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银行跨国并购动因、时机和战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银行跨国并购动因、时机和战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摘要】

金融危机以来,为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满足客户跨国金融服务需求,国内银行业掀起一轮跨国并购潮流。结合该现象,本文分析了银行跨国并购的动因,研究了并购交易与经济周期的关系,阐述了“起步、增长、活跃、收缩”的并购周期,提出了“分阶段、分地区、新建与并购相结合”的银行跨国并购战略建议。

【关键词】

银行;跨国并购;战略

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银行业出现重大经营危机,不断传来破产噩耗,到处风声鹤唳,人人自危。相比较而言,随着国内银行业股改上市顺利完成,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经营绩效较快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其中四家国有银行均跻身于世界前列。为及时抓住有利时机,实现国际化经营战略,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国内银行业掀起了一轮跨国并购潮流。银行跨国并购主要受什么因素驱动?跨国并购应如何把握时机?银行应该采取怎样的并购战略?本文尝试对这三个问题进行研究。

1 银行跨国并购定义和类型

并购是一种企业行为,目的在于获取其他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实现经营资产一体化,主要手段是有偿购买其他企业的部分或全部产权。结合并购的含义,可得出银行跨国并购的概念,即一个国家的银行或银行集团,通过有偿交易获取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目标银行或银行集团的全部或部分控制权、经营权的企业行为。

根据产业联系和竞争关系的分类,企业并购包括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横向并购发生在同一产业中从事同种商业活动经营和竞争的企业之间。纵向并购是发生在同一产业中生产过程或经营环节紧密相关的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混合并购是指生产和经营彼此没有关联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之间展开的并购交易。

由于银行业不存在类似工商企业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产业链关系,同时考虑到金融业存在分业与混业经营的现状,王果(2005)认为,可以将银行跨国并购分为银行间跨国并购、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跨国并购、银行与金融集团的跨国并购三种形式,其中银行间跨国并购与工商企业横向并购类似,被并购方也是商业银行;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跨国并购接近于工商企业的纵向并购,被并购方是保险、证券等非商业银行金融机构;银行与金融集团的跨国并购则与工商企业的混合并购相似,当并购一个金融集团时,将参与该金融集团的各种金融业务经营。

2 我国银行跨国并购历史和现状

根据CVSource数据库以及笔者从各银行网站公告和新闻媒体报道统计结果显示,国内银行跨国并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1998年至2003年,一共发生7宗跨国并购。本阶段跨国并的主要特点:1、以商业银行间的横向并购为主,目标主要是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只有一例是商业银行对证券公司的纵向并购,即1998年工商银行收购西敏证券亚洲有限公司60%股权;2、本阶段的并购均实现了对被并购公司的控股,其中两宗交易实现了100%控股;3、交易主要发生在香港,只有一宗发生在印尼。

第二阶段从2006年算起,随着中资银行顺利实现股改上市,为了加快国际化进程和多元化经营步伐,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国内银行业掀起了一轮跨国并购浪潮,至今方兴未艾。本阶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全面涉足,值得关注的是,为避开国内禁止混业经营的监管壁垒,国内银行业通过绕道国外,全面涉足证券、基金、租赁等非商业银行业务,产生10宗银行与金融集团、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并购,约占本阶段跨国并购交易宗数的60%;2、股权控制仍是主要战略意图,超过70%的交易最终实现了对被并购企业的绝对控股,其中4宗交易实现了对被并购企业的私有化;3、并购区域仍以香港地区为主,但国内银行业已经开始在全球进行网络布局,交易区域涉及到美国、加拿大、法国、新加坡、南非、阿根廷、泰国、印尼、台湾、澳门等地区;4、交易金额大,平均达到63亿元人民币,其中有一宗交易金额超过360亿元人民币,有3宗交易金额超过或接近100亿元人民币。

3 银行跨国并购动因

银行实施跨国并购有多种原因,一般可以划分为与银行自身经营战略有关的内部动因和与银行所处经济环境有关的外部动因。

3.1 内部动因

3.1.1追求规模经济

赵怀勇、王越(1999)[2]通过对90年代西方银行业并购后的经济效益进行研究后认为,实现规模经济是银行并购的重要原因。银行的规模经济是指,随着银行业务规模扩大、机构网点增加、人员数量增长,产生单位运营成本逐渐下降、单位收益逐渐提升的效果。

通过跨国并购,跨国银行实现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市场,减少竞争对手的目标,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共享市场信息、客户关系、金融产品创新成果、通讯网络设施等资源,提高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利用率,实现全球一体化经营,降低运营成本。

3.1.2获得范围经济

银行通过跨国并购获得的范围经济效应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实现多元化经营,充分发挥生产能力,如商业银行通过并购保险机构,将业务经营范围延伸到保险领域;第二,扩大业务经营范围,分摊固定经营成本,提高费用产出效率;第三,利用并购后的东道国网点布局,发挥销售渠道作用,全方位推荐金融产品,提高销售率,降低边际成本;第四,通过提供金融消费关联产品,获得范围经济。

童文俊(2005)[3]认为,得益于混业经营带来的优势,金融控股集团内的商业银行范围经济效应相对较大,并且该效应逐年增加。

3.1.3寻求国外市场机会

在本国提供金融服务并不能使跨国银行满足,国内的竞争压力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促使有条件的银行走出国门,寻找更广阔的产品市场,进行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服务。

3.1.4为客户提供服务

随着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国内客户跨国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为满足跨国公司的需求,银行常常跟随客户进行跨国经营,从而扩大经营区域。

3.2 外部动因

除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等外部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也为银行跨国并购带来强劲动力。

第四次科技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大发展,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为银行跨国并购提供了经济基础。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产生跨国金融服务需求,银行为满足客户需求,加强国际网络布局,促进跨国并购。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进步,大大降低信息传输成本,提升信息系统服务水平,降低跨国经营成本,提升服务效率。

上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继解除了一些金融管制措施,从利率、货币、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等全方位实施金融自由化战略,为银行跨国并购提供了制度基础。例如,分业经营体制曾经长期占据美国金融业监管主导地位,80年代中期以后美联储不断出台政策取消对银行经营业务范围的限制,并于1999年出台了影响深远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完全打破了分业经营体制。

必须指出的是,2007年以来爆发的金融危机表明,过度的金融自由化存在严重弊端,各国监管机构正在努力改革金融体系,可能会对银行跨国并购产生负面影响。

4 银行跨国并购选择

4.1 时机选择

经济周期理论告诉我们,经济运行可分为衰退、复苏、成长、繁荣四个阶段。结合四个阶段的特征,考虑银行并购的定价策略和资本实力等因素,银行并购可分为起步、增长、活跃、收缩四个阶段。

起步阶段:银行并购起步于经济衰退后期。此时经济增长停滞或负增长,需求不足,生产过剩,价格下降,企业盈利水平持续低下、股价严重低估,是银行并购的最佳时机,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实现投资价值最大化。然而,并购方需要面临两个挑战:一是,由于经济前景不确定,并购方自身资金状况会成为硬约束;二是,对被并购方潜在价值进行准确评估存在难度,原因在于市场衰退和被并购方经营困难,可能引发潜在的财务问题和价值重估。

增长阶段:随着经济逐渐复苏,市场需求增加,政府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商企业生产增长,融资需求增加,资本市场逐渐活跃。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自身业务扩张,财务效益增加,资本实力增强,风险状况良好,为并购提供了保证。以美国为例,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迅速,资本市场交易活跃,经常发生银行并购活动,并且中小银行和大型银行先后成为并购盛宴的主角。

活跃阶段: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活动极度活跃,资本市场极度繁荣,股价持续上涨,实体经济积极扩张,融资需求快速膨胀,给银行业务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由于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获取更多利益,银行不断开拓市场,涉足多元化经营,从而产生大量并购需求和活动。随着经济高度繁荣,股价居高不下,银行并购成本过高,并购机会逐渐减少。

收缩阶段:由于经济活动过度繁荣,政府实施紧缩性经济政策,市场需求明显下降,投资过热现象迅速降温,企业生产规模压缩,资本市场交易冷淡,投资者信心不足,股价下跌,经济处于衰退阶段。受此影响,银行被迫收缩业务规模和范围,并购活动显著减少。

从我国实际情况看,由于判断经济周期不准确而导致的并购损失和失败屡见不鲜。例如,2007年5月全球经济仍处于繁荣时期,中司斥资30亿美元购买黑石基金股票,随后发生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导致该宗交易损失惨重。2009年美国联合银行因为金融危机爆发而被政府接管,导致2007年至2008年陆续入股9.9%股权的民生银行损失超过8亿元人民币。因此,银行应该遵循并购活动的周期规律,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积累资本实力,强化风险防范,以便于在经济衰退后期和复苏阶段,及时抓住市场机会,通过低成本的并购获得更多的利益,减少并购失败风险。

4.2 并购战略

国内银行业应正确认识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明确经营管理目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和跨国并购战略。总的来看,可采取“分阶段、分区域、新建和并购相结合”的跨国并购战略。

分阶段:结合经济周期变化和自身经营情况,分阶段实施跨国并购战略。一方面,准确判断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趋势,只有当国内外形势均有利于跨国并购时,才是跨国并购最有利的时机。2008至2011年,四万亿刺激政策让我国迅速扭转经济下滑势头,实现快速增长并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领头羊,受益于此,国内银行业资产规模快速扩张,盈利水平迅速提高,很多人认为这是我国银行业实施跨国并购的有利时机。然而,话音未落,国内经济随即出现增长放缓迹象,银行业面临较大的资本压力和盈利困难。如果当时实施跨国并购,将导致现在面临更大压力。另一方面,对于国内大部分银行来说,尽管这几年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显著增强,但是仍不具备跨国经营能力和跨国并购经验。国内银行业首先应立足于练好内功,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补充国际经营管理经验,待时机成熟,再实施跨国并购战略。

分区域:国内外无数失败的并购案例告诉我们,跨国并购面临各种风险,尤其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政治风险和文化整合风险不容忽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崛起深感不安,中国企业对西方国家企业的并购经常被政治因素左右,特别是当交易涉及能源、金融和高新技术领域时,西方国家政客经常以危害国家安全等理由予以否决。例如,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华为收购美国电信企业3Com公司等均被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因此,国内银行业在实施跨国并购时应充分评估政治风险的影响。此外,文化差异也是重要风险。欧美企业工会组织强硬,各国文化差异较大,例如德国作风严谨、日本讲究团队协作、美国强调创新,上述因素会给并购后的企业整合带来较大风险。从政治和文化因素考虑,东南亚国家(除日本)对中国的政治对抗心理相对较弱,文化和价值观也比较接近,该地区企业应该是我国银行跨国并购的第一目标。

新建与并购相结合:由于我国银行业跨国经营管理经验相对薄弱,不熟悉国际市场,不了解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贸然发起跨国并购存在较大风险。在实施跨国经营战略初期,可适当新建营业机构、代表处,在对当地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后,再寻求适当时机实施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是我国银行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提升经营业绩、扩大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然而跨国并购存在的风险也是我国银行业应该正确评估的。我国银行业应该认真分析经济金融形势,准确把握有利时机,分阶段、分地区、新建与并购相结合,做好海外网络布局,提升全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果.银行跨国并购:动因、绩效与政策协调[D].上海:上海社科院,2008.

[2]赵怀勇,王越.论银行规模经济[J].北京:国际金融研究,1999(4):27-31.

[3]童文俊.中国银行业并购的动因与战略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