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与年轻教师对话引发的思考和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与年轻教师对话引发的思考和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天下午,我园一位年轻的聘用教师来向我还她借阅的教学资料,我和她聊了起来。“你最近工作感觉怎么样?”“就那样,总觉得自己不行,怎么也提高不了。”“噢?怎么会这样呢?是不是有点太心急了。”她接着说:“我也是幼师专业学校毕业的,也学了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可就是怎么也达不到自己期望的教学效果。”“你期望什么效果?”“就是观摩时方法新颖,孩子配合默契,目标圆满完成,大家评价好。”“这不仅需要工作时间,更需要实践经验积累。”“我也经常向有经验的老师咨询和请教,但她们不是回答得太笼统,就是随便说两句搪塞一下,要么就是只肯定我做的已经不错了。实习的时候我的指导老师对我非常关注,在对我进行指导时毫无保留,每天都对我的教学活动进行询问和指导,有时甚至对我的一言一行都提出建议,尤其是在教学观摩时,对活动的设计、方法的采用、活动程序以至到教具的投放和使用、与孩子的问答互动等,她都一一地指出来。我感到那时真的有收获。”她眼睛里充满了回忆和感激。“是啊,到了单位,真正有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职责,这样的直接辅导就不多了。”我认同到。“自从自己带班后,我很想像有经验的老师,那样,集体活动时形式新颖吸引孩子,孩子参与积极性高,反应和表现与活动要求一致。可是我越来越想不通:为什么我就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呢?每次精心设计的活动都不尽人意”。“每天饭后我看你的活动孩子就挺有兴趣的。另外我们也有很多种专业杂志,那上面的好的教学活动很多的。你也参加过观看幼教同行的教学活动、听过专家的讲座。应该不断尝试,把别人的做法尝试着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只有多试试才会有感悟和积累。”“有时翻阅杂志发现了好的教案,也想试可是没时间,怕完不成教学任务;想让教研组长看我的教学活动,可又担心她们事多不会来;有时我问有经验的老师对活动的组织收放自如有什么窍门,她们也只说干得时间久了就会了。我真的很想在教学中快速提高自己的教学活动组织能力。可说实话有些东西我就是想不到,靠我现有的水平怎么也悟不出来。”……

青年人有热情,有精力,她们很想在公开教学活动中一鸣惊人,可总是事与愿违。对于平时工作交往中的取经遭遇,不能说是老教师太自私了,正如朱家雄教授分析的那样,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依靠个人的能力来解决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对教学中遇到的孩子们变化着的种种问题,他们往往是自己独立解决的,与其他教师在教学活动上基本上是相互隔离的,很少有相互依赖的时候,通常是在幼儿园的统一要求、限制和目标引导下的教学活动的“自给自足”,有时甚至是“孤立”的教学活动。我们幼儿园的老师都各自担当着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负责着孩子的卫生保健工作,他们在保教工作中既分工明确又互相配合。不同的工作时间和教育任务,让她们没有大块时间交流和分享,只是在交接班和即将离园时才有机会见面。集中备课时虽说是大家在一起,可所带的班级不同(即使同班,教学任务也略有不同),孩子的实际能力表现不同,每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写教案、反思、准备教学具等)。要说交流只能是在幼儿园统一组织活动时大家互相观摩、研讨。即便是集体观摩评,讲活动,也是组织者说的多,观摩者说的少,很少有针对别人的活动提出自己不同看法和建议的。毕竟做课的人费了不少心思,推出来的课首先要肯定,也不好说太多的毛病。这种现象朱家雄教授也做了分析:“这些正是教师的职业防御意识在做崇,也正是老师在工作中顾虑和压力的副作用。大家担心将自己的困惑和问题暴露出来,会让同事们认为自己的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水平不高,要么影响自己专业形象,要么影响自己的晋级。于是,她们宁可让自己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得不到解决,也不会去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影响大家对自己的良好看法。另外一个,教师们为了职称需要争得荣誉,需要多方面的竞争。教师之间微妙的人际或者利益关系,使得有些人不愿意把自己在实际教学中对理论知识的再理解用观摩教学或者论文评比以外的形式展现出来,不愿意把在教学过程中感悟出来的实践经验说给别人听。还有些教师因性格、脾气等原因,缺乏积极接受他人意见和批评的开放心态,他们往往因为别人提出的批评意见或相反意见而心存不满,容易引起激烈争论,所以有些老师就担心一旦自己把其他教师的问题或错误毫不客气地指出来之后,会影响和那些教师的关系。”这样一来,青年教师在集体活动中获得教学智慧的机会少之甚少,在日常工作中得到指点的机会同样也不多。借这位青年教师的困惑和需求,结合朱教授的分析和自己多年来的经验,我想针对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活动组织能力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作为青年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活动组织能力快速提升,就要首先做有心人,多看、多听,有意无意地看别人怎么做,听别人怎么说;多试,多想,经常把自己与别人的做法、说法做比较,拿别人的经验做尝试,找出适合自己的东西,积累自己的专业经验。

一、多看:

看专业书籍:可以让我们知道哪些事情我们的先辈们已经做过,哪些事情我们的同行正在做着,他们已经有了怎样的判断,他们有着什么困惑和反思,是如何做的等,这样就能为我们在做的过程中避免什么、改变什么提供依据,为我们组织教学活动提供新颖的尝试资料。看其他方面的报刊杂志,可以让我们博览群书,丰富和积累广博的知识智慧。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幼小的孩子,他们什么都问,什么都想知道,有些书能为我们提供简单的正确解释,有些书能让人找到吸引孩子的方法和技能,有些书指导我们如何调整心态、正确面对工作现实和压力。总之看书是我们学习和积累的源泉。看网络、电视等媒体节目,能让我们发现新颖的活动方法可以在教学中借用,借鉴最新的活动形式,增加我们在互动中的小窍门、小点子,吸引孩子的眼球。

看孩子:可以让我们随时了解孩子的行为及原因,寻找和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和心事愿望,了解孩子在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能力,进而了解孩子的心理,判断孩子的行为发展,为我们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创造机会,为我们与孩子和谐交流、平等对话打下基础。看孩子让我们找到教学活动中孩子的注意点,从而吸引孩子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兴趣。

看其他老师:可以让我们发现同事是怎么应对孩子提问的,怎样解决孩子之间矛盾的,怎么融化教学中的突发事件的,怎么和孩子一起游戏的,进而为自己解决类似的事件积累素材的经验,为自己和孩子的交流互动提供多种尝试模仿的样本。有模仿才能有创新,如果没有处处留心,那将没有摹仿的样本。纯粹靠个人的

创造和创新将要经历更长的阶段。总之多看是我们学习和积累的基本方式。

二、多听:

听孩子:能让老师了解孩子所思所想,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自由活动时倾听一些孩子间的语言交谈,与孩子聊天时耐心倾听完孩子无序的话语,教学活动中给孩子说话的机会,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想说和敢说的环境,为自。己的倾听制造条件。多听孩子的谈话会为你提供适时介入孩子活动的理由和前提,同时还能增强老师和孩子的融洽关系。

听同行:可以为你打开思路,点燃灵感。备课时有意倾听其他同事间的讨论,评课时认真倾听每个发言者的观点,聊天时有心倾听她们的解决办法。甚至连她们的牢骚也不妨听一听,这些都可以为你教学活动中的困惑和难点提供解决的灵感。

听家长:可以让我们更多的知道孩子的秘密,及时把握孩子的真正需求。哪个孩子早上对家长有特别要求,谁和妈妈提出想和自己的伙伴坐在一起共同看一本书,谁告诉爸爸喜欢和哪个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听的多了自然就有积累和收获,说不准哪一句话、哪一件事正是自己想不明白、没找到原因的答案或灵感呢!

听新闻媒体:可以让老师及时了解到社会上大型的活动或事件,随时筛选出有益的、适合孩子年龄的教学活动内容,和孩子共同讨论交流,在丰富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同时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三、多试:

看过不等于掌握,只有试过才知道效果。今天听到了一个好玩的游戏,户外活动时试着让孩子玩一玩:杂志上有一篇很有意思的故事,喝水时讲给孩子们听一听:昨天听到了一首好歌曲,今天就利用饭前时间弹给孩子们听一听,看他们喜不喜欢;户外活动时发现了孩子最喜欢玩的内容,就试着和孩子一起玩一玩:知道了孩子的愿望后找个机会试着满足一下……这样下来,你会有许多收获,许多感受。

有了新发现,看到了新方法,听到了新经验后,就要经常去尝试。我们每天都和孩子在一起,有充分的机会和时间进行尝试。不在乎尝试的时间长短,不在乎尝试场地的大小,不在乎参加孩子的多少,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尝试的意识。尝试内容多了可以减少,方法繁琐了可以简化,机会少了可以创造,时间不够可以一次一个内容、一个方法或一个环节。哪怕是一句话只要尝试着对孩子说了,孩子就一定会有反应,这样你才能知道这句话是否该说,是否能说,怎样说适合孩子。

四、多想:

思想带动行为。看过、听过、做过后如果不去想就等于没看、没听、没做。你和孩子谈话时他心不在焉,那么就要想一想是他有心事还是话不投机,这样就能找出回应不积极的原因;孩子没兴趣玩了,想一想是材料简单了,还是他缺少什么了,下次做个调整;一次活动结束了想一想哪个环节最好,孩子的配合和兴趣都高,哪个步骤没组织好,孩子反应不积极,以后要避免和调整改进;教案写完了想一想和原来的方法有没有不同的地方,是否需要增加或忽略,有没有遗漏的;下班的路上想一想今天孩子或者家长有没有和你说什么,明天你怎么应对……无论什么只要想了就会有发现,有了发现才会有改进。

总之,作为一个有积极进取心的青年老师,要是只靠脱产学习、专业培训来丰富自己的专业,靠同事的热心指导、积极纠正、随时帮助来提高自己的水平、增强自己的教育机制是不现实的,也是远远不够的。而那种把自己的进步依托在别人一刻不离的指导和提醒上更是不可能的,只有靠自己有心、有意的看、听、试、想,才能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才能逐步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形成自己的活动组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