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高职贯通的浙江坐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高职贯通的浙江坐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动手能力比本科生强,知识结构比中专生优。”这是国内一些用人单位对“五年制”职业教育的肯定。2012年,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该试点的推行意味着浙江省除了原有的五年制“3+2”职业教育、单招单考外,还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开启了“五年一贯制”和中职生保送两条新的升学“直通车”。

在日前举行的浙江省“五年制”职业教育工作交流会上,浙江省各地市教育局分管局长、高职院校领导和中职学校的代表以“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构建浙江省现代职教体系”为话题,共同探寻中高职“五年一贯制”的最佳坐标。

把准“五年制”职业教育脉搏

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方式,浙江省的“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是以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为起点,以培养专科层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中高职统筹,共同实施五年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职业教育形式。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在会上指出,职业教育是未来浙江省教育改革的战略重点,提高认识,准确把握“五年制”职业教育的特征,则是加快浙江省职业教育改革的有效

手段。

关键词一:需求推动变革

早些年,对于很多初中学生而言,读职高往往等同于走上求学生涯的“断头路”。而这也成为有升学需求的学生放弃职高的一大原因。要实现中职学生“升学有道”的目标,“3年中职+2年高职”的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显然成了浙江省架起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立交桥的首选。

通过“五年制”职业教育构建中高职立交桥,不仅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中职教育上移“层次”的需要。与此同时,中职与高职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双方缺少多层次的沟通与全方位的合作,中高职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明、课程设置重复、课程标准不尽合理等现象。以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为基石的“五年制”职业教育,正是有效打破中高职“泾渭分明”僵局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二:重构课程内容

“五年制”职业教育要求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不是中高职课程的简单拼凑,而应着眼“合二为一”。试点之初,浙江省就着手从两个层次教育人才规格入手,研究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对应性,确定一般技能人才和高端技能人才的不同分野,然后再根据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岗位目标的要求,配置相应的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的确定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中高职共同商讨教学计划,在课程设计、教材选用、内容衔接上进行统筹规划。

中职和高职两个不同的学历层级,所学的课程内容在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级差上都是有区别的。湖州市教育局职业与成人教育处谢益荣说:“充分考虑到‘五年一贯制’学生的特点,做到前三年和后两年培养方案的整体统一和有机结合,特别要注意长周期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以分段递进的基本思路科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并贯穿整个课程体系。”

关键词三:一体化管理机制

“五年制”职业教育采取中高职联合培养的方式,逐步形成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一是高职院校通过联合附属中职学校,研究与探索中高职衔接的有效途径;二是建立区域性或行业性职教集团,在职教集团内部开展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三是中高职学校通过签订协议进行合作,分段落实人才培养在中职、高职阶段的各自任务。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查良松也在会上分享了学校开展“五年制”职业教育的经验:学校设立中高职教学联谊会,定期举行教学交流。此外,该校为加强与合作中职学校师生的沟通交流,在五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举办学生技能竞赛时特别设立中职组,邀请中职学生参与到高职学生的技能竞赛中,引导中职学生提高技能水平,树立技能“梦想”。

“五年制”让中职教育更丰盈

参与本次交流会的中职学校有18所,几乎占据与会人数的半壁江山。作为“五年制”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中职学校的代表纷纷表示,“五年制”打通了中职生升学的“任督二脉”,拓宽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延续性,让中等职业教育更加丰盈。

关键词一:分段递进

“五年制”职业教育要求从招生开始就实现中高职两头共管,实行分段递进。中职阶段主要是对基本理论的掌握,以“够用”为原则,适当加强语、数、外、计算机等文化课及技术基础课的教学,与普通高中课程相比,做到文化课程一门不少,专业课程循序递进;高职阶段则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种一步到位、分段递进的培养让高职院校逐步介入中职学生的生涯规划,强化中职学生对高职院校的文化认同感,有利于中职学生的持续成长。”温州市职业中专副校长朱虹说,在技能训练中,中职阶段要突出中职学校的特色,培养目标定位于中级资格及以下,注重专业的认知及单项职业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将来高职的学习打下基础;高职阶段的技能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级及以上,注重拓宽专业面和先进技术的学习,增加实习、实训学时,注重综合性职业技能的训练。

分阶段,并不意味着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的分离。以职业资格鉴定为例,“五年制”职业教育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和等级考核制度,根据初、中、高三个职业资格不同等级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标准,形成“环环相扣”的技能鉴定体系,从根本上消除了中高职在职业技能鉴定上的重复和倒挂现象。

关键词二:资源共享

以实践性教育著称的职业教育,在学生教学中的实践操作比重往往大于普通教育。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验实训设备。可以说,职业教育是一种高投入高成本的教育。“当前,我省不管是高职教育,还是中职教育在双师素质型教师、实验实训设备等方面,普遍存‘缺衣少食’的状况。”多年的职教经验,让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舒伟红清楚地认识到,实现中高职贯通,就可以实现师资、实验设备、实训基地等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避免重复建设,有利于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

目前,浙江省已经开始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以品牌高职院校为龙头,集合区域内或行业内的职教资源,组建职教集团或职教园区,促进和推动中高职院校之间及其与企业行业间的深度融合,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这种高度的资源共享,使得中职学校的产学研建设如虎添翼。舒伟红说:“一方面,我们合作的高职都在当地,地理位置近,一旦学校的科研实训室不够用或设备跟不上,我们就可以直接送学生去高职,节约了教学成本;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在科研开发方面处于弱势,有了高职智力资源的加入,尤其是高职教师的指点,大大缩短了科研成果的研究时间。”

得益于师生双向互动和教学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舒伟红建议,在中高职院校合作中,高职院校尤其要充分发挥辐射功能,将自身的实训教学资源、课程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进行梳理,为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同时也要积极将中职院校的优质资源充分整合吸纳,为本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共享。

关键词三:特色共建

随着“五年制”在浙江省各地的推广,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文化碰撞越来越激烈,逐步呈现中高职特色共建、文化融通的良好态势。“中职与高职的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也不同,管理文化应该有所区别。但是无论是中职学校,还是高职院校,为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服务是共通的。因而我们要研究中高职贯通中的文化衔接。”宁波市经贸学校校长钱文君的发言让不少中职学校代表眼前一亮。

宁波市经贸学校的木球队就是该校与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特色共建的最佳“代言”。木球队本是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镇校之宝”,更被列为浙江省高校体育特色项目。但在木球队的经营中,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发现,高职学生的在校时间只有短短3年,往往刚刚掌握较熟练的木球技能,就临近毕业。这就导致木球队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为此,在与宁波市经贸学校构建“五年制”职业教育时,该校将木球队作为特色项目下移到中职阶段。如今,两校的“母子”木球队已完成“合体”,成为两校文化共鸣的有效载体。

“以校校文化融通为基础,进一步加强中高职两个阶段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督是中高职特色共建的有效途径。”听取中职学校的经验交流后,浙江省教育厅计财处处长韩剑强调:“加强全面统筹,建立中高职一体化培养工作例会会议制度,有助于强化高职在特色共建各个环节中的主动性作用,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贯彻实施。”

“五年制”教育改革需持续深化

浙江省“五年制”职业教育虽然经过了近两年的试点,但仍处于过渡时期。要全面打破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界限,实现两个独立教学体系的互相融合,不仅依赖于顶层设计,还需要各个区域结合本地实际,重点研究、因地制宜。因此,“五年制”教育改革还需要继续“摸着石头过河”,需要持续深化。

关键词一:优化衔接模式

高职入学考试是中、高职一体化培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可以说,高职入学考试时间实际就是中高职的具体衔接时间。在浙江省“五年制”试点过程中,大部分高职入学考试安排在第六学期。由此产生的矛盾是被淘汰而有升学意愿的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准备参加其他升学考试。

怎样解决被淘汰学生的出路问题?据了解,不少学校已经开始尝试提前高职入学考试时间。以温州市职业中专为例,学校在开展“五年制”过程中把选拔考试提前到第五学期,被选拔进高职的学生在第六学期就直接作为高职学生,提前学习相关的高职课程,而未被选拔进高职的学生则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升学班或就业班,利用剩下的半个学期进行升学准备或就业准备。

中高职衔接时间的调整,必将引起中高职衔接模式的又一轮创新。对此,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陈文辉建议采用学分或课程认同机制,如“五年一贯制”的学生在修完与高职接续专业的某些课程并考试合格获取学分的基础上,可免修相同课程。

关键词二:创新选拔方式

在“五年制”职业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考定终身”的现象。这对理论学习能力较差、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的中职学生而言,可谓是升学的一大“拦路虎”。“选拔方式和学生特点的不‘和谐’日趋突出,高职入学选拔方式亟待改革。”在场中职学校代表的一致建言得到了会议的高度认可。

下一步,浙江省高职入学考试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将以职业教育特点为取向,在平衡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保证入学新生有足够的文化、理论基础的同时,特别纳入中职教育以职业素质和技能为核心的培养目标要求。例如,英语考试应该侧重于学生口语能力的检测,语文考试侧重于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检测。

关键词三:优选试行专业

“五年制”职业教育以五年为一个培养周期,然而在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马里松看来,并非所有专业都适合以五年为一个培养周期,有些短时间即能掌握的知识技能,如果用五年完成,既浪费了教育资源,也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因此,中高职合作专业必须具备行业岗位技术含量较高、专业技能训练周期较长、技能熟练程度要求较高、适合中高职统筹培养目标且社会需求相对比较稳定的特点。

“中高职联合培养往往会出现高职课程下移的情况,这对中职学校的要求更加严格,尤其是师资队伍、设施配备等方面。”湖州市教育局职业与成人教育处谢益荣说:“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应为省级特色专业、优势专业,且有一届以上毕业生;合作中职学校则应为省级、市级示范专业。只有强强联合才能把中高职两类教学模式无缝对接,实现1+1>2的成效,才能让中职学生感受到课堂发生了变化,感受到升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