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癫痫幼儿与正常幼儿自我延迟满足的比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癫痫幼儿与正常幼儿自我延迟满足的比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探索脑损伤对自我控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应用经典的自我延迟满足实验对癫痫幼儿正常幼儿自我控制行为进行比较研究。受试包括来自大连市内医院记录在案的9名癫痫幼儿和来自大连市普通幼儿园的36名正常幼儿(年龄为4~5岁)。结果:癫痫组幼儿的平均延迟时间短于正常组幼儿[(76±75) s vs.(591±308) s,P

【关键词】 自我控制;自我延迟满足;癫痫幼儿;正常幼儿;比较

中图分类号:R742.1,B84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08-0595-05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8.013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由《大众医学》编辑部组织的百位儿童心理行为、神经病理及精神病专家参与的调查指出,在34种问题行为中,“注意力缺乏,易分心,难以完成任务”位列中国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十大问题行为之首[1]。这一问题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许多研究发现自我控制能有效预测个体良好的调节能力、较高的成绩、和谐的人际交流能力和更少的病理表现[2];幼儿期形成的良好自我控制能力能影响其一生的发展[3-4]。自我延迟满足是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也是自我控制发展的最高层次[5]。自我延迟满足实验作为测评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方法,已为大家广泛采用。米歇尔自我延迟满足的选择等待范式是测查自我延迟满足的选择与等待能力,在同类实验范式中具有优势。研究表明该实验范式在中国检验的信效度较好[6]。

国内杨丽珠等人应用自我延迟满足实验进行的系列研究揭示了正常儿童的自我延迟满足的发展特点。但是,特殊儿童的相关研究比较少,癫痫儿童的自控能力研究更少,而这直接关系到对自我控制能力的深层次生理机制的探讨。

自我控制首先是生物学概念,结合生物学指标研究自我控制能力,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本质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比较4~5岁癫痫幼儿和正常同龄幼儿在自我延迟满足实验中自我控制行为的差异,探讨癫痫所致脑损伤与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癫痫组:在大连市内一所普通医院儿科门诊选取就诊的癫痫患儿9例。其中男4人,女5人;年龄4~5岁,平均(4.7±0.5)岁;平均智商(100±9.0);癫痫类型全部为原发性癫痫,全身性发作;发作起始时间6~26个月,平均(15.7±6.3)个月。

正常对照组:在大连市内一所普通幼儿园简单随机选取正常幼儿36名。其中男19人,女17人;年龄4~5岁,平均(4.7±0.5)岁。

1.2 工具

一套幼儿用的方桌和小凳子,一个直径长20 cm具有儿童化性质的钟表,一个门铃,一辆大的电动玩具救火车(延迟奖励物)、一辆小的塑料玩具卡车(即时奖励物),一块计时秒表,一把成人座椅,录像机、放像机及若干盘录像带。

1.3 研究程序

采用米歇尔设计的选择等待实验的基本范式。杨丽珠课题组在国内最早运用该实验范式进行系统研究,在中国检验的信效度较好[6],能够区分3~5岁(正常)幼儿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年龄差异,而且在不同延迟奖励物条件下也得到了稳定一致的实验结果。

本研究在奖励刺激物上,选用了儿童更喜欢的玩具,这是对其实验的一种改进。具体过程如下。实验前,幼儿由家长陪伴到有单向玻璃的儿童心理实验室以适应环境,主试指定家长坐于实验室一角填写问卷,家长除了简单应答外不参与孩子的活动。然后主试培训幼儿了解桌子上门铃的用途和用法、理解自我延迟满足程序和任务。培训次数最多5次,有2次通过即进入正式实验。正式实验时,主试给被试拿来一辆玩具大救火车和一辆玩具小卡车,在地上演示玩法,之后将玩具放在桌子上,询问被试喜欢哪辆车,被试选择大救火车,主试便说“一会儿我必须到隔壁房间工作,等我工作完从房间里出来后你就可以玩这辆大救火车。如果你不想等,你可在任何时候按铃把我叫出来,如果你按铃把我叫出来,你就只能玩这辆小卡车。我不在时你不能玩车,如果你玩了,我回来后你也不能玩这辆大救火车。”指导语重复两遍,确定幼儿理解后,主试说“我走了”,到隔壁房间去,开始计时,用隐蔽的录像设备摄录实验全过程。

所有实验都由本论文第一作者担当主试,同时请经过训练的发展心理学博士生担当助手共同完成实验及后期录像编码工作。

1.4 计时与编码

延迟时间计时:将主试转身离开房间的那一瞬间作为计时起点,延迟行为的终止可能出现以下3种情形:幼儿一直等待15 试自己从房间里出来,完成等待,获得延迟奖励物,记15 min;幼儿中途按铃终止延迟,得到即时奖励物;幼儿中途因违规玩车而终止延迟。后两种情形幼儿的延迟时间为计时起点和终止点间隔的时间(以秒为单位)。已有研究结果表明,4~5岁幼儿在玩具车奖励物条件下的平均延迟时间约是587 s(约10 min)[6]能够等待15 min的,表明自我控制好。

延迟策略编码:采取时间取样观察法,对录像记录的幼儿延迟行为编码。每隔15 s记录该时间段内幼儿的典型行为,幼儿表现出何种行为就在相应策略下记1分。根据对所有录像内容的观察分析,将典型行为划分为如下11种延迟策略:(1)企图按铃;(2)消极行为;(3)寻求母亲;(4)寻求目标;(5)回避铃;(6)动作分散;(7)离座;(8)静坐;(9)任务自语;(10)非任务自语;(11)自我强化。

延迟策略水平的划分:与以往研究[6]相同,本研究将上述11种延迟策略行为按照由低至高的原则划分为4种水平。水平Ⅰ:无意义策略,包括企图按铃和消极行为策略;水平Ⅱ:寻求策略,包括寻求母亲和寻求目标策略;水平Ⅲ:自我分心、问题解决策略,包括回避铃、动作分散、离座和静坐策略;水平Ⅳ:自我言语控制策略,包括任务自语、非任务自语和自我强化策略。自我延迟满足策略水平Ⅳ最高,水平Ⅰ最低,4~5幼儿应具有寻求策略和自我分心、问题解决策略。

对评分者进行编码培训,当2位评分者编码达到90%一致后,再对录像进行编码。

1.5 统计方法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癫痫组幼儿与正常组幼儿自我延迟满足的延迟时间与延迟策略的差异。

2 结 果

2.1 癫痫组与正常组幼儿延迟时间比较

癫痫幼儿自我延迟满足平均延迟时间短于正常幼儿[(76±75) s vs.(591±308) s,t=4.93,P

年龄和性别可能是影响幼儿自我延迟满足的能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为了减少癫痫被试取样困难造成的年龄和性别变量比例失衡问题对延迟时间差异比较的结果可能存在的影响,将年龄和性别作为协变量,将实验分组(癫痫与正常)作为自变量,延迟时间作为因变量,做多因素协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实验分组主效应显著,F= 14.28,P0.05。

2.2 癫痫组与正常组幼儿延迟策略比较

以实验分组作为自变量,分别以4种水平延迟策略作为因变量,做独立样本t检验,因为两组被试数量不对称,采取校正t值。结果显示,癫痫幼儿的水平Ⅱ和水平Ⅲ延迟策略得分少于正常幼儿(见表1)。分别看两组幼儿延迟策略使用的特点,发现癫痫组幼儿基本上不会有效地使用各种延迟策略,他们对4个水平的延迟策略使用的数量都很少;而正常组幼儿延迟策略的使用突出表现为以使用水平Ⅱ和水平Ⅲ为主,对水平Ⅰ和水平Ⅳ都较少使用,即延迟策略使用分布的年龄特征表现为两头少中间多的趋势(见图1)。

以实验分组作为自变量,以水平Ⅱ、Ⅲ所涉及的延迟策略作为因变量,做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寻求母亲”、“寻求目标”、“动作分散”和“静坐”4种策略上癫痫幼儿少于正常幼儿(见表2)。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癫痫幼儿自我延迟满足的延迟时间和使用的延迟策略均不如正常幼儿。正常幼儿由于年龄的限制,虽然还不能很好地掌握言语控制这样高水平的延迟策略,但已经开始掌握寻求策略和较高水平的自我分心、问题解决策略(动作分散策略和静坐策略)。而这正是癫痫幼儿所缺乏的。由此而造成癫痫幼儿等待时间明显短于正常幼儿。同时,癫痫幼儿各种延迟策略普遍缺乏,延迟策略的四种水平分布也没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正常幼儿自我延迟满足的发展特点,主要受个体发展因素制约,儿童进入幼儿期,已能够使用一些策略,无意义策略逐渐被淘汰,较多使用寻求策略和自我分心、问题解决策略等中等水平策略,但使用自我言语控制的高水平策略能力仍显欠缺,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6]。

在幼儿阶段,自我控制能力在自我延迟满足任务中,主要表现为抑制对即时奖励物诱惑所引发出的行为和在延迟维持过程中对注意的灵活调配能力。米歇尔用冷/热系统来说明策略性注意调配对自我延迟满足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发展冷系统在自我延迟满足中逐渐具有优势作用[7];而处于同一年龄期的癫痫幼儿,在这方面的发展水平明显滞后。提示,癫痫变量可能是引起两组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癫痫是一种由于大脑阵发性异常放电所致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原发性癫痫多数起病于儿童期。大量研究已经证明,癫痫人群有更高的异常行为发病率,癫痫儿童有更多的退缩行为、思维问题和注意问题[8-11]。癫痫起始于部分神经元的异常同步放电,经生理传导通道扩散,进一步累及临近及远隔的脑区。对癫痫患者的脑组织检查发现,他们脑中γ-氨基丁酸及5-羟色胺等抑制性神经递质减少或缺失,使得其失去与谷氨酸、天冬氨酸、乙酰胆碱等兴奋性递质相抗衡的能力。

有研究发现前额叶损伤病人对延迟折扣(delay discounting)的判断具有强烈冲动性[12],表明大脑前额叶是参与抑制过程的重要生理机制[13]。而 4~5岁是大脑前额叶发展的冲刺期,儿童抑制机制飞速发展[14]。癫痫儿童神经系统的反复异常放电,导致大脑缺氧、缺血,酸性代谢产物、兴奋性氨基酸积聚。这些过程严重损害神经系统,出现选择性神经元丧失、神经元细胞突起的脱失,胶质细胞增生,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癫痫病灶的进一步扩大和大脑皮层其他部位功能的损伤[15]。也会不同程度地损害大脑额叶正常的抑制功能的发挥,从而进一步影响额叶抑制功能所管辖的自我控制行为,冷系统就不能正常发展。同时,癫痫患儿的脑脊液中缺失的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和5-羟色胺也与冲动性相关,这些抑制性递质的降低导致患儿抑制性控制能力的降低,冲动性的提高。故而反复癫痫发作从脑功能和神经生化两个方面都可能会引起较低的自我控制。这是我们今后进一步的研究目标。

综上所述,癫痫幼儿有低自我控制倾向,癫痫的反复发作所引起的脑损伤可能是影响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的重要生物学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金星明,李雪融,林庆,等.中国学龄前儿童的十大问题行为[J].大众医学,2004(6):6-9.

[2]June TP,Roy BF,Luzio BA.High self control predicts good adjustment,less pathology,better grades,and interpersonal success[J].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4,72(2):271-324.

[3]Cournoyer M,Turdel M.Behavioral correlates of self-control at 33 months[J].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1991,14(4):497-503.

[4]Shoda Y,Mischel W,Peake PK.Predicting adolescent cognitive and self-regulatory competencies from preschool delay of gratification:Identifying diagnostic conditions[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0,26(6):978-986.

[5]杨丽珠,宋辉.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1):51-56.

[6]杨丽珠,王江洋,刘文,等.3~5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的发展特点及其中澳跨文化比较[J].心理学报,2005,37(2):224-232.

[7]Metcalfe J,Mischel W.A hot/cool analysis of delay of gratification:Dynamics of willpower[J].Psychological Review,1999,106(1):3-19.

[8]Sabbagh SEI,Soria C,Escolano S,et al.Impact of epilepsy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on school placement in children[J].Epilepsy & Behavior,2006,9:573-578.

[9]汤慈美.神经心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3-45.

[10]Gortmaker SL,Walker DK,Wertzman M,et al.Chronic conditions,socioeconomic risks,and behavior problem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Pediatrics.1990,85:267-76.

[11]Keene DL,Manion I,Whiting S,et al.A survey of behavior problems in children with epilepsy[J].Epilepsy & Behavior,2005,6:581-586.

[12]Facundo M,Barbara S,Luke C,et al.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following damage to the prefrontal cortex[J].Brain,2002,125(3):624-639.

[13]Seiki K,Kyoichi N,Idai U,et mon inhibitory mechanism in human inferior prefrontal cortex revealed by event-related functional MRI[J].Brain,1999,122(5):981-991.

[14]Carlson SM,Moses LJ.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inhibitory control and children's theory of mind[J].Child Development,2001,72(4):1032-1053.

[15]解学孔.癫痫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8-57.

2008-07-03收稿,2009-04-02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