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方学奇的“自我”论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方学奇的“自我”论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方学奇1951年8月生于南昌,祖籍云南省曲靖市,现任江西四方艺术馆馆长。系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中国画研究会会员,江西书画院、南昌画院、南京书画院特聘画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并获奖,曾多次在《国画家》、《美术大观》、《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多种专业报刊上发表作品。《中国画研究》、《艺术界》杂志、《民族画报》、《美术报》、《美术界》专栏及专版介绍,数次举办个人画展,传略、作品分别被多部辞典收录。

山水明秀的江南乃人才荟萃之地,连饭丁酒保之类也沾有几分六朝烟水之气,况颇有艺术灵悟的方学奇,操觚染翰,每每神旺于江南日月山川之锦绣,水墨一出,即刻染上一种苍阔与韶秀,当然这与他重视“自我”的论则不无瓜葛。我与学奇稔如故交,知道这样的“自我”源自他的美学见解、创作实践、艺术涵养等元素的糅合。体现在作品的点线面上,类似于谢赫所言的“骨法用笔”,抑或唐人朱景玄所论的“神”、“逸”二品。

重视“自我”,是画道中人方学奇奉为正朔的艺术语录。学奇是功力派画家,他的功夫表现在以自己的扎实、娴熟的笔力走进法度,之后又以自己的胆气和变法的精神突破法度,走进属于自己的另一类天地。据我所知,方氏年少多金之时,遭遇时艰。无奈之下,积习楮墨丹青,在艺术领域执著追学、继晷吴潘,日渐模仿之,终于“操千曲后晓声,观千剑后识器”,遂得天趣,动辄有偶然得之的艺术灵感骤现。学习传统但又不为传统的定式所局限,并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美学思考,是方学奇绘画艺术“神”趣的活力之源。因此,方画的魅力在于其深得“传神写照,意在阿堵”的匠心,在于类似春秋笔法的别有幽怀,在于画中物象风神潇洒、遗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在于“中有云气映飞龙”中的末发之履。《溢香》里的梅与兰,第一视觉感受是见骨不见象,见气不见韵,这样的墨戏有点不拘常式,兰叶、梅枝是画之骨,而作为画之正体的兰花与梅花,却几笔淡墨随意点染,末料见影见神。所谓“暗香浮动影横斜”,是旧时文人吟诗著文苦苦求之的品位,欣赏方画细细端详,又见画面灵动,拾得“满纸淋漓幛犹湿”的意趣。司马迁曾说“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弥而见义远”,方学奇似乎于平日阅读中得此奥妙,故以画作演绎之,芬芳逸出画外,既为凡人所识,又讨智者喜欢。

媚俗之作只有一副外壳,虽然用笔浮摩娇柔,色调雍容妍丽,能迎合世俗的眼球,却是没有内涵的无旨之作。方学奇的探索是一种反世俗主义,他把人生体验中的诸类感怀,经过思考收拢成某种传神的理念,再经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升华,转化成具象的可视图形。而这样的图形却表现出一种少有的逸态,平易之中很见亲和力,又暗藏几分诱惑和妙解。比如《春意融融》,仅从画面看,不见春暖花开、杨柳轻拂、煦日洋洋的春意征候,而是败枝离披,虬曲芜杂,水畔双禽噤口缩颈,慵懒低回,一副乍暖还寒的早春图景。如是图景可以说正是方学奇的内心感觉的观照缩微。作者为何在此一反常态,采用冷色处理春天的到来,我想还是因为作者心情上我思故我在、我手写我思的散淡、逸态所致。然而,现实的一切常常遂人愿,画画上作者用笔枯浓淡不一,聚散徐疾有致,看似杂乱,却虚中运实,画家的视野中仍然充斥残冬的

物候;而枝条披散,斜逸画面,少许淡彩,渲染出未来的融融春意,这样的荒寒、超逸、冷隽正好印合了某一时刻作者的感悟,当然也可能隐含了作者心底的惆怅和忧怀。“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是一种逸出红尘的境界,“长借墨花寄幽兴”的闲云姿态也是一种逸出红尘的境界,所以我说方学奇,有时作曲肱饮水、皓首穷经之状,有时又是“翩翩何所以,天地一沙鸥”一样的犬儒之流,追求“隐于野”的名士风度。

一位画空说过,“对传统要以最大的功夫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方学奇对此有自己的诠释,“像一生风格不断变革的毕加索和暮年还要变法的齐白石,他们的治学精神和艺术态度,尤其是那种勇于自我否定的精神,一直勉励我在艺术上进行不懈的追求与创新”。重视自我,又不囿限自我,方学奇的画作中还透视出一种大气和高蹈,像丈二高的巨幅,八尺六尺的大幅,以及长卷中堂,皆多有创制。紫藤、石榴、芭蕉等皆为此类画作的上乘之品。这些作品大气磅礴,高旷纵横,清隽拔俗,富于个性,或许就是他否定自我、突围自我的又一种画格。当然,也可能是方学奇闯进艺术堂奥撬起自己的又一个“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