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探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各项检查指标及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未发生下肢坏死、溃烂、肺脑栓塞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患者骨折术后由于制动、仰卧及牵引制动,使周围静脉舒张,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 骨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折患者的常见问题,是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导致的静脉回流障碍,一旦发生可引起相应器官甚至肺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

1 临床材料

选取我院2005年3月~2010年4月收治的骨折术后并发DVT患者9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股骨干骨折4例,胫腓骨骨折3例,股骨颈骨折2例,合并糖尿病2例,心脑疾病2例,脑血栓史1例。术后出现DVT时间为0~2d。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发亮,患肢持续肿胀并加重。

2 治疗及转归

本组患者均给予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病程不超过72h者给予溶栓疗法,尿激酶8万U溶于5%葡萄糖250ml静滴,每天2次。连续7~10d。抗凝用低分子肝素钙0.4ml。脐周皮下注射每天2次,持续7~10d。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入复方丹参20ml静滴,每天1次。本组9例患者经以上治疗后,临床各项指标及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未发生下肢坏死、溃烂、感染及肺脑栓塞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

3 讨 论

3.1 DVT发病机制 临床上将DVT发病机制归为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血液瘀滞3种因素。手术创伤存在血管间接损伤的可能。手术应即刻使血小板增高黏附性增强。手术造成失血、脱水可使血液浓缩,血细胞相应增多。另一方面,患者自身因素如高龄、肥胖、糖尿病、既往血栓病史等可使机体处于一个高凝状态。因高龄患者内脏生理退变、心血输出量减少、静脉回流减慢均使下肢处于相对滞缓状态,加上术后长期制动,使血流进一步减慢,局部缺氧使DVT的风险增高。

3.2 DVT的防治 若不及时治疗易导致血栓形成加重。严重者可致肢体坏死,并发肺脑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术前应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踝关节、膝关节活动,并说明其重要性,使患者主动进行;指导患者低脂、高蛋白、多维生素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告知患者禁烟等。DVT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病程不超过72h可溶栓治疗、应用尿激酶。联合应用效果更佳。术后密切观察术后渗血,患肢皮温、颜色、感觉运动情况,以及患肢肿胀疼痛情况。对疑有DVT禁止热敷、按摩患肢和反复穿刺。

患者骨折术后制动、仰卧,麻醉术后牵引制动,使周围静脉舒张,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是预防DVT防止并发症的关键。临床医护人员应术前术后对患者健康宣教,使患者认识到预防DVT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00.

[2] 唐泓源,张黎明.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631.

[3] 冯会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07.9(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