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将阅读引向更广阔的空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将阅读引向更广阔的空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标强调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注重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阅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获得美的体验、智慧的启迪。这一点已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认同,阅读教学中“读”的意识已深深地植根于语文教师的心中。这种意识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具体表现为:课堂上,教师不再以“细嚼慢咽”的精讲、“支离破碎”的分析为主,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多种形式、富有情感的读;课堂外,教师正努力地给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和阅读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下面我想说几点这方面的做法。

一、 将阅读从课内引向课外

语文课本是经过专家们精心编写的,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毫无疑问,这些美文是一定要引导学生静心地研读,细细地体味的。但我们也不能不明白,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只是一个“例子”!“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先生的观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这就要求我们要以课文这个例子为点,进行辐射,引导学生以读好课文为基础,然后跳出课本,读更多的文章。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毫不含糊地让学生读好语文书,读透语文书,课堂上读,课外也读,这样阅读就成了专读语文课本了。这样的阅读便显得单薄。我们应该以课文为本,进行有效的辐射和延伸。以国标版第十册为例,这册书共设有七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中心主题。分别是:春光无限、科技之光、有志竟成、世界各地、亲情依依、八一壮歌、人与自然。每一单元的主题理应成为我们教学这一单元时的价值指向。我们除了要让学生读好本单元的课文,还应让学生读更多同一主题的文章。如教学第六单元,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的基础上,大量地读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人民子弟兵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不惜牺牲的先进事迹……通过大量的课外相同主题文章的补充,能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英雄形象,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把阅读从课内引向课外,这样阅读就会显得丰富,厚实。

二、 将阅读引向经典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人留给我们的那些经典文章是孩子们必须阅读的。我们应带着孩子走进辉煌灿烂的古典文学,受其益,感其深,悟其道。“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朗朗上口的《笠翁对韵》;“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富有节奏的《木兰辞》;“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流传深远的《三字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情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无奈;“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在《西游记》中与唐僧一路西天取经,在《三国演义》中与关羽戎马一生;在《水浒传》中为梁山好汉呐喊助威,在《红楼梦》中为黛玉伤心流泪。与李白一起去游山玩水,与卢伦同行去见识大漠飞雪的边塞风光,与花木兰一道去体验女儿不输男的沙场生活……中华文化如此,优秀的外国文学同样应成为孩子们枕边的读物:让孩子们为哈姆莱特喊冤,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悲伤落泪,为泰戈尔的诗陶醉,为堂吉诃德而捧腹大笑……

三、 将阅读引向活动

我们还应该带着学生,将阅读引向活动。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巩固、扩大课堂教学的成果,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活跃读书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坚持课外阅读。

1. 读书会。为了使学生课外阅读不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教师还可充分利用阅读课、班会课时间,定期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介绍读书经验。会上,学生可向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喜欢上看书的,介绍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介绍自己如何进行读书积累,介绍自己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这样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找到更好的读书方法。读书会也是学生之间相互推荐新书、好书的时机。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书的浓厚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拓宽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

2. 写读后感。学生阅读所获取的知识只有通过写作实践才能得到巩固和检验,因此,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是检查课外阅读常用的形式。读后感是孩子经过心灵的体验、感悟、升华,从而有所发现并独创的精神产品。在学生读过一篇优秀文章或一本好书后,教师就应鼓励他们写读后感,并在班级内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积累运用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自由表达的能力。

3. 创造性读写活动。读和写是辩证统一的。要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仿写句子、仿写语段、仿写篇式,可以想象扩写、续写、改写,可以对片断点评发表自己的读书感受,也可以对整篇文章进行评论,或对文章的构思、语言特点进行评价,还可以读一文写多文、读多文写一文,读甲文写乙文。例如,把一首优美的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把一部童话作品改编成剧本等。

四、 将阅读引向个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要求体现了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其中“珍视”二字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的重视程度。“珍视”是珍惜重视之意,不是一般的看待,不能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闪而过的灵感,更不能用简单的参考答案去匡正、压制学生的不同见解。要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使个性发展具有更深的根基,个性的展示具有更新的内涵。教师切忌用自己的或教参的分析、结论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教会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把个体对事物的感受和作者及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体验密切结合,联系现实生活和自身的切实体验,读出个性化的见解。阅读的个性化还体现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的学生对科普类文章感兴趣,凡事喜欢问个“为什么”,我们就引导他读一些科普类读物。有些学生对故事特别感兴趣,我们就向他介绍一些童话名著。有的学生写作水平较差,平时不太喜欢阅读,我们在鼓励的同时,向他推荐一些同龄人的优秀作文选……这样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不同的作品中阅读,促进自身个性化的发展。

语文教学要真正把阅读放在第一位,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与书为伴,开拓视野,启迪心智,净化灵魂,打好人生底色。试想一下,当学生们沐浴着书香,徜徉于书房,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大师们一起分享精神盛宴,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情形,又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

【戴富春:江苏省高邮城北实验小学】

【顾晓花:江苏省高邮卸甲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