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孙悟空的称谓看他在取经途中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孙悟空的称谓看他在取经途中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纵观全书,几乎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名号,孙悟空在书中的名号更是几经变化,接下来,我将依据文本,由孙悟空的众多名号来看他在取经途中所起的作用。

梳理全书脉络,我们可以看出孙悟空的名号变迁过程,由石猴到美猴王,到拥有法名孙悟空,官封弼马温,自封齐天大圣,踏上西天取经之路后,孙行者、心猿、金公的称号也一直出现,最后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总体来看,孙悟空的这些称谓多与他自身心性密切相关,不管是由师父取的、自封的、如来封的还是作者赋予他的,深层次的都离不开一个心字。

孙悟空一路上担当的最重要职责即保护唐僧安危,在这个过程中,齐天大圣的称谓出现最多。齐天大圣象征着他的本领齐天,同时,他做过齐天大圣,不仅能够顺利勘察西方路上妖魔的来历,而且当无法凭自身力量保护唐僧时,他上天入地,也能凭此搬来救兵。

整本书中,另一个出现多次的称呼是心猿。《西游记》讲述的是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西天取经之路其实是一个心性修炼的过程,所有的妖魔鬼怪不过来自于自己的心。

孙悟空被称为心猿,实际上关乎着他自我的赎罪修行。孙悟空心性顽劣,大闹天宫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观世音一路往东土而来,认为孙悟空“罪业弥深”,劝导孙悟空与取经人做徒弟。后来孙悟空被唐僧所救,刚上路孙悟空就打死一伙强盗,这六贼,实质上是佛教禁欲修持中必须摒除的扰乱心性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欲。此后,虽然心猿多次放纵,但在降妖除魔以及与唐僧的磨合、与八戒沙僧的相处中,孙悟空的心性渐收,每当在妖魔面前束手无策时,他总是会流露出浓厚的赎罪意识和感恩意识,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他保护唐僧往西天取经,修持心性,最终功德圆满。正符合了第十四回开头的诗:“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心猿一说也代表着孙悟空在取经途中担任的另一个重要职责――引导唐僧修行。首先,作为向导,孙悟空一路上降妖除魔,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保护唐僧并对唐僧进行指点。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悟空是唐僧的精神导师。《西游记》讲的是心性修炼,孙悟空作为精神导师,一路上引导唐僧修行,克服心魔,最终功成行满,得到正果。第十九回,唐僧得乌巢禅师所赠《多心经》一卷,此后,孙悟空便常常引导唐僧克服种种魔障,进行艰苦的心性修炼。第二十四回,唐僧问悟空几时方可到灵山,行者道:“你自小时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还难。只要你见性至诚,念念回首处,既是灵山。”第三十二回,唐僧担忧前路险阻,妖精当道,行者说:“师父记得那乌巢和尚的《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方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之言?但只是‘扫除心上垢,洗净耳边尘。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师要身闲,有何难事?若功成之后,万缘都罢,诸法皆空。那时节,自然而然,却不是身闲也?”第三十六回,唐僧对月怀归,悟空念诗:前弦之后后弦前,药味平平气象全。采得归来炉中炼,志心功果即西天。让唐僧一时解悟,明彻真言。第四十三回,唐僧听见水声而大惊,孙悟空说师父“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我们一同四众,偏你听见甚么水声,你把那《多心经》又忘了也”,“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耳不听声,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退六贼。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甜,嗅鼻;闻声音,惊耳;睹事物,凝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第八十五回,唐僧神思不安,恐前路有妖魔,悟空把乌巢禅师的《密多心经》的四句颂子“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但要一片至诚,雷音只在眼下。似你这般恐惧惊,神思不安,大道远矣,雷音亦远矣”。第九十三回,悟空以无言来解释《心经》,连唐僧也不得不承认:“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正是这一路孙悟空不断点化开导唐僧,并引导时时口念《心经》的唐僧领悟《心经》精髓进行心性修炼,唐僧最终才收束心性,笃定信念,走完“灵山就在我心头”的心路历程。

其实由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孙悟空一副好心肠,不仅总是帮助取经途中遇到的那些弱者,更是引导他们向善,指导他们找到信仰。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着墨最多的人物,从作者赋予他的众多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齐天的本领,看出他的历程,看出他心性的变化,看出他在这个取经队伍中无可替代的地位。跟随着他,我们领略到了一个奇幻的世界,也明白了灵山自在心中,所谓的西天取经,不过是找到自己心中的信仰,妖魔鬼怪生于心间,破除了它们,心灵变得纯净坚定,才是最重要的真经。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2010级人文科学试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