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物理化学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对天津大学物理化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结合课程的转型升级,介绍了一些建设体会与思考,主要包括为什么要做转型升级、怎么做好转型升级以及如何正确认识精品资源共享课等。
关键词:物理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转型升级
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通过加强课程自身建设,打造一批具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流教材的精品示范课程,以提高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而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1]。该项工作自2003年启动实施,本科教育共建设了国家精品课程3909门。客观地讲,尽管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但这项工作对于提高各高校对课程建设的重视、对推动各课程自身建设、进而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2011年“本科教学工程”对于课程建设继续给予重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将原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重大决策。天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及转型升级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对转型升级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天津大学物理化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自2005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以来,经过多年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1.师资队伍建设
经过大力引进与培养,建设了一支由教学名师领衔、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对教学及科研有热情、充满活力,适应研究型大学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本课程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和天津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各一位。14位教师中13位具有博士学位,8人具有一年以上国外留学经历,他们均具有很好的教学科研背景。应该说这支优秀的队伍既是物理化学课程多年精心建设取得的成果,更是保持课程高水平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2.教学模式改革
更新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模式,加强课程内涵式发展。具体做法是突破“以教学基本要求为框架、以教材内容为教学边界”的做法,摒弃高等教育中的应试教育(灌输—记忆—考试),树立新形势下的高等工程教育观,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工程意识及能力的综合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施了“开放辐射”教学新模式,该教学模式如下图所示。
该模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从相应的化学知识点出发,向两个方面扩展与外延:一方面介绍与该知识点相关的发展简史、相关科学家生平及贡献、涉及的科学方法、与科研工作的联系与体现、相关研究热点、最新研究现状及前沿知识介绍等,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介绍该知识点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在工程实际中的体现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等,使得学生学以致用,在激发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工科学生工程意识与实践能力,为以后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克服了以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反应式及公式等充斥课堂,更没有片面强调内容的记忆与背诵、解题技巧,没有大讲偏题、怪题、难题,避免了高等教育也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使得学生不是将所有精力与重点都耗费在知识的机械记忆层面。通过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升华”与“延伸”——由机械的记忆层面“升华”为思维层面、科学方法论层面(演绎过程、科学处理方法等);由知识点出发“延伸”至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训练(科学发现、发展过程等)和工程意识与能力培养(工程应用),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工程人才。
“开放辐射”教学模式示意图
经过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教师照本宣科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丰富了物理化学课程的内涵与教学内容,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3.教材建设
实施精品化战略,编写、出版了《物理化学》第五版教材,并构建了含有简明教程、配套教辅书、电子教案、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完整立体化教材及教学资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化学》第五版教材在传承前几版教材优点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好的创新与发展。该教材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009年5月出版至今,已累计多次印刷,发行50余万册,被全国许多院校选用。为适应少学时课程教学需要,同时还出版了《物理化学》简明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教材。此外进一步出版了配套教辅书《物理化学解题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物理化学学习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物理化学电子教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立体化教材及教学资源,很好地满足了物理化学课程不同层次高校广大师生的需要。
二、课程的转型升级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高等学校课程的自身建设与发展,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国家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不能共享,学生受益面有限;国家精品课程原有建设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形势尤其是网络信息化快速发展条件下高等教育的需要。为此,教育部在2011年启动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含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两类)的建设,并将其纳入“本科教学工程”范畴。
关于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前两年主要进行原有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这里的“转型”是指由原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模式转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模式,后者侧重在教学资源的共享建设。“升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运转平台来讲,原有的3000多门国家精品课程网站依托于各高校的服务器,由于种种原因,其开放、运转流畅度等没有得到保障,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则使用教育部搭建的统一共享平台,其运转效果会是一流的。第二,从内容来讲,原有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参差不齐,且绝大多数课程没有全程教学录像,可共享资源有限,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则在内容上更加规范、全面,且将课程的全程教学录像作为申报必备条件,有利于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第三,从技术要求上,原有国家精品课程只要有网站即可,技术上没有要求,有些网站仅仅为申报而设,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则对资源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要求,且这个要求是较高的,这有利于保证资源的共享效果。
可见,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是有明确含义的,这也决定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绝不仅仅是国家精品课程名字的替换。至于二者的关系,应该说国家精品课程是基础,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则是在新的形势下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对照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申报要求,在已有建设成果(主要是师资、教学改革、教材、网络资源)基础上,经过课程组老师们的积极申报,我校物理化学课程被建议入选2012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按照要求,我们课程的基本资源是齐全的,其中包含有物理化学全程教学录像(全部由课程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主讲)。该课程现已上线。当然我们的课程资源在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丰富、更新、完善。我们的目的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目的是一样的,即通过转型升级,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并实现共享,进而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认识与思考
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要想真正完成好,必须在深刻认识此项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完成每项建设内容。否则,没有很好地认识,就没有积极性去投入,“转型升级”就会变成一项任务、甚至是包袱,当然建设质量也难有保证。我们教学团队深刻领会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课程的“转型升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更是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为什么要做“转型升级”
结合我们课程的建设,我们体会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理由。
(1)原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促使我们不得不转型升级。前已提及,原有国家精品课程有的资源本身就有限,加之内容、水平参差不齐,多数还未充分开放,根本谈不上资源的共享,更谈不上示范辐射作用的发挥。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原有国家精品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大大弱化了其在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2)在新的形势下不得不主动“转型升级”。 现在我们进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甚至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如资讯的获得、交流、学习等。至于高等教育,在某些方面已经产生了飞跃性的变化,如数据库的出现使得科研文献的获得更加便捷,论文的投递、评审更加方便,使得出版周期大大缩短。但在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方面,飞跃性的变化还没有发生,但随着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的出现正在发生。有人预言:“未来被网络变革的行业中,教育将是其中之一,MOOC可能就是撬动教育变革的支点。”[2]目前MOOC主要有三大课程平台:Coursera(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创办的盈利性网站)、Udacity(源于斯坦福大学的盈利性网站)、edX(哈佛大学、MIT联合推出的非盈利性网站),国内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已经加盟edX,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已签约Coursera。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课程建设必须主动迎接这种挑战,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就是措施之一。
(3)实现“转型升级”、资源共享后效益巨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上线并被广泛浏览后,可以形成多赢的局面:从学校来讲,可以扩大其影响,利于本科及研究生招生;对教师来讲,自己在建设的同时可以共享其他课程的优质资源,提高业务水平,真正做到“共建共享”;从学生层面来说,学生是最大的共享课浏览者,他们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在课堂上没有听明白的内容,有可能通过观看资源共享课把问题真正搞懂,这有利于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所以,应抛弃怕别人共享自己资源的狭隘思维。
总之,用一句话概括为什么要“转型升级”就是:课程可持续发展需要、是形势使然、且将有很好的共享效益。
2.怎么做好“转型升级”
在认识层面解决了为什么要“转型升级”后,接下来就要涉及怎么做了。
(1)应站在创品牌、引领课程建设的高度。我们应当把此次“转型升级”当成一种机遇,做好了,会得到全国广大师生的认可,会在网络信息化形势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网上课程品牌,精品资源共享课会是一种荣誉。反之,若做不好,即使通过了专家的评审,上网后也会面临广大浏览者的“差评”。
(2)重点应做好基本资源建设。有人说“转型升级”就是解决基本资源问题,而拓展资源是用于创造课程的特色,这里必须强调“资源”二字。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含两类,即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前者以高校学生、社会大众为主要对象,通过视频这一媒介形式提高其科学人文素质;而后者则以高校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提供各种各样的资源(含课程录像)供学习者共享,以提高高校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效果,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优质、充分的基本资源是“转型升级”的必备条件。
(3)应调动课程组教师的积极性。在目前的评价机制下,高等学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较为普遍。如何调动课程组教师参与、投入课程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我们课程组的教师在负责人及教学名师的带领下,有一种把这门课程做好并传承下去的责任感,课程建设是集体的事,人人必须参与、投入,并做好任务的分工协作、内容的把关等,保证“转型升级”的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