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开展课前时事讲评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开展课前时事讲评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师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读、讲、议、评、写”五个环节开展课前时事讲评的活动,分阶段分层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写作教学。

关键词:活动 写作 时事讲评 思维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正是写作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在日常写作及高考作文中经常会出现思维混乱、言之无物的情况,这固然有学生缺乏生活积淀导致对生活的体悟偏少的原因,但更主要是在于思维能力的欠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获取的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从这个理论出发,笔者选择了课前时事讲评的活动形式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以活动促写作,在活动中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人的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能力。为了充分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整个时事讲评活动主要由“读、讲、议、评、写”五个环节组成。在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的渗透,并在各个环节各有侧重。

一.在“读”中促进学生分析力、比较力的发展

课前时事讲评的第一个环节是阅读,这个环节由学生自主进行。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最新报刊杂志,收集挑选相关时事。当天的报纸是最好的阅读材料,除此以外,具有较强时效性的《看天下》、《三联生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都是学生的阅读对象。“读”这个过程中要达到的目的一方面是广泛积累素材,了解身边的人和事,另一方面是学生调动自己的思维,从中挑选最有价值的、最值得思考的时事,为接下来的“讲”、“议”环节做准备。这个挑选、整合信息的过程对学生比较、分析事物的能力有一定的促进。

在活动中,学生能够敏锐地把握住社会的热点问题,并精选有讨论价值的时事与同学分享。如在近期,学生就讨论了《与朝鲜》、《韩寒与方舟子》《香港人,忍够了》及张妙丈夫讨要20万赔偿的事件等,充分体现了学生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二.在“讲”中促进学生理解力、概括力的发展

“讲”的环节主要在课堂进行。每节语文课前,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进行时事交流,每次指定一名学生讲时事,这一“讲”的环节更能看出学生的概括能力。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要求学生在“讲”这个环节中除了讲清楚事件本身之外,更要注重事件的完整性及全面性,要交待清楚事件的背景及主要细节,可以综述社会各界对这件事的看法,最好还要准备好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要求和训练之下,学生在讲述时事时都能做到条理分明,逻辑性强。

如一学生在讲述题为《“推普废粤”是一个伪命题——对粤语文化的思考》的时事时,首先介绍了事件的起源,再介绍了事件的结果,然后介绍粤语的特色及现状,最后提出“推普是真,废粤是假,粤语如何共存共生”这样一个问题,并从“在学校教育中适当的进行母语教育”、“改善粤语的文化氛围,加大粤语推广的渠道和资源”、“保护粤语的电视广播节目”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整个讲述事件详实、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既介绍他人的观点,更融入了学生自己的思考,体现了鲜明的思辨色彩。

又如一学生作《三亚宰客门事件》的时事讲评时,也将他的讲述很清晰地划分为“三亚宰客门事件回顾”、“(市政府的)回应”、“整顿”及“防宰”四个部分,尽管他的观点有一定的不成熟的地方,但从整个语言组织过程还是能看到他思维的逻辑性,即从“是什么”到“怎样做”的一个思路。

三.在“议”中促进学生论证力、判断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建构性学习中的积极作用。“议”这一环节便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讨论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不受束缚的思维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彼此的观点、思想上的火花互相碰撞、激发,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维度。多角度的观点的提出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学生可以就事件本身谈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针对同学的看法给出支持或反对的意见。

如在讨论《三亚宰客门事件》时,学生的观点便是从多个角度展开。从商家角度,认为应诚信经营;从政府角度,应加强监管,并加强执法力度;从游客角度,应充分准备,提高警惕,勇于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再如讨论《剪爱,救救小碧心》时,学生除了从父亲的尊严角度和社会人士的善心角度提出观点,更难能可贵地思考到,还应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从政府角度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救助等。

四.在“评”中促进学生辨清主次、把握重点的思维能力

在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见解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评议,适当引导。学生的观点是多角度的,它们固然具有开放性,但却不一定正确,或者说不一定是事件的重点,这就需要教师在“评”中加以引导。

如在《剪爱·救救小碧心》中,学生在讨论到小碧心父亲的做法时,认为这是一种父爱的体现。笔者便引导学生思考,同样是得到社会各界救助的事情,这件事为什么会引起关注,它和其他同类事件的区别在哪里。最后笔者引用了小碧心父亲的一句话希望“有尊严地接受捐助”,让学生认识到,事件中父亲值得赞赏之处在于他的人格尊严,在于他愿意力所能及地去回报捐助他的人,从而体现了一种高尚的人性。在思维方式上,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在与同类事件的比较中分析。

如《三亚宰客门事件》中学生讨论到的问题,笔者也注重引导学生分析,从现有的信息来看,究竟能否得出这样的结论。从而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不能妄加揣测,无中生有。所有的观点都应做到有理有据,注意思维的严密性。同时笔者又引导他们认识到这个事件的确存在着政府监管不到位,或者说执法力度不强的问题。在思维方式上强调分析问题的准确性、客观性。

在教师的“评”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环节,便是对学生零散的思维角度进行分类、归纳,从而形成一定的分析方法,实现思维方法上的指导。

五.在“写”中促进学生抽象力、综合力的发展,培养学生有理有据、清晰表达的能力

观点形成后还应将“写”这个环节落到实处,怎样将一个观点说清楚、说明白,达到这个要求似乎不难,但对很多习惯用空话、套话凑字数的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而通过活动充分交流后,学生有了自己的观点,他的文章就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读、讲、议、评”为“写”提供了观点、思想的源泉,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而“写”则是进一步整理自己的思想,围绕一件事,有理有据地进行准确的表达,将思维训练落到实处。

在学生“写”的过程中,教师经常能惊喜地发现,学生的观点不一定局限于课堂讨论的那些方面,他的思维在互相激发后变得更活跃,对事件的认识会更深刻。

比如在讨论交流了《香港人,忍够了》事件后,一学生在文章中写道:“其实一连串事件的连锁爆发,反映的仅是两地矛盾的冰山一角,在此之前,已有零零星星的多个不为人知的小事件反映了两地的矛盾。撇开对与错不论,造成矛盾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一是历史因素。当近代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候,香港、九龙等地区被英国租借一百年,成为英国的殖民地。经过一百年不同道路的发展,香港和当时中国大陆已格格不入,无论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所以,造成了两地经济和政治的构架迥异。部分港人认为他们更胜一筹,从而造成了优越的心态。二是地理因素。香港人多地少,资源匮乏。但作为国际大都会,其生活质素都与国际接轨,导致大陆游客赴港自由行、购物,买车、买楼,客观上使港人的资源更捉襟见肘,从而激化了矛盾。”学生在写作时能从历史及经济角度分析,体现了思维的深度。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在意义的建构过程中实现了思维的发展。作文是思想的展示,没有思想的文章犹如没有灵魂的人物,缺乏打动人心的力量,即使形式规范,语言华美,也决不可能成为优秀之作。通过活动促进时评的写作,能以此为抓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倪文锦主编﹒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徐敏,广州市培正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