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首畲乡山区的教育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首畲乡山区的教育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人说,他是一只矫健的紫燕,从山外剪裁一片片斑斓的春光,照亮了大山深处一双双稚嫩的眼睛;有人说,他是一丛清雅的幽兰,吐露着淡淡的清香;有人说他是一道雨后的彩虹,让山里的孩子充满了美好的向往;有人说他是扎根山区的老黄牛,只懂得默默地耕耘;有人说他是畲乡复式教学的领头雁,不知疲倦地飞翔在辽阔的天空中;还有人说他是畲乡学子的好父亲,有一颗慈父般的爱心。他,就是今年被评为江西省师德标兵,扎根在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白云山教学点的古仁谋老师。30年来,他情系学子,把自己美好的年华默默地奉献给了高尚的教育事业。

一个人的一生,又有几个30年。当记者面对古仁谋时,看着他那布满沧桑的容颜,不禁唏嘘不已。30年转瞬即逝,但古仁谋无怨无悔,用一支粉笔抒写人生春秋,用一根教鞭催满天桃李芬芳,用一杯清茶品其中的酸甜苦辣。

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却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30年来,他为了贫困农村的教学事业,奉献了大半个青春年华,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即便甘苦寸心知,也是享之如饴。他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教书育人,以忘我拼搏的精神鼓励人,以独特的教学方法带动人,堪称育人的典范,师德的楷模,获得了上级领导、学校同事和当地百姓们的一致好评,也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曾先后获得市、区、乡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今年,他又被评为全省师德标兵。荣誉既是对他的肯定,也是他人生的写照。面对记者,他显得很木讷、拙言,但能感觉到他内心那团对教育事业熊熊燃烧的烈火。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能在山区坚守30年时,他的回答简短而有力:“为了畲乡山区的孩子们,为了孩子们有一个灿烂美好的明天,总得有人来担起这个重担,既然命运选择了我,我就别无选择。”

为了孩子,我决定留下来

1980年3月,刚满20岁的小伙子古仁谋高中毕业,受当地村委会的聘请来到白云山小学当一名小学教师。白云山村地处吉、兴、泰三县交界处,是畲乡最边远的山村,距离乡政府20余公里,自然环境恶劣,交通极为不便。这里有陡峭如削的山崖,崎岖蜿蜒的山路,令许多老师都望而生畏,闻风而走。学校四面环山,建在一处高坡上,只有几间干打垒的破教室,四壁松散,到处透风。教室内课桌破烂,黑板是用一块门板改做的,教室里桌子挨墙的地方已磨去了三分之一,变成了一个个墙洞。屋顶的瓦片掉落,成了一个个“天窗”,地面积着一洼一洼的雨水。看着如此破败的情景,古老师眼里顿时流出泪水,学校条件这么差,怪不得没有多少老师愿意来,也怪不得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是的,有谁能够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安心工作呢?

尽管古仁谋作了一番思想准备,但当他面对此情此景时,心里还是犯了难。他不敢保证自己就能坚持下来,自己就不会半途离开。站在教室门口,他久久也挪不动脚步,心中却基本已打消了当一名教师的念头。就在他准备离开时,看见几名家长带着几个孩子,头戴斗笠打着赤脚正朝学校迈步走来。一位家长说:“老师又要走了,我们又没有老师了。”另一名家长说:“我们家离学校有十多华里,如果这里又没有老师,我的小孩只能到30多里的学校去读书,山高路远,孩子这么小,叫我们做家长的怎么能放心呢?”古仁谋听着家长们的话,望着孩子清澈的眼睛,知道那是渴望知识的双眸,他的心立刻动摇了。他紧紧握着家长的手说:“那就请孩子们开始报名吧。”

因为是当地村委会聘请的教师,所以没有编制。而古仁谋当时的工资也只有30元一个月,并且要带两个年级,20多名学生。就这样,古仁谋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古仁谋家庭贫困,兄弟姐妹五人,他是家中的老大,父母本来希望他当了老师能接济一下家庭,谁知他把微薄的工资全用在了学校方方面面的建设上。有一次正逢天下雨,教室因为漏雨,地面全是水,孩子无法正常上课。趁着雨停,他返回家中拉出板车,去砖瓦厂买了一板车瓦。然后挽起裤脚,着雨水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学校拉。学校在山坡上,一路都是上坡,他费力地弓腰拉着,不时歇下喘口气,又接着往前拉,等到好不容易把屋瓦拉回学校后,他又爬上屋顶把瓦片盖好。看着孩子们又能正常地上课,古仁谋的心里别提多高兴,先前的疲累顿时烟消云散。因为学校条件的艰苦,古仁谋于是自己动手,学会了修理课桌板凳,抹泥盖瓦。

寒来暑往,冬去春又来。无数个夜晚,古仁谋在床上辗转反侧,心里一遍遍地问自己,是否值得坚守下去?然而山区的孩子需要他,他也早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孩子都是他的孩子,他这个做“家长”的责任把孩子引渡到知识的彼岸,如果半途撂担子,孩子们多半就要辍学。他仿佛看见孩子们稚嫩、纯洁的眼睛都在望着自己。问了无数遍后,古仁谋还是决定留下,把自己的一辈子交给山里的孩子。

一天,有个孩子在放学回家时,刚走出校门摔了一跤。孩子摔向地面后,脑袋正好碰在一块石头上,顿时鲜血直流,哇哇大哭起来。见此情形,古仁谋什么也顾不上,赶紧冲了过去,一只手紧紧捂住孩子流血的伤口,另一只手搂起孩子往村医疗站跑。等他跑到医疗站,谁知医生都下乡去了。古仁谋知道孩子情况很危险,忙打听到医生去了什么地方。然后背着孩子去乡下找医生,沿着崎岖的山路跑了近一个小时,终于找到了医生,古仁谋的心里才长长地吁了口气。事后,孩子的家长特意跑到学校感谢,古仁谋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如果我连这点也做不到,就不配做一名老师,你让孩子到学校来上课,剩下的日子我来照顾他。”为了避免今后发生这样的事件时束手无策,古仁谋干脆自己掏钱去医疗站买了很多药品,以备孩子们急用。同事孙家栋老师这样评价古仁谋:“30年来,古老师不但把心交给了学生,也把心交给了家长。他不仅是一位好老师,更是一位对学生无微不至关心的父亲。”一句简单的话道出了学生家长的心声。

一个也不能少

白云山地处最边远的山村,经济落后,百姓贫穷,有不少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被迫辍学。有一年,学校里只剩下十几名学生,仅占全村适龄上学儿童的50%。古仁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日日夜夜都睡不着,眼前不时浮现那些辍学孩子的面容。如果孩子们就此不再回到学校,那么他们的一生多半就毁了。一想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目光,他的心就如刀绞般疼痛。

事隔20多年后,古仁谋仍深情地对记者说:“我不能让孩子因为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学,而没书读,即便作出再大的牺牲也值。要知道那是个物质匮乏的时代,逢年过节,家长都会请他去家里吃饭,学生家长是那么的尊重我,我得对得起他们。”古仁谋的话虽然朴素,但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想改变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就必须有高擎文明火种的人。

那时候,古仁谋的工作繁忙,教两个年级的课,进行复式教学。每天早晨从6点开始,他就来到学校,亲手升国旗,然后站在国旗下等待学生。上午四节课,下午三节课。中午吃午饭,路近的学生回家吃,路远的学生在学校吃。他还得先给路远的学生热好从家里带来的饭,再自己吃饭。下午放学后,他要把路远的学生一个个送回家去。无论是走过山洪暴发的河道,还是跋涉崇山峻岭,古仁谋没丝毫怨言,只有把孩子安全地送回到家中,他的心才会像一块石头一样落下。古仁谋家中有四亩多水田,数亩山林,平时节假日,他必须忙碌在田间地头。尽管工作繁忙,但他还是挤出时间,爬山越岭,走村串户,亲自登门动员学生重返学校读书。第一次动员不了,他又第二次登门。学生陈朝凤、陈朝送兄妹俩因母亲常年患有精神病,加上家中还有70多岁的患病老人,为了治病,家中已是负债累累,一贫如洗,兄妹俩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上学了。古仁谋每次上门来动员,每次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他知道兄妹俩渴望回到学校,回到小朋友们的中间。坐在陈家的堂屋里,古仁谋竭力劝说着,说了一大堆道理,但陈父仍不为所动。其实,古仁谋知道,面对这样的家庭,他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再次上门时,陈父终于说,他也想让孩子重新回到学校读书,只是根本拿不出那一笔学费。他还欠着学校一大笔学费,都不好意思再到学校说情了,总不能还欠下去吧。古仁谋却说:“欠着的那笔钱就欠着吧,你实在拿不出,我帮你垫上。”就这样,古仁谋硬是从自己民办教师微薄的工资中抠出900多元学费,使得陈朝凤与陈朝送兄妹俩重新走进课堂继续学习。多少次,他手中的手电筒照亮着崎岖的山道,半夜孤独地一个人走在回家的途中。他轻易不言放弃,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一个个家长,从而得以让一个个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

还有肖满秀、肖春苗、肖强三姐弟因父亲违法犯罪被劳改十几年,无钱交学费,只好辍学。但肖家三姐弟每天都到教室的窗户旁望来望去,站在外面听古老师上课,直到放学,三人也久久不肯离去。看着三个孩子求知的眼睛,古仁谋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于是有一天,当三姐弟再次来到学校时,古仁谋的眼泪掉了下来,只好让他们重新进教室上课。三年来,共为三姐弟垫付学费1200元。古仁谋只有一个信念:要让每一个辍学儿童都回到自己身边,一个也不能少。事后,有人说:“古老师傻啊!这样的劳改犯子女就不应该让他们上学,垫上的学费要到猴年马月才能还清呀!”可古仁谋这样回答:“他父亲犯法,孩子是无罪的,应该让他们上学,他们有上学的权利。将心比心,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该怎么办?难道说,你的孩子也是有罪的么?”正因为古仁谋的无私奉献,使得一个个面临失学的孩子完成了学业。

30年来,从最初的20多名学生,到后来的70多名学生,古仁谋共带了几百名学生。这些学生有些考上了外省大学,有些考上了本省大学。说起这些,古仁谋满脸的自豪,笑容绽放。由于生源的短缺,他曾经执教的白云山小学于今年下半年撤并,他现被调入了另一所学校执教,但他还是念念不忘白云山小学。记者跟随古仁谋来到白云山小学,学校还保留着原来的格局。打开教室的门,桌上还有他的备课本,有他买的那些药品,墙角处放着他亲手制作的简易教具。30年来,为了提高山区学生的文化素养,他一人教几门功课,利用周末查阅资料,出版黑板报,收集题趣,以多种形式,让孩子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他所带的学生有很多都走上了工作岗位,但他们没忘记古仁谋,经常打来电话,向老师汇报他们的工作与学习情况。古仁谋感慨地说,谢谢孩子们还记着我这个老师,在生活中,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感到欣慰、感到开心和幸福的呢?

把爱献给教育

农村小学,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的小学,由于学生数量较少,师资力量薄弱,复式教学便成为课堂教学殊的教学组织形式。1999年,古仁谋所在的白云山小学,有三个年级,一间教室,只他一个教师。刚开始,古老师也曾手忙脚乱,觉得教三个年级十分辛苦,每天轮流给三个年级的孩子上课,有点顾此失彼。如何穿插教学内容?如何搭配课堂的动与静?如何把学生分层?……他的脑海中时时刻刻萦绕着这些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逐渐变得清晰了起来,又经过一次次的摸索与总结,终于取得了一套宝贵的经验。

慢慢地,他的课堂变得井然有序了,教学成绩也日益显著。但古仁谋并没就此满足,沾沾自喜,教学之余,他从高中知识到教育理论,从名师经验到具体案例,都进行认真细致的研读,然后把这些转化成自己的教学方法。于是,他不仅很快胜任了复式教学工作,而且还在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复式教学赛课中多次获奖。在每年乡里举行的教学调研测试中,他所带的班级总是名列前茅。

古仁谋对记者说:“山里的孩子,文化底子薄,视野也不开阔,教学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要因材施教。”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对古仁谋最多的评价都是认真热忱有爱心。学校的曾副校长说:“古老师对学生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不偏爱一位好学生,也不放弃一位差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古老师是用一颗朴实的心去爱每一位学生的。他所带的班级中有一些学生学习基础差,他就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无偿为他们补课。让每一位学生不仅懂得学习,更懂得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关心他人,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古仁谋眼里,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关心学生教育学生应是老师的天职。学校里,他集老师、炊事员、卫生员于一身。冬天,他每天都要为学生烧水热饭,对患病的学生更是关怀备至。他每年都要花几百元钱准备一些常用药品,以备学生头晕、肚痛、咳嗽、外伤等急用。

1998年秋,林孔慧同学患肺结核,在兴国治疗。古仁谋利用双休日几次去兴国医院看望,坐在学生的病床前,看着学生憔悴的面孔,心酸不已。他一边帮学生温习功课,一边鼓励学生战胜病痛。吃饭时,古仁谋给林孔慧打来饭菜,亲手一勺一勺喂了下去。临走时,古老师对林孔慧说,希望下次来时,能看到她好起来,也希望她能早日回到学校,回到同学们中间来。1999年的一天,陈路路同学患急性肺炎被送往医院,因为家里穷,药费不够,病情得不到及时治疗。古仁谋当时正在吃晚饭,得知情况后忙放下饭碗,决定连夜去医院。外面正在下雨,古仁谋撑着一把雨伞,打着手电筒,连夜冒雨步行三十里送钱去医院。陈路路的家长接过他送去的200元钱,热泪盈眶地说:“古老师,谢谢您!你真是我们父女贴心的老师啊!”

随着打工大潮的兴起,山区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陈开军因从小父母就外出打工,家中只剩下爷爷与奶奶,所以缺乏管教,学习成绩也特别差。2009年的春天,陈开军突然病了,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行动十分不便,除了要照顾他,还要照顾另外三个孩子。古仁谋听说后,亲自把陈开军送去医院诊治,一检查发现是急性阑尾炎,需立即住院治疗。为了照顾陈开军,古老师在医院两天两夜没合眼。陈开军的家长回来后,非常感动,连忙包了个红包给古老师,却被他婉言谢绝。

郭老师说:“那些年,古老师几乎没有正常休息过,为学生为学校日夜操劳着,他的胃病就是那时落下的。胃病发作时,他经常强忍着疼痛,把肚子抵在桌子上,坚持把一堂课上完;有时实在忍不住了,就吃几片止痛药。”

采访结束,记者与古仁谋站在白云山小学的操场上,他动情地说:“在这里教了30多年书,真的舍不得离开这里。教室里的一桌一椅,操场上的一花一草,它们都融入了我的血液里,我爱这里的一切。”古仁谋对白云山小学割舍不了的情感,令人为之动容,因为这里有他的拼搏,他的血汗,他的理想。

是的,有一种爱叫大爱,她超脱了世俗的利害关系,让人的心灵充满温暖,也让人回味、咀嚼、感慨。古仁谋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也诠释了他把爱献给教育的无怨无悔的精神。30年的青春,30年的坚守,30年的奉献,古仁谋作出了自己的承诺,把一切献给了教育事业,在时光静静流转的唱片中,他就像一首诗,一首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谱写的畲乡山区教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