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搞好初中语文语感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搞好初中语文语感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教学就是要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一听就懂、一说就顺、一写就通”的境界,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一、对语感的认识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中涉及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叶圣陶先生对此曾经作出明确地解释:对于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通常叫做语感。他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

语感是对言语的直觉感知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言语认知能力和言语审美能力,具有直接性、整体性、敏捷性和不确定性。

二、强化语感训练的重要性

语感在整个语言能力的结构中,处于一个基础的核心位置。

1.语感是言语活动的前提条件。我们进行任何一种言语活动(包括语文学习)都必须以具有一定的语感能力为先决条件,否则根本无法参与任何一种言语活动。由此可见,语感是语文能力的基础。

2.语感的强弱决定着语文能力的高低。语文能力一般包括语言能力和篇章能力,前者是基础,但又以语感为核心。因为信息交流直接凭借的是语感,离开语感就谈不上信息交流。由此可见,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

3.语感的强弱决定着语文审美能力的雅俗。审美教育要通过良好的语感来完成,言语活动(包括语文学习)中审美对象的感受、审美情感的诱发、审美能力的形成都必须基于语感。由此可见,语文能力的最高境界——语文审美能力的形成要以良好语感的形成为标志。

三、强化语感训练的基本策略

1.人格塑造的策略。语感能力的培养之所以要注重人格构建和塑造,并视其为核心本质乃至最高层次意义上的语文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纵观古今,大凡传世的名篇佳作,其光耀之处首先就是作者人格的伟大体现。正如德国大诗人歌德所讲:“要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就要有雄伟的人格。”孟子散文感情充沛,笔带锋芒,长于鼓动,在于他是战争纷繁的年代里力阻“霸道”主“王道”的纵横家、雄辩家;鲁迅杂文如匕首、似投枪,犀利尖锐,深刻辛辣,因为他是风雨如磐的旧中国里愤世嫉俗的革命干将;诗文境界开阔,语锋毕现,活泼鲜明,因为他具有一代伟人的胸怀和卓越政治家的气魄。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人为地割裂“心”“言”而大谈语感培养。要培养优秀的语文人才,首先就得塑造优秀的人格。

尽管语感能力的形成、转化过程含有人格的自我选择、自我参照、自我完善机制,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学于良好人格的培养是无所作为或可有可无的,相反,其深刻的审美体验能力却为语文教学赋予了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人格塑造优势。

2.促进个性发展的策略。良好的语感能力极富个性,而个性又往往孕育着创造性,没有个性也就无法谈及创造性。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说个性和创造性本身就是一对孪生姊妹。语言作为人的“思想的生命表现的要素”,首先应该是人的个性的集中体现。语感能力的培养要着力于个性发展,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能动参与的策略。语感能力归根结底是个性在长期的对各种言语作品反复涵咏体味过程中习得的。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投入,在现实的语言情景中切身感悟到的规律和意蕴,并使语言规律和意蕴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个性的东西”,进而形成他们头脑中一种积极的、创造的力量,因此,教师切忌越俎代庖、一讲到底。近年来,语文界积极倡导的“语文活动课”就是一种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性、培养语感能力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措施,学生在各种听、说、读、写活动中有了强烈的作者、读者角色意识,主动探究、倾心实践,于不知不觉中实现了自我认知模式的构建。

要顺利完成语感的迁移,教师还要注重对语感定势的引导。语感定势有积极、消极之分。积极的定势可以达到语感迁移上的“不自觉”,把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消极的迁移,往往使表达落入俗套,词不达意,或语体不分,这种情形的发生也常常是“不自觉”的。

总之,只有强化学生的语感训练才能使语文教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达到“一听就懂、一说就畅、一写就通”的境界,也只有这样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高才有了源头活水。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盐窝镇北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