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信息技术与初中课程整合须确立的观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信息技术与初中课程整合须确立的观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课程 整合 观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B-0074-0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选用最适合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从而达到课程目标。在整合过程中用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和影视文件等软件创设高效的课件,充分利用其集成性、交互性,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其优点是课程结构紧凑、教学过程流畅、逻辑严密,对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但现在在一些优秀课、公开课中可以发现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仍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对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质的课,采用怎样的信息技术才是最适宜的,才能符合适应学生发展的适宜性原则,这是授课者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的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须确立以下一些观念

观念一: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是为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服务的。

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是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在题目预设、师生互动、训练反馈等方面与传统教学相比存在很多优势。但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师如果不能转变教学观念,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没有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仅是着力于将学生的思路引到既定的流程上,就不会使教学方法有根本的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仍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仍没有得到体现和落实,学生内在的各种学习需要都不能得到满足,这无疑是不符合新课程教学要求的。

课例1:一节“美文欣赏”的语文课,教师课前花了不少精力,针对课文内容制作了精美的Flash课件,包括图片、背景音乐等,希望学生在观看时能融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但事实上在课堂上很多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在图片的变换上,对于课文内容却缺乏应有的关注,以至后来对完成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比较惘然。

这里不如利用背景音乐制作一段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娓娓道来,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情境,通过语言交流来感悟课本内容,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课例2:在一节数学新授课上,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层层深入地指引学生理解了问题的解决方法,找出了解题规律。但这位老师是利用PPT演示解题过程,详尽地把注意点用标注显示出来,很多学生只是在座位上“看表演”,无所事事,浪费了不少时间。

这样教学忽略了学生鲜活的学习需要。其实这节课可先利用同种题型的题目请学生仿照解题,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最后教师做出点评,这样效果会更好。此外,课件中只按一种方法给出答案,而学生有可能会找到另外的解题思路,所以按课例这样教学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观念二: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是为改变“纸上谈兵”的教学服务的。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能使学生直观地掌握知识。但是,真正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多方位地刺激学生的大脑,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改变“纸上谈兵”的教学,实现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课例3:在讲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课上,教师利用Flash制作具有一定交互性的课件,展示如果不按正确的步骤操作,会产生不良的后果,然后让学生讨论、总结、归纳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课堂效果似乎不错。但一段时间后,在讲解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氧气的制法类似)时,学生中又出现曾经犯过的错误。

课例4:在讲水的三态的物理课上,教师将学生使用温度计的错误操作录制成DV,播放后让学生讨论、交流,找出错误所在,课堂气氛看似很热烈。但是听课者能明显感到只有少部分学生真正参与,绝大部分学生是在附和、应付着。

在这两个课例中,学生缺乏真实实验环境下的操作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若这类课在实验室中进行,尽可能让学生分组实验,哪怕实验失败,给学生的印象都要深刻得多,效果要好得多。

观念三: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可以为优化“活动单导学”服务。

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和“活动单导学”教学,二者可以齐头并进、相得益彰,应视具体情况权衡使用。如可在已有的活动单的基础上,针对某一知识点使用信息技术。切不可将“活动单”已有的内容或教师的板书、导入语、过渡语等用课件简单地呈现,否则学生的注意力会发生转移。在使用“活动单导学”时,不一定非要挖空心思去设计、使用课件,或许采用挂图等媒体就可以完成导学。

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把握课程内容的重点,使课程内容能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为学生接受,达到所需的教学效果。抓住这个关键,就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

(责编 王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