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清苑冬瓜“变脸”土地“配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清苑冬瓜“变脸”土地“配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万亩冬瓜学会“变脸”;万亩麦田更新品种;90万亩土地吃上“套餐”……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农村的科技投入,通过“农成校”、专业社、示范户等多种渠道,让科技之水流向广阔的田野,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了坚实的保证,科技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

冬瓜变脸

只听说过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如今,清苑县清凉城村的冬瓜也学会了这神奇的本领,通过提升加工技术“摇身一变”,成了市场上抢手的糕点馅料,让当地的企业经营者和瓜农都尝到了甜头。

清凉城种植冬瓜有多年历史,如今种植面积达万亩,优质的土壤使这里的冬瓜肉头厚、形状好、产量高。可是产量再高,也挣不了多少钱,特别是近年来竞争加剧,高产不增收现象常常发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政府支持产业化发展。村民开办了清城食品厂,对冬瓜进行深加工。厂长特意到北京农科院和上海、广州等地的食品企业进行考察,“挖”来3位科技人员,带来冬瓜深加工技术,延深了产业链条,大大提高了冬瓜的附加值。

在加工车间,我们看到,冬瓜经过洗选、切块、挤水、搅拌、烘焙等工序后,变成了晶莹润泽、清香怡人、色泽各异的糕点馅料,数一数有15种之多;算一算,销售价值比原来提高了30%,种植户再也不用为卖冬瓜发愁,光节约运输费用这一项每亩冬瓜就增收近600元。“这些产品在市场上深受欢迎。”提起这些,厂长深有感触地说,“科技是咱农民增收的‘妙方’。”去年,以清凉城村为中心,周边村冬瓜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6万亩。

新种“显威”

踏着薄雾,走进清苑县白团乡农成校大门,只见收获了玉米的秸秆已发黄枯萎,但都没有收割。“这地是我们农成校的试验田和示范田,专门用来引进优良品种推广。优良品种和实用农技,我们先在这里试验,成功后再向农民推广。”白团乡农成校校长介绍说,“看!这块地虽然不大,却种着9个玉米品种,都是近几年科技人员研究引进的新品种。”

据了解,清苑县18个乡镇,乡乡都有农成校,几乎校校都有试验田。“这些新品种都是去年引进的,各有各的优点。”白团乡农成校校长手里拿着金光闪闪的玉米棒告诉记者,“农民每种一个新品种,产量和价格都会提高一大截,新品种推广容易多了。只有让农民看到实惠,才能调动使用新品种的积极性,才能让科学种田深入人心。”“这些秸秆种玉米是我们特意留下来作示范的,目的就是要让乡亲们亲眼看看各个品种的长势,结合实际进行选择……”

“过去推广农业新品种新科技,宣传号召多,实践印证少,有的农民盲目选用,不仅没有达到增产的目的,反而影响了增收,严重挫伤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白团乡农成校校长说,“我们利用这片地搞起试验田,按照节气,坚持科学管理,然后通过组织培训,现场观摩,把优良品种和使用农技绑在一块儿推广,很受农民的欢迎。”

“先实验后推广,降低了风险,同时有利于提升农民的科技意识,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科技带来的甜头,群众对科技的渴望从没像今天这样强烈过,专家每每来讲课,院里听课的人挤都挤不动。如今,我乡优质小麦方、优质玉米方都超过两万由,每年都有新品春到站在高处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绿地毯、黄地毯;秋季,望不到边际的,还是这丰收景……”白团乡党委书记王福增骄傲地说着。

据有关部门统计,经过卓有成效的引导推广,清苑县良种覆盖率均达到100%,70%靠优良品种实现了增收。

土地配餐

“没想到土地和人一样,也得‘吃配餐’,缺啥就得补啥。”在清苑县东闾乡韦各村,一位村民在菜地里快乐地忙碌着。去年,他尝到了配方施肥的甜头:辣椒长势喜人,肥料钱还少花了70多块!

“庄稼、枝花,全靠肥当家。”过去,大部分农民使用传统的施肥方法,不仅增加成本,而且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影响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今,“测土配方施肥”正在使人们传统的观念发生着变化。

为引导农民科学施肥,清苑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耕地进行“体检”,了解各个地块的营养成分,然后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开出“药方”,分发到各村各户,并通过专题讲座、实地指导等方式进行培训。目前,已有5万余农户接受培训,使用“测土配肥”的农民越来越多。

提起“测土配方施肥”,农民赞不绝口。白团乡白团北街村民王领弟高兴地说:“我种了15亩小麦,按配方每亩施用40公斤复合肥,用量比过去少了20%,去年麦收时,亩产反而提高了20公斤。”另一位农民扳着手指算开了账:“测土配肥”每亩地至少要节省15块到20块,这一里一外就是30多块,算到全县增收上,效益大了去了。”

据介绍,2008年,“配方施肥”在清苑县全面推开,受益土地达到20万亩,节本增收600万元。

引科技之水,灌希望之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广袤的田野增添了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