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亲口尝梨知酸甜 亲身下水知深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亲口尝梨知酸甜 亲身下水知深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日与同事谈及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时,我说到用范文引导时,他们个个不以为然,认为范文束缚孩子的思维,制约孩子的创造。如果用范文引导,学生写出的作文一个模式,内容大致相仿,缺乏新意,别说做不到百花齐放,连学生自己基本的想法也都扼杀了。可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采用读范文或写“下水”作文的引导方法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认为 教师亲自“下水”,与学生一同游水,嬉水,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无形中克服了学生写作文的畏难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为他们的习作提供了范例。

相反,如果教师只仅仅要求学生去写,去练,而自己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监考官、巡察员,无形中会给学生一种压力,认为作文很难。如果作为教师,既指导学生学习写作,又亲自写出和学生同命题的作文,那么,学生就会有一种亲切感、亲近感,觉得老师和我们一样,那种“我给你写”的被动、抵触情绪就会不知不觉地消失,同时会以愉快、自愿的心情投入到写作训练中去。记得在学完《地震中的父与子》后,课后针对本组训练,要求学生写一件事表现父母的爱,同时对人物进行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不少学生对作文素材先犯难了,写什么呢?我们的父母都太普通,在生活中就没有像课文中描写的那位父亲所做的那样震撼人心的事。刚开始我也多方引导,就是有些同学写不出来,个别学生勉强写了,也是内容干瘪,读起来索然无味。于是我自己就写了在生活中,我的母亲关心理解我的一件小事,当我把这篇“下水”作文读给学生后,还没来得及讲评,学生就纷纷说出了在生活中父母关爱自己的一些事情来:有的说自己上一年级的时候,父亲曾背着她上学;有的说自己的妈妈曾经在夜深人静的严冬晚上,替自己织毛衣,掖被角;有的说自己的父母曾经带着自己去吃肯德基,而他们却舍不得吃一口……趁机我又说了我在文中对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学生们纷纷发言事情虽小但很感人,于是自己提笔去写。写出的文章不仅事件真,内容新,而且很感人,表现手法也得到了运用,水到渠成的达到了训练的要求。

当然,提供范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文技巧和语言,并激发学生创造情趣。我们不可能是作家,而且作文只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所以并不能苛求语文老师一定要写得一手好作文。相反有时把自己的拙劣作文展示给学生,还会克服学作文时的畏难心理,满足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学生会觉得连老师也有写不好的时候,我怕啥,我也试一试。就在一试两试中,学生不自觉的学会了写作,养成了乐于习作的习惯,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

同时,教师写“下水”文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能避免教学中的许多误区(如最常见的命题作文,命题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所谓“实践出真知”,老师只有自己动手,写下水文,才能真切地体会到这次作文哪些地方需要指导,该怎样指导,才会恰如其分的评价学生作文。如果一个作文题目连老师自己也写不出,他就可以宽容学生的习作,也可以学习学生作文中的精彩;如果一个题目老师自己写得很好,那讲授时就有了依据,学生也有了学习的方向。

除了和同学一起,写同一内容、同一体裁的作文,教师还可用笔和同学一一进行对话、谈心。学生把最想说的话写给老师,老师把最想说的话写给学生。这既是学生练笔,教师”下水“,又是师生心灵的对话。其作用,对学生来说,不仅是学作文,而且是学做人;对老师来说,不仅指导了学生学习语文,而且可以从中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学习,做到相互沟通,教学相长。记得在一次上课时,我班有一名学生,总是坐不住,逮住机会总想捉弄老师同学。终于他的举动惹恼了我,我生气了,当众批评了他。课后觉得自己的做法有点欠妥,就主动写了一篇习作以《我们班的……》为题。当我把这篇习作读给全班同学时,这个同学立即认识到他的错误,课后不长时间就写了一篇言辞恳切的自命题习作《老师我错了》,亲自送到了我的办公室。读后我感到很欣慰,既从思想上教育了学生,又让学生不自觉地进行了一次作文训练,从教书育人的角度上来说,起到了“一箭双雕”的育人效果。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采用重言传,更重身教的教学方法,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从思想上减轻怕作文的负担,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不断增强写作能力。也就是说“只有胸中充满情意,文思才能汨汨如泉,笔下才能洋洋洒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