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有效课堂中体验式教学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有效课堂中体验式教学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把握学生的特点,探索一种更易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教学的一大难题。体验式教学作为高校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探索之一,以其重视主体体验,强调情知,注重思考与创新的特征,倍受关注。

关键词 有效课堂 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有效课堂现状

我国的“有效教学”研究已经开展了十余年,更多关注教师“教”的层面,而对学生的主动性如何调动与发挥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相对薄弱。因此,在日后的有效课堂的相关的研究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尽可能地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

2体验式教学模式

2.1概念

体验式教学的研究也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就其在教学中的运用而言,是最近十几年才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的。

体验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并对其进行引导,让学生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成为自由独立、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对学生情感的陶冶、升华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理论依据――情知教学论

情知教学论强调情意过程与认知过程的统一,认为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双向活动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既包括知识信息交流,又包括情感信息的变化交流。

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以教师的引导和师生的对话,将教学中知识信息与情感信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情感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真正做到情知合一,共同发展。

2.3实践价值

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将早期应用于企业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移植到高校人才培养中,不仅有利于师生互动,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思考、分析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真正的合格人才。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为缩短学校与社会、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对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效参与市场竟争,提高自主择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实践步骤

3.1入境激情

体验式教学强调情境的重要性。教师要借助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发挥其自主性,激发其积极情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3.2对话移情

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之后,教师要善于在教学情境中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对话就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理解的过程”。这种对话有利于双方将积极的情感移入教学过程。

3.3探究动情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前一阶段学法指导和思维方式引导的基础上探究问题,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习得了知识,掌握了方法,又使情感得到升华,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3.4实践纵情

在此阶段中,教师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探究习得的知识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得通过实践练习方能达到这一目标。由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做到扶放结合,对水平高的学生要“放”,对水平低的学生要“扶”,对中等水平的学生要“半扶半放”。

3.5评述析情

评述,即评价概述,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述,学生之间的评述和学生自我的评述。其中以学生的自主评述为主。通过评述,学生认清自己的已有水平,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找出差距,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评述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各种情感感受,积极情感会唤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但个别学生也会因学习不顺而产生消极情感。师生要对这些情感感受的来源、强度和持久性进行分析,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评述析情”的过程中做到客观公正并及时鼓励,使全体学生乐观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加强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要注重不断提升学生的体验感悟能力。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适当采用成功机制,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促使学生善于思考。此外,实施体验式教学时要注意传统课堂教学与体验教学的关系;设计全员参与的体验活动;创设良好、适宜的教学情境;体验活动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总之,体验式教学模式有着广泛的理论依据,重大的实践价值,合理的实践步骤。但它毕竟是一种新的现代教学模式,它的发展、完善仍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红莉.从“主体间性”看有效课堂教学[J].黑龙江教育,2008(10).

[2] 胡尚峰,田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3(11).

[3] 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

[4] 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教程[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5] 马丽娜,南纪稳.探究体验式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6).

[6] 姚晓燕,姚晓玲.体验式教学初探[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