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理实验――课改的新亮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理实验――课改的新亮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教学中利用简单的地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生疏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更是培养他们地理技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地理;实验;新课改

引言

新一轮的地理课程改革在四川试行一年了,在新课改实践的这一年里,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给我们地理教学改革带来无限的生机。在教学中利用简单的地理小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生疏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更是培养他们地理技能的有效途径。

正文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中学基础教育中被划分为“文科”的地理课,远离实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这给地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地理1的活动建议中有“根据本地条件,进行地质、地貌、水文等的野外考察”,“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材料和温度计,做一次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可见,实验也是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地理实验的价值是任何课程资源所不能替代的,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具有很高的价值。

一、教师通过演示小实验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做有趣的,并且和课文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实验引入新课,能直观形象地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把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兴趣引导到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上来,用小实验作为新课引入,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例如在教学高中地理必修1《热力环流》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器材: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厘米左右,宽30厘米左右,高40厘米左右)、胶合板或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实验过程:(1)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2)用平整的胶合板或塑料薄膜将玻璃缸的上部开口处盖严;(3)将胶合板或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学生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发现什么规律?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现象:装冰块的盆上方:烟雾垂直向下运动,然后水平向装热水的盆方向飘动(低空);装热水的盆上方烟雾垂直向上运动然后水平向装冰块的盆上方飘动(高空)。如此循环。

实验结论:由于空气的冷热不均,产生了不同方向的空气运动。(空气受冷收缩下沉,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从而导致的水平方向上的空气流动。――这就是热力环流)

迁移运用:演示实验结束后,我再进一步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大家一起分析气压的产生和变化。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热力环流的理解。

通过这样的小实验创设了地理情境,给学生提供了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等强烈的感觉刺激,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使学生的思维快速地集中到课堂中来。同时实验中所出现的现象也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好奇心促使他们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而积极地思考并渴望得到答案,学生就会产生想认真学习这节课的想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小实验采新猎奇,精酿兴趣

通过小实验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若能把握住对小实验教学的机会,指导学生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来做一些实验,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会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认识到地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地理的信心,他们的思维活动更积极主动,学习后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用身边的材料做小实验,如制作三圈环流模型。材料:一个地球仪、透明胶带、硬纸条。实验要求:(1)用不同颜色代表上升气流、下沉气流、高空气流、近地面气流。(2)只制作北半球的三圈环流,每个环流圈各用3~4个纸条作为环流圈模式。根据制作的环流圈模型完成要求:(1)分析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低高压带在形成原因上有什么不同。(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东北信风、中纬西风、极低东风的形成原因。这样的小实验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出他们浓浓的学习趣味。

三、教师运用小实验变难为易,提高兴趣

地理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知识是抽象的,或是学生缺乏经验的现象,单靠老师的讲解,学生一时很难真正理解掌握。我在课堂上常利用实验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比如在讲到气候形成因子、季风形成原因的时候,经常提到海陆热力差异。学生对海陆热力差异感到迷茫:“什么是海陆热力差异?”我告诉学生,是海洋和陆地在相同条件下温度变化不同,其实就是物理中讲到的比热容不同。“温度变化有什么不同呢?”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趁机问学生:“能否自己设计实验解决或是自己去亲身感受一下呢?”接着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在实验室设计小实验,另一组到操场上去实地考察。实验组设计的实验:取两个烧杯,一杯放水,一杯放等量的细砂,在两个烧杯中均插入一支温度计。把两个烧杯同时放在太阳底下晒一定时间后,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再把两个烧杯移入室内。过一定时间后,再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考察组:一盆冷水。将一盆冷水放在操场上让太阳晒一段时间。同学们脱掉鞋子,赤脚一只放在盆里,另一只直接踩在地上,感受不同的温度。经过以上实验探究,学生对海陆热力差异就有了深刻的认识,问题马上就迎刃而解了。

四、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实验,稳定兴趣

做好小实验是培养学生持久学习兴趣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可以让他们在发现和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思维能力、动脑动手的能力和习惯,使他们不仅能意识到实验可以在课堂上做,而且在课后也能利用简易材料自己做,并且能从中发现不少问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把这种兴趣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乃至终身。

如学习了“沉积岩”后,有个学生用“雀巢脆脆鲨(威化饼干)”来演示沉积岩的形成及特点。他将一片饼干放在盘子里,上面叠上一层奶油,再叠上一层饼干,再叠上一层奶油、一层饼干,然后解释说:“沉积岩就是这样一层一层叠加而形成的,在一般情况下,最下面的一层岩石最古老,最上面的一层最年轻。”全班同学在哈哈大笑中接受了其解释。

尽管学生自己的设计不一定完美,但通过这样的锻炼,让学生在设计实验、准备器材、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了他们对自然、对科学的兴趣和终身学习意识,使其成为终身的学习者和科学探究者。

结束语

地理新课标将实验教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发挥小实验在地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能使调节教学更加生动、具体,使地理教学变化多样,内容丰富充实,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灵活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作者单位 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