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扬弃中求创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扬弃中求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许多教师只注重让学生死记硬背,拼命打“题海战”,追求唯一的标准答案,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果是,学生想象能力愈加变得苍白,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新能力越来越贫乏。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如何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本文针对教学实际作了探索。

关键词: 传统式主体性课堂实践创新教育

中国传统教学方法注重演绎、推理、按部就班,学生有相当多的时间浪费在机械记忆标准答案上,遵循老师“谆谆教导”,整天忙得焦头烂额,而最终能力的提高并不是很大。题目稍有变化,便不知所措,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用说“举一反三”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所采用的是传统的一贯制的教学方法――“一言堂”、“填鸭式”、“满堂灌”。这样的教学方法僵化,教学过程乏味,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就成为必然。

杨振宁教授曾根据中西文化传统不同,比较了中美的教学方法。美国的教学方法注重于“归纳”、“分析”、“渗透”和“综合”,是一种“体会式”教学,其优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学得“活”,就会用得“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其创造能力得到了有效激发。而我国传统的教育,基本上是对所有学生,对同一内容,用同一种方法,用同一个要求,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进行教育,是“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这种过于标准化、程序化和模式化的教育,只强调共性而忽略个性,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及个性特征的发展。而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二十一世纪,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并且拥有熟练技能的人,将成为最受欢迎的人才。时代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掌握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则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给学生一个活跃的活动空间,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鼓励学生敢于创新、积极创新,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而其中最关键的是教育创新。创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成为了教育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崇高信仰。创新教育是各家各派所独创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教学实践的社会活动,就是在探索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思维和方法,为学生创新精神的成长提供肥沃而健康的土壤。课堂教学在呼唤素质教育、创新意识,素质教育、创新意识需要课堂教学实现。新的时代在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更需要由创新意识的教师来培养。课堂教学再也不能只是单一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能力。那种只靠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皮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我们应该学习研究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积极渗透创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确立新的教学质量观和效率观,实现教学民主,创设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设置一个主体性、开放式的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我们应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挖掘一切能使学生主体作用形成的因素。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

一、发展学生思维,挖掘思维潜能

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探讨和实践中采用以下基本的训练方法,来挖掘学生内在的思维潜能,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营造思维氛围――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放松心情。

(二)培养思维情趣――在学生思维的冷却处恰当地进行热处理。

(三)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在生动的思维情境熏陶中积极思考。

(四)学会思维策略――真正地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五)养成思维习惯――养成观察、联想、质疑等思维习惯。

(六)倡导思维评价――借以调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把握思维过程――把握学生思维过程着力点,即重点、难点和疑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思维活动的主体。因此,我们将显现思维过程的侧重点放到显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上。坚持显现的适时性和始终性相结合,显现的恰当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注意显现过程的质量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把握情绪调控,注重情感交流

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情绪的表现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应该以极其良好的情绪来调控学生的情绪。另外,教师要采用新颖的教法及手段、运用生动的语言、多样的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思考欲和表现欲。

事实上,教师在课堂上多变的情绪处理,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成效。无疑,要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真正地进入主体角色,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三、适当留出“空白”,促进积极探索

课堂上,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与否,无不与学生的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有关。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积极的思维活跃状态呢?首先,教师需要注重留给学生一点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其次,教师要多给予点拨,学生才会有机会尝试。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笔者深深体会到,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积极的思维活跃状态,“留白法”不失为一种既非常实际、而且非常有效的方法。

(一)衔接――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时留“空白”。

(二)问题――教师提问之后留“空白”。

(三)认识――当学生对知识认识模糊时,留“空白”

(四)结论――在概括结论之前留“空白”。

(五)错误――出现错误之后留“空白”。

(六)难点――出现难解时留“空白”。

此种“留白法”的尝试,是对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方式的挑战。要想提高教学效果,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必须给学生创设说话或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在长期的说话训练中形成诸如探究、分析等能力,这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四、精心创设情境,进入最佳状态

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思维始终处于极其活跃的状态。在创设情境过程中应适时,并且巧妙地抓住某些“机遇”不失为一种良策。

(一)导言设计――在导言设计中巧抓机遇。

(二)重点难点――在突破重点、难点时巧抓机遇。

(三)思维误区――引导学生走出思维误区时巧抓机遇。

(四)综合训练――在对知识进行综合训练时巧抓机遇。

(五)“节外生枝”――在课堂上出现了“节外生枝”时巧抓机遇。

(六)“疑难杂症”――在引导解决疑难问题时巧抓机遇。

五、注重改革教法,提高参与意识

恰当地选择和正确地使用教学方法是落实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大教学任务的关键措施。要想适时、恰当地把握好各个教学环节,就必须精心设计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

(一)根据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科学组织教材。

(二)设计好课堂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快速进入状态。

(三)复习本课教学必须是以前学过但学生尚未完全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五)根据突破难点、加强重点的需要,认真创设情境。

(六)合理分配课堂教学中每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间。

(七)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八)锤炼教学语言。

(九)设计好板书提纲。

(十)认真做好课堂小结。

(十一)精选习题,布置作业。

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活动,教师应研究和运用培养学生非智力品质的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六、鼓励探索求异,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成认知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认知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二)开拓知识领域――力求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完整。

(三)鼓励探索求异――开展研究性学习,激发探索、创新精神。

(四)克服意识障碍――引导学生强化自我,肯定自我意识。

(五)充实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更好地补充课堂学习。

综上所述,通过优化教学途径,充分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才能不断地增强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解放头脑――敢想、解放嘴巴――敢说、摆脱束缚――敢问、解放双手――敢做、会做,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实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桂诗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2]胡春洞.外语教学法的综合化多元化趋势.外语教学与研究,1983.4.

[3]陈慧媛.关于语言僵化现象起因的理论探讨.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

[4]董庆伟.个体素质结构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Maltz,Maxwel.南剑译.个性的改造―心理控制学.北京红旗出版社,1988.

[6]布鲁纳著.邵瑞珍译.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