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上?地下?傻傻分不清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上?地下?傻傻分不清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下不要做得太好,要不地面就浪费了。地下的功用应该是分流一部分地面功能,上下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协调发展,而不是与地面对立和争夺空间。

Q=《旅伴》

A=祝文君

祝文君,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地下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建筑师。曾担任北京、厦门、青岛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的联合负责人。

Q:关于“城市地下空间”,有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

A:它泛指城市地表以下一定深度内的空间范畴,不仅包括地下建筑、地下道路、市政设施等,还涵盖了岩土体、地下水、地温能等多种地下资源。最初只有地下建筑、地下工程等工程词汇,随着城市地面空间逐渐紧缺和对地下建筑需求增多,人们将地下空间提升到城市发展资源的高度,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这一术语。

Q:城市大规模利用地下空间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

A:大规模的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始于近代工业革命引发的城市化运动。1863年建成通车的伦敦地铁可视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一个开端;巴黎庞大的下水道系统,也在拿破仑重建巴黎的19世纪50~70年代开始大规模兴建。“二战”结束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入了第一次大规模发展时期。

Q:城市利用地下空间能否分为几个发展阶段?

A:虽然地下空间开发在目前看起来十分热闹,但对长期而言,仍只是开始。从国外看,比较典型的有日本、法国和加拿大,其城市建筑和交通设施都在系统化向地下发展。

第一个发展阶段是从1863年建成世界第一条地铁到“二战”前期的初级阶段。东京在20世纪初效仿伦敦开始修建地铁,并且为了乘客方便,开始建地下通道,这也是地下街的雏形,地下通道最初的目标很明确,用于交通而不是商业,商业是随后才慢慢发展起来的。

第二个阶段是以“二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城市大规模的修复建设为标志,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止的第一个高潮期。战后的西方国家经济起飞,城市化和现代化加速,城市问题涌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地铁修建、旧城改造复兴和新城建设,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随之大规模兴起。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多伦多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始规划修建城市地下空间。以蒙特利尔市为例,当时老城中心人口密集、破旧衰落而且拥挤,环境极度恶化,因此提出旧城改造复兴计划。当时贝聿铭所在的开发公司承接了市中心第一个重要改造项目――玛丽城广场,该项目创造性地把停车及交通基础设施放到地下层,地面留给绿化和行人,极大改善了中心区环境,成为带动地区复兴的催化剂。人们一致认可这种成功的空间发展模式,后续项目不断借鉴、模仿和复制,同时结合地铁修建,规划建设了与地铁和火车站连通的地下通道,并在地下串联起沿线建筑的地下室。蒙特利尔地下通道网络系统的总长度现在已达到32公里。同时代的日本也重新开始大规模兴建地铁,地下街也随之同时发展起来。

同一时期,发达国家城市开始利用地下空间建造公共建筑。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为了应对能源危机,把很多公共和居住建筑建于地下,取得冬暖夏凉,节约能源的效果。巴黎市中心的列・阿莱中心市场改造,将老建筑拆除,重建为几十万平方米的大型地下综合体,地面建成公园和绿地,周边保留少量老的历史建筑。大型地下空间的建设同样离不开地铁,共有7条地铁线在列・阿莱中心地下汇集,高速公路、大型商场、游泳馆、电影院也引入地下。国际上最著名的现代地下建筑也在巴黎诞生――卢浮宫扩建工程。最初人们或以为贝氏会在卢浮宫地面拿出惊人之作,结果贝氏出人意料地拿出了一个最隐形的建筑方案,即把全部新建筑放到地下,以无形胜有形。

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达到了高峰,到后期已经略微停滞了,主要是因为城市化已近完成,现代化建设基本成型,城市人口停止增长。同时地下空间出现了日本地铁毒气等类似事故,人们开始反思和关注地下空间安全问题,放缓了开发的脚步。若干年后,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进入了一个注重品质、质量和安全,维护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在日本,结合轨道交通一体化设计建造的地下空间环境品质更高,空间组织比以前更好。而这一时期,以中国为代表的一批发展中国家经济开始腾飞,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模迅速增长;一批新兴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也进入了高品质发展时期,例如新加坡、首尔和香港、台北等城市。可以认为这是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第三阶段的开始。

到了2000年后,中国大陆城市进入大规模地下空间利用时期,尤其是2004年后,很多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陆续开始编制地下空间开发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这并非时髦现象,而是城市向高级阶段发展客观规律的需求。建设高密度、空间紧凑和节约型城市,成为城市健康发展的共识,不利用地下空间,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问题便无法解决。虽然我们有的地方与国外相比做得还比较粗放,但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总规模已经超过了其他国家的总和。随着我们城市建设水平的继续提高,一定会呈现比国外更好的作品。

Q:我们看到不少建筑师为地下空间引进了广场、绿化、阳光等等,把它塑造成地面的模样,那么,人类走入地下是主动选择还是被逼无奈?

A:人类走入地下,既是生存压力下的被迫选择,更是一种适应城市规律的积极发展策略。从建筑史来看,勒・柯布西耶提出的阳光城市,就主动倡导汽车在地下行驶,地面是高层建筑和开阔的绿地,形成阳光灿烂、绿树繁茂、空气新鲜的供人活动的地面环境。贝聿铭的作品也不是被迫使用地下空间,而是主动创造,例如卢浮宫扩建工程,我认为他在地面也能做出好作品,但是贝氏偏偏选择了地下,所以看起来是被迫,但实际上是自然规律使然,谁顺应了规律,谁就获得丰厚回报。因此,如果要说被迫,也是被规律所迫。

Q:未来城市地下空间还会向哪些方向发展,人类会不会居住在地下?

A: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能源危机时期,美国就在一些山地城市建造了住人功能的半地下覆土建筑,以及很多地下公共建筑,今后用于人员活动的地下空间还会更多,但住人并不是理想的选择。最符合城市发展趋势和人性化的标志性成果不是普通地下建筑,而是交通、市政、能源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地下化。比如美国波士顿大开挖工程,把城市中心区内包括机场路在内的两条高速路全部地下化,成为美国的世纪工程,从筹建到竣工用了十余年时间。东京西外环路,由于附近居民反对而改走地下,为此日本在2000年专门颁布了《大深度地下空间公共使用特别措施法》,规定在不同地段地下几十米深度以下的空间属于公用领地,而不必为该深度以下的公共工程建设向地面空间产权人支付土地使用费。在国内,我们兴建了南京玄武湖隧道、上海外滩隧道等同类新型大工程。不久前新闻有报道,北京也在筹划修建7条地下公路。

Q:现代城市大规模开发地下空间的动力是什么?

A:现代城市大规模开发地下空间的基本动力,来自城市问题缓解的客观需要。看起来我们是被迫多花钱,被迫没有阳光,可是人防、地铁、大量停车等需求在地面空间却无法实现,所以必须多花钱建在地下,因此经济发展是地下空间开发的一个基本前提。―方面空间集聚、环境恶化,另―方面人们需要更好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同时又有了钱,于是就具备了大规模开发地下空间的动力和条件。因此,地下空间利用是经济发展、空间扩张、环境恶化、治理更新、持续发展的一个闭合回路,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

Q:未来地下空间会在我们的城市生活中占据什么位置?

A:会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国际上的很多城市在建成地下空间后发现,由于地下的建成环境甚至超过周边地上空间,吸引了大量人流走入地下并驻留。所以加拿大就有专家提出警告说,地下不宜做得过好,否则与地面传统空间形成竞争局面,反而不利于城市的保护和发展。因为地面受到街道、建筑的限制,而地下是室内环境,不受汽车和气候干扰,可以随心所欲的人工控制和装饰,其室内环境可以超过地面空间,导致人流不上来活动,这样做又造成地面空间浪费,很不划算。因此恰当的观点是,地下的功用应该是分流一部分地面功能,上下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协调发展,而不是与地面对立和争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