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广州“人口准入制”的门槛到底在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广州“人口准入制”的门槛到底在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广州限制“低素质人口入城”?

在不久前结束的广州“两会”期间,政协委员苏宝玲提交了《给“走鬼”(无证流动小贩)一条出路一先安置,再整治》的提案。对此,政府部门的答复是:有关职能部门要在个别行业上探索研究一些外来工的限制措施,以抬高进入广州生活人员的门槛,减少低素质外来人员。

据调查,广州70%以上乱摆乱卖者属外来流动人口,他们无视法律法规,严重影响城市整体环境;广州每年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近80%是外来人员。对于“人口准入制”,很多广州人表示赞同,更有市民建议,广州应效仿北京、深圳、上海,在包容的同时制定准入底线,比如部分工种拒用外来工、高消费屏障、抬高入户门槛等措施,以缓解治安压力,增加城市的安全感。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作为新客家,来自五湖四海、如今在广州落户扎根的白领精英,同样受到低素质外来人员问题的困扰,大多数人赞同设立准入门槛。以广开言路著称的广州媒体,则纷纷报道此事,且大多取保留意见,比如《城市管理要有时代同情心》、《警惕城市的傲慢与公然歧视》等文章,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宽容与大度。

尽管在十大城市中,羊城是对外来人员限制最少之地,“人口准入制”也并非广州人首创,但广州探讨准入门槛却犹如引爆了一颗重磅炸弹,全国各地反响激烈,有人甚至称为“种族内歧视”。不久,广州政府部门澄清,“广州拟抬高入穗门槛,减少低素质外来人员”的说法是误解。广州不会、也不可能在任何行业实行“地区歧视”,外来工和本地人的工作机会是平等的。

部分市民存在等级偏见?

针对“歧视”,广州官方能及时派发“消毒丸”,说明政府是明智而务实的,对形势已有清醒的判断。但无可否认,尚有部分广州人包括土生土长者与新客家中的精英,在内心深处埋藏着根深蒂固的“人分三五九等”的偏见。

西谚说“偏见比无知更愚昧”,有人打着“提高人口素质”的旗号,骨子里却潜藏着等级的歧视,脑子仍停留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老旧阶段,以学历、收入、职务、出身来分类流动人口。有人忧心将来广州的人口素质低落,将不利于产业升级,鼓吹引进、吸纳优秀专业人才和投资者,认为这些人才是真正的高素质人口,而蓝领、体力劳动者则被视为低素质人口,必须限制其数量。如此冠冕堂皇的陈述,好像一面照妖镜,照出“隐性歧视”的真面目,也说明他们的“人口素质”真的是有待提升。因为这是可笑的逻辑,同样是对广州作出贡献,为何独厚白领而薄蓝领?是因为蓝领的贡献不值一提吗?

也有人从“同情弱势”的角度出发,提及外来体力劳动者的增加导致本地人口素质下降,因此应该引进高级人才来“拉升”人口的整体素质。然而,将草根阶层视为拉低人口素质的“元凶”,无论词藻多么华丽,堆砌出来的囱像多么锦绣,两相对照,折射出来的都是一片狭隘的惨白。毕竟,多元文化不是数量的概念,没有尊重与宽容,只有一把量化人口素质高低与硬性分类阶层的尺子,不管你开出多少药方,其“自闭”依旧如故,最根本的心态还是等级歧视――欲以高级之尊来“教化”低级之流。

羊城为何不能效仿京沪深?

还有人说,北京、上海都制定了外来人口准入机制,不仅有用工限制之类的行政干预措施,甚至衣食住行方面的高消费,也成为一道“天然屏障”。典型的“移民城市”深圳也实行提高暂住人口入户门槛的政策,成效初现,羊城为何不能仿而效之呢?

笔者认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与传统。古都北京的大气与霸气,根本就不是广州的本性。参照沪、深模式又如何?广州也会面目全非。羊城自古就是中国最重要的外贸港口,建城2200多年来华夷杂处,向来以包容著称,乃名副其实的多元化商都。由海洋的开放性孕育出来的蓝色文明,有别于保守封闭的“之乎者也”,作为岭南文化的起源地与输送带,广州无疑丰富了多元文化与族群和睦的内涵。是故,广州一直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广州传承不衰的平民化与包容性,实有其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因为有了开放与包容的精神,广州才能成为歧视色彩最淡的城市,平等意识渗透于市井之中。摆摊的、卖艺的、卖唱的、拉板车的,各类草根都能在这里找到生存空间,甚至距离省市级机关单位咫尺之遥,就有衣衫不整的民工躺在地上午休,换了其他城市早让人撵得无踪无影了。他们虽生活艰苦,但至少温饱无忧,令人觉得这座城市除了充满生机与活力之外,还有温情、人性与关怀,这不是和谐是什么?外来工包揽了广州人不愿干的最脏、最累的职位,包括送餐工、送水工、搬运工、清洁工、建筑工、保姆、家政、票务、的士司机、下水道与地下电缆检修等等。没有他们,城市功能如何运转?广州外来工至少500万,薪金较低,本市企业节约的营运成本是多少?至于治安问题,自2003年废除收容遣送制度以来,羊城治安状况有所改善,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2006年末的统计显示,市民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上升3.3个百分点,不满意度下降9.9个百分点,满意度出现四年以来的首次上升,说明加强警力与管理收到成效,治安状况的好坏与外来人员的增减没有必然联系。

衡量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能只看市容是否光鲜或民众衣着是否时髦,最重要的是看人文环境。假若广州限制所谓的低素质外来人员入城,即是等于“自官”一一与自己的经脉、根基一刀两断,抛弃了传承千年的核心价值观。

“人才”究竟是什么概念?

广州需要各种层次的人才,设门槛实属不智。如今全世界都在抢人才,都抢得发疯了。但“人才”究竟是什么概念呢?异国也设准入门槛吗?

以加拿大、澳洲和美国为例。这三个发达国家都有“技术移民”的类别,但是他们的“技术移民”并不是国人想象的高科技、高学历人才,动辄要求研究生、博士学历,要么就是科研领头羊,而是根据自身的劳动市场所需的职业类别,来处理外国公民的移民申请。三国的移民政策都认定,所有蓝领与白领都是人才,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澳洲有一段时间很缺乏中文教师,规定只要具有中文教师资格的人都可作为技术人才进入澳洲,也有许多粤菜厨师成功移民。近年,澳洲因为缺乏建筑工人,政府开会讨论是否增加建筑工人的移民配额,而澳洲工会虽然不太赞成,但反对的理由不是“建筑工人素质太低落”,而是担心影响澳洲本地工人的就业机会。同样,1990年以来北美地区的护士荒,让众多第三世界的护士入籍加拿大。如今,由于加拿大佛教徒激增,政府鼓励亚洲的和尚作为技术人才申请落户,而且成功率奇高。同处北美的美国也长期缺乏医疗护理人员,一直渴求南非与印度的护士(英语水平高),有多少要多少。

中文教师、粤菜厨师、建筑工人、护士、和尚也是技术人才吗?多数国^恐怕不敢苟同!对流动人口“设限”的国内城市,往往认为“只要是蓝领,必然素质差”,因而限制进入,政策不外是部分工种拒用外来工、高消费屏障、抬高入户门槛等,问题是:劳动市场可能非常缺乏某种技工,但他们却不是“吸纳”而是“排除”。这个排除的过程,实际上导致的结果可能是:白领不进来(消费指数太高,食宿、房租、水电支出扛不住),蓝领进不来(没有容身之地)。

比起西方发达国家,在“人才”的认识方面,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