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感悟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感悟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是从2012年秋季开始接触新课程理念的,时间虽短,但感触颇多。现就以下方面谈一谈个人的感悟思考

一、教材方面

之前总会听到老师对教材的抱怨,说得最多的是教材的系统性不强,这个知识不该删,那个知识不该减。对于这种看法,我的理解是:新教材去粗取精,删除的是繁复、艰深的内容,选择了更能体现学科思想与更具现实意义的素材。主导理念是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作为现代公民的素质。能力的发展需要学生参与来实现,而参与需要时间。如果教师仍抱着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观念,必然会产生上述看法。因为担心考试,就非常不放心,总想将老教材的习题与内容补充进来,结果越教越累,越教越多,最后还要抱怨时间不够。这种理解的后果就转嫁到学生身上,他们只有一个脑袋,学那么多东西能装下吗?不给时间让他体验、总结、反思,能学得透吗?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教材是有缺憾和瑕疵的。比如,案例的选择可能离学生太远、不够鲜活,活动的设计缺乏吸引力等等。我的看法是:教材只是一个模本,当然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地区、所有老师与学生。新课程从来都强调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已经把教材的部分主动权给了教师。只要能够完成课标要求,案例不合适可以替换,活动不合理可以重新设计,内容单调可以丰富。我们中学的地理组几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我们各年级都积累了大量的乡土地理素材,自编案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新课程倡导的教师首先是一个改革者,需要始终把自己放在教材建构者的位置,如果一味地照本宣科,不去主动建构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话,就不是新课程标准下的合格教师。

二、学生方面

1.新课程需要更新观念的不只是老师,还有学生

长期以来,大部分学生已经适应甚至认可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与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很多学生已经没有参与的欲望与勇气了。所以除了想办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还要花些时间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切实执行新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目的不只是拿高分,而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包括表达、交流、质疑、合作的能力。现在的课堂,正是在给他们发展与提高的机会。我还告诉学生:不会阅读的学生是没有发展潜力的学生,不会质疑的学生也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发现对学生真的是有一定的震撼的。

2.新课程需要全科统一行动,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课堂行为

今年秋季入学第一课,我没讲新课,花了一节课时间给学生“洗脑”,告诉学生新课程的课堂要求及评价方式,特别强调了参与的重要性。刚开始两周,课堂上学生空前活跃。但两周后,热情减了一半,一个月后,甚至出现了僵局,学生在下面讨论很热烈,集体回答问题声音也很洪亮,但个别交流时就很少有人愿说了,原来爱说的也不说了。我很困惑:是我的活动设计不吸引人,调动措施不得力吗?后来通过观察询问,发现有相当多的科目仍然是教师一讲到底,几乎不给学生参与的机会。日子久了,学生自然就又回到被动接受的老路上去了,参与的欲望自然消减,更不可能养成习惯。所以我想必须各个学科、每位老师、每节课都要将一部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真正扭转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观念,养成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听课习惯。

三、教学方面

为什么会出现一个问题老师讲了很多遍学生依然学不会的现象呢?是因为学生不喜欢你的教学方式,导致信息输入通道不畅通,老师的信息传送的渠道与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不相通。与其这样低效输入,不如让学生自主建构,自我输入。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激活欲望,帮助学生疏通信息接受渠道。我认为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是教育的正确回归,更贴近教育的科学性。倡导学生通过体验、探究,自主获取或建构知识,更符合认知规律。新课程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是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首先要在学生乐学的前提下才能达到学会、会学的目的。

现在有很多课堂为了活动而活动,一节课看似热热闹闹,但学生却云里雾里,离课标要求差之千里,这样的课不在少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错误不在活动,错在老师的活动设计不合理,要么目的性不强,要么太大,没有必要的铺垫,学生不知从何说起。总之,思维的基本方法是演绎法与归纳法,演绎还要与归纳结合。举个例子:我在讲地壳运动这部分内容时,采用了三个教学活动: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认识相关理论,然后小组合作用身边的东西演示或用绘图的方法解释地壳运动的结果,最后观看喜马拉雅山山脉形成的视频。整个过程通过认识理论、理解理论、证实理论三个环节,逐步对地壳运动有了扎实深入的理解。教师的作用就是导演,只需要激活学生思维与学习欲望,适时点拨既可发挥学生主动性又能让其学得扎实有效。有些老师一上来就让学生研究喜马拉雅山的成因,在没有任何知识铺垫的前提下,活动很难收到好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实施至今,作为教师,抱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与其被动接受不如积极改变,没有什么神秘的,要相信,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东西永远是新的,所以只要我们努力钻研教育教学规律,就不仅能做践行者,还能成为引领者。

(作者单位 陕西省南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