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春江潮水衬日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春江潮水衬日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正所谓文似看山喜不平,专题片亦如此。叙事高潮之于专题片,就如同水之于鱼,不可或缺。那究竟什么是专题片的叙事高潮呢?简言之,就是片中能够体现人物性格、凸显全片主题、激荡观众情感的典型片段。如何策划叙事高潮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式。

通过“提问―回答”的形式来设置叙事高潮的方式,可称为解疑式或悬疑式。这是专题片最常用的方式,即通过提出问题,调动观众的观看兴趣,引导观众心有疑问去跟随片子寻求答案,而答案揭晓的那一刻,就是高潮显现的时刻。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充分利用了观众的好奇心理,使高潮显得具有“万众期待”的感觉。

具体原则:一、问题和答案之间的时长宜短不宜长,越短越好,以免观众在等待答案的观看过程中逐渐失去耐心。二、问题要提得有水平,决不要提出那种不需要答案解读观众便能明了的问题,否则就失去了意义。三、答案必须具有针对性,即只针对问题,否则将引起观众的思想混乱。四、高潮的出现与答案的揭晓必须完全同步,否则会互相冲击,影响艺术效果。一般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专题片。

专题片《逐梦虎头村》讲述的是村支书王久元带领村民建设家乡的故事。当讲到为改变虎头村落后的面貌,王久元准备修一条出村路时,村民们都表示“不可能”。片中借村民之口提出这样一个疑问:“没有钱,心不齐,这路王久元能修成吗?”随后,就讲述他是如何聚心气、筹资金的,而最终路顺利修成时,也给出了解答:“只要有心气、费力气,就没有做不成的事。”伴随着竣工时村民那张张笑脸,叙事高潮自然而然就呈现出来了。

在全片收尾时进行总体性概括,通过概括所起到的凝练作用,客观上收到拔高的效果,从而体现出“结尾就是高潮”。这种形式可称为结尾式或总结式。这也是专题片较为常见的设置方式,即运用全片结尾的归纳总结作用,将高潮嫁接于此。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高潮往往因具有一定的情感和理论高度而显得比较丰满。

具体原则:一、高潮的主题应与全片的主题保持一致,以免显得逻辑表达混乱。二、高潮应具有一定的高度,包括情感、理论、人文等,否则就无从完成收尾的职能。三、高潮的营造必须要依赖于配乐的情感性、画面的震撼性、音效的意向性等多种制片因素的和谐统一,仅靠一种制片元素很难达到结尾式高潮的艺术效果。一般适用于人物片、工作片、纪录片等。

专题片《俺的豫剧俺的团》讲述的是豫剧演员姜芳娟用优秀传统文化热心为基层服务的故事。全片结尾处姜芳娟面对着农民对豫剧的喜爱和欢迎,说道:“……要对得起舞台,要对得起艺术,更要对得起厚爱我们的观众。”其中间杂农民认真看豫剧并报以掌声和笑声的场面,并配以几个农民的特写和煽情的音乐。至此,全片戛然收尾,营造出了带给观众思考和感动的叙事高潮。

在全片的众多矛盾中,选择最主要的矛盾给予充分展现,而展现矛盾的时刻就是高潮,这种形式叫作矛盾式。实际上,这是借势发力,通过矛盾的戏剧化场面的气氛感染,来调动观众的注意力,从而使高潮得以呈现。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设置比较容易,可以充分借助矛盾的演进来轻松地展现高潮。

具体原则:一、在矛盾的设置上要注重合理性,让观众能够接受,否则会导致观众随之怀疑高潮的合理性。二、在矛盾的显现上要注意场景的合理运用,让场景为矛盾的显现和高潮的出现服务。三、必须注意,这种设置方式应以矛盾的合理解决为基础,如果矛盾出现了却最终没能得到合理解决,那么这种高潮的呈现反而会成为败笔。一般适用于人物片、工作片及微视频等。

专题片《辞职》讲述的是村支书李成出于全盘工作考虑准备辞去村支书一职,但由于他为村子的发展费尽了心血,全体村民包括班子其他成员都舍不得让他走,一致表示不同意。片中李成不断提出理由,但村民们都相应一一“驳斥”了他的理由,这样就构成全片的主要矛盾,从而形成了一个又一个不断递进的高潮。当最终李成被乡亲们的热情所感动,答应“再干几年”时,充满情感的场面形成全片最大高潮的同时,矛盾也得到了合理解决。此片可说是运用矛盾来营造高潮的典型范例。

通过设置突发场景或事件的方式,将高潮以“突然迸发”的形式表现出来,可称为突发式。这种设置方式是利用了“观众盲区”理论,即在观众并没有做好观看准备的时刻,突然让高潮出现,等于是触动了观众的盲点,观众在“受到惊吓”的环境下,自然会提起观看的兴趣,急于去了解来龙去脉。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戏剧化元素十足,带有很醒目的兴趣点。

具体原则:一、突发事件或场景应与全片主题密切联系,否则就成了画蛇添足。二、高潮应以戏剧的形式来展现,具有可观赏性,否则就没有价值。三、突发事件或场景的出现,不应有显性提示,即观众不应从前一片段就预感到此事件或场景的发生。此种形式多用于人物片、微视频等。

专题片《滹沱赋》讲述的是河北省石家庄市滹沱河综合治理工程中所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片中有这样一段,当准备回填土层时,忽然天气剧变,暴雨即将来袭。“防水毯一旦被浇将全部报废,情况万分危急”。此时画面配以乌云滚滚、雷鸣电闪,一下就把这起突发事件渲染得气氛十足。在这时,党员突击队不顾劳累,和暴雨抢时间,终于,“当大家回填完最后一铲土时,大雨倾盆而下”。当画面最终出现暴雨倾盆和党员们欢快的笑脸时,叙事结束,为观众呈现出一个由突发事件引出高潮的完美演绎。

通过逐步铺垫气氛、加快节奏,以紧张有序的不断积累来进行叙事,当积累叙事达到某一顶峰时,即达到了高潮,这种方式叫作累积式。这就好比一个弹簧,不断按压,等压到极致时,高潮自然得以迸发,起到了“顺理成章”的作用。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循序渐进,使得高潮显得极为合理和自然。

具体原则:一、叙事的积累应具有节奏,在张弛有度的前提下多张少弛。二、每一次积累要具有阶梯感,不要过分跳跃,也不要停滞不前。三、要使顶峰叙事也即高潮的出现给观众以“水到渠成”的感觉,不要感觉突兀,也不要引而不发。一般多用于工作片、培训片、纪录片等。

专题片《大山之子》讲述的是78岁的退休干部高文毓老人十五年如一日在家乡的荒山义务造林的故事。当描述老人种树的艰辛时,先是女儿讲起家人为取种树款而遭遇车祸,然后是老伴说起“他经常累得全身浮肿”,再接以儿子看到父亲“实在种不动了”就替老父上山,最后是老人自述“我走不动了也要爬上山”……每一层叙事都逐渐深入刻画着老人的付出。到最后,自然而然就出现了老人操劳的画面并配以解说音:“他是大山的儿子,他已没有健朗的身体,却有了大山般厚重的情怀……”这一叙事高潮,显得节奏激烈且酣畅淋漓。

通过“剧情反转”的方式,营造出高潮片段,这种方式叫作反转式。说穿了,就是利用观众的直接思维来进行逆向操作。当观众本以为叙事应该如此如此时,却笔锋一转,给观众呈现出了不在设想之内的变化,从而呈现出高潮。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极具趣味性,可有效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和关注度。

具体原则:一、这种反转必须是“意料之外”的,不在观众想象范围之内的,这样才能起到“异军突起”“不同凡响”的效果。二、这种反转还必须是“情理之中”的,是符合全片叙事逻辑的,无损全片真实性,并能让观众理解和接受。三、反转的最终结果必须是正面的,这是铁律,否则就违反了专题片的制作目的。此种形式用于微视频较多,个别人物片也会采用。

专题片《驻村那些事儿》讲述的是驻村党员干部邓祖旭带领群众致富的故事。片中叙述为了把村民滞销的红薯卖出去,邓祖旭费尽周折,终于把全村的红薯统一外运出去卖上高价。看到这儿,观众会以为叙事已结束,并为村民舒了口气。不料剧情忽然发生反转,由于天降暴雨耽误了行程,红薯没卖出去,这下村民们不干了,要求他赔偿损失。当然,这事到最后得到了妥善解决。不过,中间这个反转可谓神来之笔,虽然让剧情复杂化,但却营造出了高潮,调动起观众的收看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