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川美的20大符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川美的20大符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黄桷坪到大学城,川美给人们留下太多的艺术印记。无论是我们熟知的各位大师的艺术人生,或者是坦克库、501仓库艺术空间、张扬而壮观的涂鸦街……都是川美抹之不去的符号

川美出大师。罗中立、张晓刚、何多苓……这些名字背后,是中国整个近代艺术史的缩影。

至今,人们都津津乐道于《父亲》的横空出世,那代表着一个时代的不灭烙印;也惊叹于张晓刚作品拍出的天价,那是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市场上强有力的嘶吼。他们是川美人的骄傲,是中国艺术界的翘楚,他们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变迁。如今,他们有的成了教育家,致力于将艺术的薪火传承给更年轻的一代;有的依旧执着于创作,从未在追寻艺术的道路上停下脚步……

有一点毋庸置疑,大师以及他们的作品已经成了川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团头发丝绕出来的画作、一面贴满稀奇古怪瓷盘的墙壁、一堆被线拉着在风中凌乱的纸条……在川美一年一度以“开放的六月”为主题的毕业展览上,各类光怪陆离而又富有创意的作品比比皆是。

这些作品除了是川美学生对四年学业的交待之外,也夹杂着年轻艺术家们对艺术的思考。毕业生作品展的另外一大魅力是:你永远不知道,这些稍显青涩的艺术家以及他们的作品,在某一天是否会成就川美的又一段新的传说。

大块的颜料或者泥土洒落在角落,各种艺术品看似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几个有点不修边幅的人埋着头不知道在思考什么……这就是川美工作室的真实写照。

作为艺术创作的重要场所,工作室扮演着川美最重要的角色,你能看到的许多教室,其实也就是工作室。除了教室之外,工作室还广泛分布在坦克库、501艺术仓库以及虎溪公社之中,不过这些大多是有名气的艺术家以及川美老师开设的。在这些地方拥有自己的工作室,是不少川美学生的梦想。

从1950年川美在黄桷坪建校开始,这个地方就扎下了艺术的根。如今,黄桷坪与川美早已不分彼此,那是60多年岁月荏苒的羁绊。

穿过类似老工厂排水管道、被戏称为锅炉房的美院大门,无论是黄桷树下的林荫小道,还是藏在繁花丛中隐隐浮现的老式建筑一角,全都渗透着川美最古老的回忆。但是一转眼,你又能看到覆盖在斑驳老墙上的涂鸦,街头艺术的率直和随性一下就融进了老建筑的灵魂,没有一丝不协调的感觉。

古老拥抱着现代、庄重中又透着俏皮,川美老校区犹如一座包罗万象的摇篮,它孕育的东西叫做艺术。

话说川美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带朋友来参观一定要让他们在学校的雕塑旁合影留念。实际上,这根本不需要提醒,因为你只要走进川美校园,就无法拒绝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雕塑作品。其中既有最普通的名人像,例如正襟危坐的鲁迅;也有充满浓郁民俗风味,刻画农民劳作的写实塑像;当然也少不了抽象的,很难说清楚到底是什么东西的雕塑。不过,亮丽的色块,张扬而略显夸张的结构都彰显出现代艺术独特的韵味。

带上相机,找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川美校园内拍拍这些雕塑,也不失来川美的一大乐趣。

在重庆,看到漂亮的女孩子,统称“美女”,而学校里的美女则被贯上各种“花”的名头,什么“班花”、“级花”、“校花”……虽然够直接,却似乎少了一点韵味。在川美,对美女的称呼就很特别,一声“粉子”极有韵味。

据说,这是77级遗留下来的传统,由川美鼎鼎大名的罗中立首创。灵感来自本地小吃醪糟粉子,觉得川美的姑娘们就像江米做的醪糟粉子一样白净、细腻。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粉子”成了川美姑娘们的统称,而且也是专属的代名词。如今,虽然这个称呼在重庆很少再听到,反而在成都被“发扬光大”,“粉子”成了成都人口中美女的代称。

如果你对艺术品情有独钟,川美的美术馆就绝对不能错过。

老美术馆位于黄桷坪校区的一角,建筑显得有些老旧,毗邻长江,被绿树和雕塑点缀着,散发出艺术独有的况味。里面有相当丰富的藏品,其中不乏黄公望、石涛、任伯年、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等国学大师的作品;当年令川美一举成名的经典大型群雕《收租院》也有专门的展出室。除此之外,众多展览都会在美术馆不定期举行,黄桷坪新年艺术节更是在美术馆之中已举办了5个年头,到美术馆中看展几乎成了川美人的共同记忆。

川美的图书馆可谓是这所高校的“元老”之一。随着川美的变迁,图书馆也经历了数次转变,如今川美最新的图书馆坐落在虎溪校区中。从外望去,深灰色的外墙、中式传统的屋顶让整栋建筑显得古朴而又庄重;走到里面,玻璃幕墙、木地板却又给图书馆带上明亮的现代气息。

藏书是图书馆的灵魂,据说现在川美图书馆的藏书已有40多万,艺术和专业书并不是川美图书馆的全部,这里也有大量的人文、社科类书籍。图书馆好像在告诫艺术家们:“知识,也是艺术的一部分”。

川美老校区斜对面,有一栋五层楼高的建筑。暗红色的墙砖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洗礼,显得有些斑驳。这里被称为“501艺术基地”。对于重庆的艺术家来说,这里是孕育艺术的圣地,不大的地方聚集了大约60多位艺术家以及他们的工作室,作品涵盖了油画、国画、雕塑、服装设计等各个方面。

对于普通人特别是文艺青年来说,501艺术仓库是体验都市慢生活的不二选择。除了参观不定时举行的各类艺术展之外,在501艺术仓库内极具艺术气息的咖啡馆、酒吧闲坐片刻,不仅可以得到艺术熏陶,说不定还会不经意地与某位大师擦身而过。

一排简单直白的低矮房子、一条显得有些寂寞的街、一辆锈迹斑斑再也开不动的破坦克,偶尔还会有一只猫爬到上面,懒洋洋地打着盹儿,这个有点懒散的地方叫做“坦克库”,是川美黄桷坪校区的一大圣地。

在重庆或中国西南艺术圈子里,“坦克库”的名头异常响亮。它有太多的地方招人喜爱:极具现代艺术感的建筑风格、装饰各异却都韵味十足的工作室、不定期举办的艺术展览……最让艺术家们津津乐道的是,这块价格不菲的土地只用于非赢利的学术工作,这是川美自豪的宣告:艺术,绝不屈服在金钱之下。

行走在川美的老校区之内,不管从哪个角度抬头,都能看到远处两根高高耸立的烟囱,那是重庆电厂的烟囱,曾是“亚洲第一高”。不过在川美人心中,它们是“世界第一高”,那既是黄桷坪永恒的地标,也是永远挥之不去的川美符号。两根烟囱早已是艺术生活的一部分,学画的学生多多少少都画过它们,对外来的朋友介绍川美时也少不了会提到它们。

如今,川美变了、黄桷坪的街变了,唯有烟囱依旧耸立在那里,像一个沉默的旁观者,见证着一切的变迁。听一位正在拍摄烟囱的川美学生说,再过几年它们就要慢慢“隐退”了,言语中有些不舍,彷佛在感叹一位老友的迟暮。

有人说,街道能映射出一个地方的灵魂。正如香榭丽舍大街之于巴黎的浮华梦境,第五大道之于纽约的时尚现代。而川美的灵魂,则一定是在涂鸦街之上。

沿着黄桷坪铁路医院一直走到501艺术仓库,1公里多的街道两侧,重庆的老式居民楼被粉刷上了最亮丽的“外衣”——那是色彩的狂舞,充满着活力的各色涂鸦,会让每一位欣赏者忽略稍嫌脏乱的市井本色,只剩下啧啧惊叹。

在涂鸦街上,艺术终于抛开迷离的面纱,张扬得肆无忌惮。就连街上的“棒棒”似乎也沾染上了艺术的气息,听说他们很多都曾在川美当过人体模特,还有人自学成材当了“棒棒画家”。

如果说涂鸦街、501仓库与坦克库是艺术家眼中的川美,那么“蹄花汤”则是吃货眼中的川美。如果连“胡记蹄花汤”都不知道,那么没有人敢拍着胸口说自己是重庆吃货。

这家老店已经在黄桷坪街上开了20多年,店面看着有点破,味道却是“不摆了”,要一份蹄花汤、一份烧肥肠、一份豆花再加上一碟凉拌萝卜丝,就是所谓“舌尖上的川美”。老板倒是毫不谦虚,“川美的每一个师生都吃过我们的蹄花。我们的蹄花滋补了无数艺术家。”

想到如今的大师,当年的学生曾经也这样坐在胡记蹄花汤,和你一样喝着汤,吃着肉,你也许会突然觉得嘴巴里面糯香的蹄花肉好像又多了一番风味。

说起追逐梦想的人,“北漂”、“横漂”的大名早就被全国人民知晓。但鲜为人知的是,重庆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聚集在黄桷坪,被称为“黄漂”。

这些人大多是四川美术学院的学生,既有还未毕业的,也有已经在外面滚打多年的。其中很多人都过着艰难的生活,一日三餐基本是几块钱的盒饭或者方便面。不过你很难在他们脸上找到阴霾,虽然他们住在最简陋的房子里,却用着最好的画材,为了艺术和梦想坚守在这条街上。如果有一天某位大师在他们之中诞生,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这种事情时有发生。

曾经,第一批搬去大学城虎溪校区的川美学生是不喜欢这里的,因为那时候的大学城除了荒凉之外确实找不到第二个形容词。不过,如果你现在再问川美学生对这里的看法,估计十有八九都会对虎溪校区赞美有加。

首先,校园本身就是一座艺术品,那是一幅描绘乡间田园风光的油画,原滋原味的农舍、荷塘和油菜花田,偶尔还能听到犬吠鸡鸣。这里也是现代建筑艺术的展览地:清一色的混凝土,所有的砖体都是原色,所有的石料看起来都历经风霜,每一根柱子都体现出硬朗,这是川美对重庆这座工业重镇的致敬。就是这种与自然交融的粗旷味道,构建了虎溪校区最独特的魅力。

未来,川美的传奇也将在这里延续下去。

在川美校门内的中央位置,有一栋简单的看似不太特别的长方形建筑,但如果你在川美进行“我最喜爱的川美建筑”投票,这地方绝对会高分胜出。原来,这是由川美副院长罗立亲自设计并完成的校友墙。在这面墙上,记录了从1954年到现在就读过川美的所有学生的名字。听说有些老川美人不远万里来到此处,只为在这面墙上寻找到自己的名字,然后合影一张。对他们来说,这叫寻根。对川美来说,正是这些人,组成了川美绚烂的历史。

波浪路之后,是另外一处虎溪校区的地标,那是一把巨大的尺子,亮铜色的外表在阳光下显得熠熠生辉。这把巨大的尺子叫做《刻度》,是当代艺术大师方力钧亲自设计的,熟悉中国艺术的人都不会忘记大师笔下的“光头泼皮”形象。

《刻度》的寓意很多,一说是每个艺术家心中都应该有一把标尺,忠于艺术,忠于自己的理想;另一说则是川美的每一步发展,都是所有的川美学子,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没有捷径,经得起时间的丈量。不过感觉这两种寓意是殊途同归的,而川美也正是在“刻度”之中,成就了无数梦想与辉煌。

不知道红色是不是和艺术有着特殊的关系,虎溪校区也有一排类似501仓库那样用红砖搭就的建筑,路边堆放着许多废旧金属组合成的雕塑,这些废铁被重构成了牧童、货车甚至是变形金刚,这里便是虎溪公社。

类似于坦克库,这里也是川美师生、艺术家们的工作室聚集地。不过比起虎溪公社,坦克库倒是显得有些小气了。这里最大的工作室居然有160平方米,最小的工作室也有50多平方米。当代艺术的四位大师张晓刚、方力钧、王广义、岳敏君都在这里开了工作室,可见川美在中国艺术圈的号召力,而虎溪公社,也绝对会成为中国艺术界的又一圣地。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这是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的美景。而在川美,这美景除了荷塘之外,还有荷塘旁的一条长廊。长廊就叫做“荷塘廊”,全是木头搭建的,棱角分明的拱楼,雕花的栏杆,无不透着古朴的气息。每隔几步,就会看到廊顶上悬挂着的大木盆子、斗笠和蓑衣,增添着几分农家野趣。这里也是虎溪校区川美学子最爱来的地方之一,无论是斜靠在廊上对着一大片莲池写生,还是邀约三两好友在其间畅谈理想,抑或是和恋人漫步其间来一场古韵悠悠的约会,都是人生一大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