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社会心态:公共治理的新视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社会心态:公共治理的新视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会心态与社会现实之间是互动的关系。一方面,社会心态是现实的反映;另一方面,良好的社会心态也能促进社会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当前人们的社会心态呈现出哪些特点?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现实?如何通过提高公平、正义来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记者约请了几位专家,来共同探讨上述问题。

社会心态并非一个完全陌生的词汇,如何调适社会心态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去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了我国首部《社会心态蓝皮书》,今年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也即将。那么,今年社会心态调查的结果如何?与去年相比有什么变化?记者采访了《社会心态蓝皮书》的主编之一、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王俊秀。

记者:您如何理解社会心态一词?

王俊秀:社会心态一词虽然被广泛使用,但内涵却并不明确,也还没有形成学科的话语。我们在研究中综合使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社会认知、社会情绪、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行为倾向四个方面来考察社会心态。

记者:今年的《社会心态蓝皮书》即将,调查的结果与去年相比有什么变化?

王俊秀:调查显示,总体来说,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在2012年比2011年稍有下降,但幅度不是很大。生活满意度这几年一直在波动。这有经济环境恶化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产生了新的需求。

今年我们的调查中还包括了让调查对象回忆评估过去一年中的基本情绪状态。我们把情绪状态大致分为喜、怒、哀、惧、忧、恶等。从调查结果看,社会总的情绪基调是正向的,怀有希望的,其次,情绪平和这种中性的状态比较多,但不安、担心、焦虑等情绪也有相当的比例,甚至是怨恨也有一定比例。

与我们对情绪的调查一致,从社会事件观察,社会也有大量的正向情绪。比如去年到今年出现的“最美妈妈”、“最美司机”和“最美教师”带给社会的感动,也就是大家说的“正能量”。消极的情绪虽不占主流,却应格外关注。

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社会心态特点是,底层认同导致社会整体极端化下呈现出进一步的群体分化,成为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和社会事件的根源和重心。

记者:人们的需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王俊秀:比如说安全,食品仍然被认为是最不安全的一项。在我们的调查中,包括人身、财产、交通、劳动和医疗等方面的安全,以及信息与隐私安全。以前信息与隐私安全都排在最后,而今年调查结果显示,信息与隐私安全仅次于食品安全被列为最不安全的两项,紧随其后的是环境安全。以前不关注的东西现在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记者: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

王俊秀:原因较多,一是基本需求满足还存在问题,在吃饱饭的前提下,但食品安全、洁净饮用水、无污染空气成了大家迫切的需求。另一个原因是大家的各种意识提高了,然后就是社会分化了,不同群体的要求本来不同,有的人可能更看重认同,比如外地人更看重被接纳和认同;还有的人已经衣食无忧了,有钱了,但还期望实现更大的抱负,这些都可能产生新的需求。这次调查发现,人们同时产生了许多需求,我把这种情况称作全层次的需要。

记者:除了这种全层次的需要外,这次最新的调查还有没有发现其他新特点?

王俊秀:比如刚才说到的不满,这是一种认知。如果全层次的需求总无法得到满足,人们就会产生不满情绪,再进一步就会变成怨甚至恨。到了怨恨的地步,就很容易产生发泄和表达行动,甚至难以化解。在一些维权事件中,往往是个体的生存环境被破坏,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才发生的,这实际上是冲着社会不公,或者是针对某些官员的胡作非为,或者对为富不仁感到不满。此外,这次调查还发现,人们的社会底层认同取向依然比较明显。

记者:这种底层认同是如何产生的?

王俊秀:阶层问题不是南收入调查结果划分出来的,更主要看本人如何自我归类。我们在调查中提问:你认为自己属于社会的上、中、下哪一层?选上层的比较少,选中层的也不多,很多人选的是底层。有些人从收人上来看,应该不属于底层甚至中层,但他们仍然自认为属于底层。

这就是说,很多人自认为是弱势群体,有一种底层认同感。因为中间层弱,社会就呈现出底层对上层的两个极端。

记者:底层认同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

王俊秀:底层认同容易导致社会矛盾和冲突。底层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底层内部其实也存在利益竞争。除了社会两极之间的疏离,底层群体内部也在分化。这种群体分化,表现为不同群体间的冲突,如本地人和外地人。

记者: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社会信任度如何?

王俊秀:今年社会信任度比去年又有下降。在调查的人际信任中,多数人还是认为家人、朋友可以信任,不信任陌生人,对政府、机构、组织、媒体等的信任程度不高。总的结论是社会信任的困境还没有走出的迹象。

记者:为什么社会信任度持续下降?

王俊秀:信任最大的问题,是信任的机制不断地被破坏,最严重的是社会公信力在不断下降。陌生人之间不信任是可以理解的,不信任可以通过契约、合同等形式来解决,这时就需要有公证、担保,这是一种社会运行的机制,但现在作为中间信任担保的机制没有了,因为公权力的信誉下降,作为中间可以信托的制度功能减弱了。

因此,重建信任社会,要从建立公权力的公信力开始。政府只要建立了公信的机制,社会信任度就会有转机。法律机制健全,欺骗就不容易得逞。如果商家的失信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企业就不敢那么做。政府如果信任百姓,信息公开透明,百姓也会信任政府。社会信任的机制需要政府去建立。

记者:社会公平方面的情况怎么样?

王俊秀:从今年的调查情况看。从个人感受上来说,大家总体感觉比较公平,很多人认为自己的努力和所得比较相称。但从社会层面来看,评估出来的社会不公平程度还是很明显的。认为自己阶层地位越高的人越认为社会公平,社会安全感、社会信任度、社会支持感也都较高。

记者:在评价社会公平的时候,看什么指标?

王俊秀:经济学的角度是看收入分配。心理学更关心人们的公平感,在和他人比较后是否有相对剥夺感。

记者:社会心态调查对于执政者的意义在哪里?

王俊秀:政府应该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人们总是先有情绪才会有行为。群众的情绪是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注意的重要因素。

记者:您认为政府应该怎么做?

王俊秀:政策的制定需要公众的参与和协商,实际上要让公众介入,比如我们强调普法,不能只是在颁布的时候告诉大家要怎么做,而是在制定法律的环节就要积极鼓励大众参与进来,这是最好的普法,这样的法律也才有实施的基础。

总之,政府要关注社会心态,关注社会心态产生的原因,了解公众是怎么想的,才能知道如何为大众服务,也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