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三分文章七分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分文章七分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书给我们带来了遐想和乐趣,书是我们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读书能明白事理,增强能力;读书能陶冶性情,德润人心。

“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越壮阔,就要拥有渊博的知识。知识是人类通向进步文明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我们要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表达能力,乃至对于各科的教学都有极大的帮助。

书不仅对我们的教学有着重要作用,对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我们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如军人、科学家、英雄人物等。这些令我们崇拜或学习和模仿的楷模,也可以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所认识。我们在进行阅读时,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

在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甚至个别教师往往重视“写”而忽略“读”。其实“读”在语文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

对于精读课文和课外的好文章,要反复读。现代教学重视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读不行。阅读能力包括: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对文中哲理的领悟能力;对文章主题的发掘能力;对文章艺术性的欣赏能力等等。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学生如果能不读或只读一遍就能学透,那是不可能的。初中语文《藤野先生》,篇幅较长,有的同学略读一遍,只等上课老师讲解。但毕竟课时是有限的,教师在一两课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讲解,要想全面透彻地理解课文,明白文中所写的深刻哲理,体会文中人物的真实感受,是非多读而不能解决的。通过读通文字,通过读发扬主题,通过读产生问题,通过读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课上再有目的地听取教师讲解,则茅塞顿开。久而久之,阅读能力会大大提高。

大量阅读好的课外书,有益于写作水平的提高。读书人便是写书人,写书人更是读书人。作家之所以能够创作出大量的文学精品,是与他们博览群书分不开的。著名评剧艺术家新凤霞从六岁开始学戏,没有上过学,但她写文章却清新隽永(初中课本就选入了新凤霞的《傻二哥》一文),她完全是靠阅读名著而成为作家的。那么,对于中学生来说,阅读更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多读,才能于课堂所学外更多地接触不同文章的不同构思去写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正如杜甫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朗读是培养学生演讲口才的关键。演讲需要声情并茂,除了好的讲稿之外,重要的还要靠演讲者的口才。而演讲口才的培养,重在平日多练朗读。中学语文课本就有许多练朗读的好文章。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头一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只有用势如破竹的气势朗读出来,才能表达出作者对白杨树由衷的赞叹与崇敬之情;鲁彦的《听潮》中除描绘的海睡图与海醒图,那安详愉悦的静谧美与狂暴震憾的雄壮美也是非朗读所不能体会到的。

现在不少语文教学只注重学生的考试能力,不断地强化训练,把学生当作一部考试机器。所谓语文者,语言与文字也。语文学科本来就是工具性、文学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语文教育有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人生教育,分别教给学生以真、善、美。但现在语文教学则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人技教育),而往往忽视语文的文学性、社会性,这种单腿走路的教学教出来的学生只懂考试,却缺乏语文的文学功能、社会功能的能力,造成了学生的营养不良。这种教学学生考试成绩可能提高了,但他们的整体素质却下降了,道德水平下降了,社会责任感不强了,产生这样的后果跟我们的应试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正确的做法是,语文教学在强调语文的实用性的同时,也别忘记语文的文学性、社会性,文学性是教学生如何理解、鉴赏文学,并从中得到美的感受,从文学中不断陶冶性情,加强修养,还可以让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鞭挞。

语文教学除了它的实用性、文学性之外,其社会功能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孔子特别强调文与诗的关系,提出“有德者必有言”的看法,“志之所至,诗之所至,礼之所至;礼之所至,乐之所至焉”。所以,语文教学与伦理道德的培养是不可分开的。关于文学的社会作用,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见,语文教学诗文可以引导学生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的。学生通过学语文,不但可以学到知识技能,而且应该在学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做一个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语文教学,千万别仅仅盯着语文考试,一切为了考试,那么,我们教出来的学生就只能是一部考试机器,却把“善和美”丢在一边,这就势必导致了学生的营养不良症,但这种做法在语文教育界上还比比皆是,真是令人担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