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成因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成因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平时教学时,很多教师都发现学生一听就懂,可是一做就错,这种现象不但困扰着教师,同时也严重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那么,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我几年的分析与探索,对这样的问题有些肤浅的认识。

一、从教的方面来分析原因

最主要的就是数学课堂教学上存在误区,现分析如下:

1.简单=易学

教师常常埋怨学生:“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不出来!”殊不知,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就学生而言,接受一个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绝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况且,有时教师对教材的难点不清楚,习题讲的不透彻,也会导致简单问题变成学生的难点。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全面理解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低起点,多层次,因材施教,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学好基础知识,在学知识中得到提高。

2.多讲=高效

力争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目标。但是,提高课堂效率,必须紧扣教材,围绕重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并不是讲得越多越好,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与否不能只看容量的大小,关键看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培养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潜心钻研教材,在明确教材系统及其主次的基础上,居高临下的驾驭教材,灵活自如的处理、剪裁教材,凭着自己对教材的切身感受去适度的旁征博引,合理的拓宽加深,宁可少些,但要精些,果断删去与主题无关的内容,真正的挠到痒处,切实给学生编织成一张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学生懂一点,晓一类,通一片。

3.讲清=听懂

我们学校是农村初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还不够,加之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刚开始教他们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明明讲得很清楚,可是他们就是听不懂,自己还很恼火。后来发现,我每次只是滔滔不绝地讲,根本没有考虑他们是不是跟着我的思路走,也根本没有注意他们给我的反馈信息。讲,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而听,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教师清晰透彻且带有启发性的讲解则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先决条件,然而,教师讲得清,学生却未必听得懂,往往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如坠云雾。如果教师讲课只顾自己津津有味,不顾学生一方的反馈信息,那么,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就不能同步,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毫无思考理解的余地,这样不是听不懂,便是囫囵吞枣。为了做到教师讲得清,学生听得懂,教师必须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严格按“教学性与量力性结合的原则”,把握起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分清难点,用事先准备好的语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最近发现区”。在课堂的黄金时间段内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知识,领悟所学。同时,要及时反馈回应,对未听清楚之处给学生第二次补授机会,及时扫清障碍,将学习上的隐患之处消灭在萌芽阶段。

4.听懂=掌握

忽视教学中的陷阱,就会造成上课一听就懂,课后一做就错,在不良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板演,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即使一些容易产生错误的稍难问题,教师也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按照教师设定的正确的方法求解,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一两个典型的例题,让学生错解,师生共同分析出错误的原因,可使学生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迅速从错误中走出来,从而增强辨别错误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少出错,教学中就要应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错误和失败,备课时可适当从错误的思路去构思,课堂上应加强对典型思路的分析,充分暴露错误思维过程,使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课堂上听懂了,但是课后解题,特别是遇到新题型便无所适从。这说明学生听懂是一回事,而达到所学知识的切实掌握又是另外一回事。波利亚说得好:“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而学生想什么更是千万倍的重要,思想应该在学生脑海中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应该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仅就习题教学而言,如果不能很好地发挥例题榜样和培养功能,教师只是注意娴熟的解题,不重视充分暴露教者的思维过程,学生悟不出解题思路和技巧,产生不了求解的欲望,掌握所学知识就是一句空话。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努力挖掘课堂教学潜能,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全面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全体学生都能在探索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感悟数学思想。

二、从学的方面来分析原因

学生做题如同学习游泳,听教练讲游泳要领是明白的,但是要学会游泳还需要到水中去练习一番,把游泳的要领跟水中动作结合起来。要不怕困难,呛几口水也是常事,经反复的实践与体验,就能获得水中的自由,做题也是这样,需要学生自己下工夫反复去练习和体会。会不会做题跟会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思维能力的高低,意志坚强的程度紧密相关。

1.懂≠会

从知识的掌握程度上看,有的学生觉得懂了,可是一做题目就发现,并没有真正地理解知识。

2.会≠对

从能力上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有个独立思考的过程。问题能否解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能力的高低,有的学生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做题容易受到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从而使解题陷入困难。

3.对≠全

从意志上看,做题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常会遇到困难,能否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这关系到做题的成败,而“成功的希望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硕集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