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写在云南存款突破两万亿之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写在云南存款突破两万亿之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云岭大地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目标奋进的过程中,离不开金融业的鼎力支持。2013年以来,云岭大地承接上年GDP过万亿的利好,今年8月末,金融领域又实现了一项重要的阶段性突破—全省存款迈过2万亿元人民币的整数关口。

迫切渴望实现跨越发展的云南,急需金融业的大力助推。此时,存款突破两万亿,则表明全省金融业以“金融之血”给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家底”更加殷实。我们相信,在银、政、企凝心聚力谋发展已成共识之际,在实现跨越发展的“云南梦”中,金融业必将一如既往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9年6月末,云南存款首次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之际,储蓄存款占各项存款比例略超四成,4年多后,这一比例基本保持不变。同样在4年多前,企业(单位)存款占各项存款比例仅三成有余,4年多后这一比例升至五成有余。从存款结构中我们也可粗略管窥某些经济发展中的阻滞。

储蓄存款占比偏高。之所以称为“偏高”而非“较高”,主要缘于全国已超50%的储蓄存款比例而言。云南储蓄存款比例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有四层多存款低效闲置在金融机构,由此难免让人浮想联翩,如果这一大笔钱转化成投资、消费或进入实体经济,必将有力带动经济增长。事实果真如此吗?去年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对8000多户家庭进行调查的《中国家庭金融报告》指出:“55%的家庭没有或几乎没有储蓄,而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储蓄金额占当年总储蓄额的74.9%,收入最高的5%的家庭储蓄金额占总储蓄额的61.6%”,这就是储蓄存款的“二八原则”。因此,寄希望于现存的储蓄结构拉动消费似乎是个泡影,原因在于拥有20%存款的富裕阶层其实该消费的都已经消费得差不多了,而其余80%家庭有消费意愿却无消费能力。那把储蓄转化成基础建设投资又如何?随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日益完备,加之社会各界对该领域的盲目和重复投资形成的巨大浪费的反感,政府对此也已愈发警觉,同时伴随政府职能的精简,此类投资只会更少、管理也会更规范;把储蓄存款投向实体经济,但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需求普遍萎缩,有市场前景企业的资金需求也在收缩;若把储蓄存款投向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获取财产性收益,然而此路也不通,原因则尽人皆知。

4年多前企业(单位)存款占各项存款比例仅三成有余,4年多后这一比例升至五成有余。这表明4年来储蓄存款在存款蛋糕中的份额越来越少,是否意味着劳动者获取的以储蓄存款为表现形式之一的劳动报酬过少呢?而单位、企业等在存款蛋糕中的份额则呈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势,但与之承当的社会责任是否又相匹配呢?由此最先让人想到的就是收入分配的固化问题。企业、劳动者和政府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时,分配比例是否合理、政策制定是否体现了与时俱进、政策出台是否遵循了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从数据反映的情况看,我们的收入分配体系确实还存在着某些问题。

存款表象背后折射出的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累计下来的一些梗阻,解决这些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一日之功可成。那么,面对储蓄存款问题我们该怎么办?首先,云南储蓄存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云南而言是多是少?何种存款比例是与云南经济发展相匹配?不能简单参照全国水平,需要找到一个适合省情的标准,并适度调整,让资金需求的结构更加优化,并能有效和资金供给相配比。其次,要更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教育、养老、失业救济等一系列的保障,降低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第三,要适度发展消费信贷,优化消费环境,转变消费观念。第四,降低并消除能源、土地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价格扭曲,提高环保违规处罚成本,通过价格因素防止稀缺资金流向既无社会效益又无经济效益的领域。第五,扩大国企分红比例,加大对居民的收入再分配,将部分国企股份注入社保基金,让国企的权利与义务相匹配。第六,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更全、更及时的金融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更好成长,发挥其在解决就业、促进消费、增加收入等方面作用。第七,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完善和落实相关制度,尤其注重制度的落实及违法违规的惩罚,切实保护投资人利益,让老百姓投资有门、投资有利。最后,对现行的收入分配体系及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进行改革,制定出台更加与时俱进的政策,防止收入分配的僵化和滞后,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