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症状与脑血流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症状与脑血流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在利培酮治疗前后脑血流的变化及与精神症状的相关关系。 方法 2012年1~9月在东风汽车公司茅箭医院住院患者86例在入组时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检查,在第2、4、8周末分别进行PANSS量表检查,在入组时及治疗结束时分别进行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查,副作用评定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检查。 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动脉血流参数大多表现为治疗前的高灌注状态,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而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参数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前后TCD脑血流参数与PANSS评分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和总分均无明显相关性。无明显或严重的副作用。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在治疗前后大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前后TCD脑血流参数与PANSS评分各分量表均无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症状;经颅超声多普勒;相关关系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9(b)-0092-04

Ammar等[1]用自身对照研究指出急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表现为双侧脑血流速度增加,并且脑血流速度与精神症状显著相关。而国内一些研究采用与正常成人进行比较,且结论不一致。有关研究[2-6]认为精神分裂症脑血流速度降低,郑永泉等[5]还发现随着临床症状改善,其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加。龚毅等[7]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脉动指数高于我国正常成人常模,并可能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较差有关。本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期及治疗后的脑血流状况,希望藉此发现其中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9月东风汽车公司茅箭医院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60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物质滥用或依赖,妊娠期妇女,对利培酮过敏等。共入组86例患者,男37例,女49例;年龄18~72岁,平均(32.61±11.28)岁,中位年龄36岁;病程1~270个月,平均(22.88±43.17)个月。

1.2 方法

共收集有效病例81例,患者在入组时进行PANSS量表检查,在第2、4、8周末分别进行PANSS测查,在入组时及治疗结束时分别进行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查,在治疗过程中常规进行血、尿、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及心电图检查,副作用评定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等。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大脑动脉TCD参数比较

大脑动脉血流参数大多表现为治疗前的高灌注状态,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在治疗前后大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或P < 0.05),而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参数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3。

2.2 治疗过程中PANSS量表评分比较

根据PANS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显示,显效26例,显效率为32.10%,有效71例,有效率87.65%。与前一时期PANSS各分量表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4。

2.3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时及治疗后大脑动脉TCD参数与精神分裂症状间的相关关系

从表5~7可见,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时及治疗后大脑动脉TCD参数与精神分裂症症状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病因未明。近年来,人们试图寻找大脑血流改变与精神分裂症症状的相关性,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ET、SPECT研究,普遍发现患者脑血流从前到后发生阶梯性改变,最严重的损害发生在额叶,左偏大脑半球改变重于右侧,并且发现额叶功能,任务激活水平低下[8-10]。本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期其大脑动脉为高灌注状态,与既往国内有些研究不一致[2-6],支持龚毅等[7]研究,左右两侧大脑血流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基本一致,无偏侧性现象。其中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参数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应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均明显好转,但精神症状的改善与脑血流参数的变化无明显相关,与刘登堂等[11]研究一致,与有些研究不一致[7,12]。近年来,通过组化病理及微结构方面证实[6],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存在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神经元,血管活性胺及其受体,可引起血管收缩直接影响脑血流量,抗精神病药物是有阻断DA-D2受体,阻断5-HT2受体及5-HT转运体,阻断肾上腺素受体,阻断抗胆碱能受体和抗组胺作用,从而减弱神经介质对脑血流量的调节作用,可能成为脑血流量减少的原因之一,据文献报道,抗精神病药物可直接引起血管扩张,血压降低,脑灌注压也下降,从而使脑血流速度降低,本研究也证实用利培酮治疗后,精神分裂症脑血流速度降低。朱安林等[13]发现,精神分裂症大脑额叶萎缩,锥体细胞大量核固缩(外锥体细胞层为主),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增生,卫星现象和嗜神经现象,同时伴有微血管充血和淀粉样小体形成,表现为一种新旧不等的退行性病理改变。本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存在大脑额叶、颞叶皮质功能障碍,导致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舒缩调节功能下降[7],使该血管分布区域的脑血流改变,最终导致神经内稳态的破坏,引起精神症状,或者相反。由于本研究例数仍不大,未细化精神分裂症亚型,尚待进一步扩大样本,细化亚型进行更广泛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Ammar O,Jurgen K,Osama S,et al.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 in acute schizophrenia patients:a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study [J]. Journal of the Amercian Heart Association,1998,29:1149-1154.

[2] 易贤林,李京亮,王晓红.青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经颅超声多普勒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5,14(6):261-262.

[3] 胡夫东,贺淑玲,牟宗平,等.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局部脑血量的临床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3,16(1):3-4.

[4] 关念红,张晋碚,赵伟琳.50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血流改变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18(8):593-554.

[5] 郑永泉,许红君.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的变化[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11):1014.

[6] 薛青.精神分裂症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超声研究[J].青海医药杂志,2010,40(1):5-6.

[7] 龚毅,郭昕,王跃升,等.精神分裂症患者脑供血情况认知和功能的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8,18(1):30-31.

[8] 赵靖平.精神病学新进展[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9:10.

[9] 江开达,徐韬国.精神医学新概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78-80.

[10] 江开达.精神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7:131.

[11] 刘登堂,江开达,杨晓敏,等.晚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局部脑血流及认知功能的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35(2):91-94.

[12] 张晋碚,关念红,唐济湘,等.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血流速度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2):156-157.

[13] 朱安林,李永国,朱晓燕,等.精神分裂症大脑额叶神经病理学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报,2010,35(12):1924-1927.

(收稿日期:2013-07-04 本文编辑:张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