舞台。在人居生态领域,则加快信息、节能与新能源、生态建筑等关键技术和战略产品在岛内的应用。

目前,崇明生态农业建设已经渐入佳境,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区域的生态环境特点,充分利用域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优势,在农业种质资源创新、转基因作物生态安全性评价、新型生物农药的筛选与研制、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加工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部分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促进了崇明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崇明岛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的港西镇双津村。该村农户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辅以发展林地、果树等产业,建成2300亩基本粮田、1200亩生态片林区域和300多亩优质品种葡萄园。

在竖新镇上海森苗园艺实业有限公司,3800亩林地实施生态养鹅项目十分可观。林下养鹅可利用产生的鹅粪与鹅吃剩的草渣、树叶混合,快速补充土壤养分,促进林木生长;林间丰富的草料放牧肉鹅,可减少饲料喂养量;树林还能减少阳光直射,降低鹅舍内外温度,整体实现循环养殖。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说:“这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循环养殖成功实践,值得推广。”

政府主导突破引资瓶颈

崇明生态农业建设是国家的战略决策,也是上海唯一的国家级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区。2004年7月总书记曾经视察崇明,并对生态岛总体规划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以生态农业为战略目标的开发,首先要依托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建设一个世界级的崇明生态岛是长期工作,不能指望短时间里惊天动地,我们必须要有长远眼光,咬住目标一步步扎实向前走。”韩正指出,必须以科技含量、循环经济、集约发展和绿色农业为核心,努力打造出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基地。

崇明岛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十分明确,招商的目标已经确定。崇明新城、陈家镇-东滩和长兴岛海洋装备岛是崇明三岛总体规划的初期三大项目,分别代表崇明岛产业调整的三个方向:生态旅游和国际会议、总部办公和科技研发、海洋装备产业。崇明岛2007年关闭了4家耗能高的水泥厂和1家冶金企业,今年还计划关闭16家砖瓦制造和造纸的企业。通过近几年对全县41家重点监管企业分期分批实施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崇明岛已建成426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

根据崇明网站资料显示,2007年环保投入占增加值的比重达6.4%。总投资2.1亿元的城桥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总投资2.7亿元的长兴、陈家镇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基本建成。未来16个乡镇都会形成大小不同的污水处理厂,总投资将超过10亿元。据了解,污水处理厂资金基本来自政府财政。

国际合作也积极启动起来,并具有产业导向意义。如在科技部的协调下,意大利国土环境部利用中意能源环保基金投入、在崇明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同时,英国、芬兰等其他欧盟国家的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也都在高度关注和介入崇明生态岛的发展。在国际合作的推动下,崇明还将在其东滩地区构建一个低碳经济示范区,通过关键能源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减少碳排放80%,实现低碳排放、生态环保的建设目标。

如果崇明成功了,其意义将是世界性的。由此也可以相信,只有在关注民生的前提下,生态农业才不会被误读。

关键是需要动力机制

虽然,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蓬勃发展所显示的无限生命力,证明它已逐步走向成熟,但与发达国家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平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从有限的市场经济转向全面市场经济。我国生态标志型农产品的总商品率还很低,属于一种有限的市场经济。因此,必须加快农村生态市场化进程,全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生态农业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进一步以产业化的方式组织生产和销售,生产出更多有竞争力的生态标志型农产品。

二是从单纯的产量转向品牌效益。实施品牌战略,把开发生态农业精品品牌作为重要突破口,努力由初级产品向最终产品转变。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离不开现代农业科技的支持,必须由低技术含量向高技术含量转变。

三是从普通的生态农业转向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就是要体现出高产优质技术与绿色安全技术的有机结合,体现出农产品的绿色化、特色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兼容性,体现出资源节约型农业与精致性农业的统一性。

目前,全国各地在生态农业发展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的县、乡、村已达到2000多个。生态农业要崛起,就必须充分理解彼此关切,在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探索中加大和加快国际合作的步伐。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农业内外部环境的改变,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着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压力。以高效生态农业的定位来引导农业发展,有助于在巩固效益农业成效的基础上,调整农业发展和经营理念,进一步提升农业内涵和发展水平,走出一条“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