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爱心与学生沟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爱心与学生沟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只是仅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当前,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由于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热切期盼,家庭教育已逐步向过多包办和过分溺爱趋向,同时,社会某些领域的道德失范以及社会德育的相对滞后,造成了不少独生子女因为社会、家庭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诸如:自私自利、唯我独尊;追求享受、好逸恶劳;独立性差、依赖性强、自理能力低;爱说谎、不守信;心理素质差、承受能力小等不良行为和习惯。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行为问题。如何去帮助独生子女矫正这些不良行为和习惯,并且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呢?这个问题摆在我们每一个德育工作者面前。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爱孩子、同孩子们交朋友是我们成为学生们心中好老师的前提。老师不仅仅是学生的良师,更是学生的益友。只要你时时处处都以孩子的心理解孩子,用孩子的眼光观察孩子,与孩子沟通,你就会觉得他们天真可爱,他们需要你;同时你也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崇高和神圣。素质教育要求“面对全体学生”,老师不能偏爱,差生及家庭困难的学生理应得到更多的关爱,让他们也能在爱的光环下成长。我用爱心滋润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的合作过程应是愉快的,应是对学生的一种启发过程。作为德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对学生高高在上的距离感,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心理负担,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学生会下意识地认为老师高高在上,对老师会敬而远之。如果老师能改变一下环境位置,由“知识权威”转变为“对话者”,与学生聊一些自由的话题,学生就会变得自然从容,谈话也就更真实贴心了。孩子们是天真无邪的,只要你愿意走近他们,他们就会对你敞开心扉,知无不言。基于此因,我经常在课间及闲暇之时和学生们谈心,并且总能从中发现一些平时难以知晓的问题和对一些人、事新的认识。

如何用爱心与学生沟通,把他们的心理想法和观点充分了解,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关注细节,使学生有轻松自在交流的氛围

1.1 找好交流沟通的时间。小问题利用课间就能解决了,但有些需要进行长时间交流的,可以放在下午两节课后,也可以是下午放学后。一般放学后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家长耽心。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突发事件,德育老师要第一时间介入,把问题的因由了解清楚,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进而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1.2 注意选择合适的地点。有次,我找一学生谈话,他竟请求我不要把他带到办公室去。我不免有些不解,就让他说说原因。他说,一到办公室,本来也许是很小的问题,结果被其他老师你一言我一语的,搞得很难堪,常常下不来台。我就这一问题对班内同学进行了解,居然绝大多数同学都有同感。细想一下,学生中几乎形成了一个共识,若谁被叫去办公室,准没好事,这就无形中已经给学生造成了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因此,我找学生谈话绝大多数都选择在操场某一侧或直接是走廊的某一角。这样一来,双方都很放松,交流就比较顺利。

1.3 选择合适的时机。当老师看到或听学生等反映某某违反纪律或别的什么糟糕的事后,心里总不免会生气。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马上找学生谈话,显然是不合适的。或正逢学生闹情绪的时候,也不适合交谈。特别是当我们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的时候,更不能为了急于解决事态而立即找学生谈话。只有等双方情绪稳定下来后,才适宜交谈。当我们留心了这些细节问题,也就在我们与学生之间留出了轻松自在的交流空间,为打开学生的心灵作了最充分的准备。

2. 主动倾听,给学生一个申诉的机会 我在德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也曾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就事论事,提问的方式直接了当,诸如“这件事你做的不对”“你上课没有遵守纪律,是这样吗”等等。如果学生首肯了,“那你这样做对吗?”我就继续追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般都会说“不对”。而此时你再让他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多半他都不会开口,或是敷衍了事。因为当他想要为自己申辩的时候,已被一种成年人的气势所压倒,让他没有回旋的余地。从那时起,他可能就把心给封闭起来了,慢慢地他觉得争辩是没用的,然后会把原先的一种对抗转变为一种表面上的诚恳的倾听。让你觉得他似乎心悦诚服了,其实不过是想尽快地离开,尽快地从这一事件中脱身。显然,老师在处理问题时,一开始就应注意积极的倾听。

老师找学生谈话即做学生思想工作,事情肯定是有原因的,学生有他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而谈话主要是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弄清事情的原委。这就需要老师在与学生谈话的时候给学生以辩解、申诉的机会,让他能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哪怕是一些不正确的、听起来很幼稚的理由,我们都要给予积极的倾听。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也便于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著名心理学家伊根认为完全的倾听应该包括:观察和察觉当事人的非言语行为――姿势、面部表情、举动、语调等等;倾听和理解当事人的言语信息;倾听整个上下文,即联系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对整个人进行倾听;倾听那些不太妙的论调等四个方面。因此,老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不光要倾听他的言语信息,还要注意倾听和觉察他的非言语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我们倾听的时候,便已开始掌握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同时又能获取新的信息,何乐而不为。

3. 洞察学生情感,成为学生心灵的港湾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注重认知,注重认知也就忽略情感的因素。还常觉得学生不过是孩子而忽视他们的感受,总是把我们的要求、思想强加给他们,不管他们是不是愿意接受,能不能接受,是高兴地接受还是无可奈何地被迫接受。事实上,孩子的情感世界同样是丰富多采的,他需要被人关注、被人理解。老师天天面对学生,最了解自己的学生,也就更有理由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关注情感也就是关注学生此时此刻的情绪和感受,关注他此时此刻是怎么想的,他现在有多难过、有多伤心,有多失望、有多气愤。学生的能力与特长是需要我们仔细去发现的,给他们自信,给他们展示才华的时空,让他们在“我能行”口号的鼓舞中大胆创造,生动活泼地发展。

现如今,德育老师不仅仅是讲课,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有人曾经说心与心之间的沟通是最难的,但如果用我们的爱心、真心、热心、信心、恒心去与孩子们沟通的话,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一定会向我们打开的,我们的德育工作将无往不利,也更能符合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