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依沙吖啶与米非司酮配伍用于终止中期妊娠的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依沙吖啶与米非司酮配伍用于终止中期妊娠的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观察依沙吖啶米非司酮联合应用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4~27周妊娠,要求终止的妇女3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150mg后,经腹羊膜腔注入依沙吖啶0.1,对照组只经腹羊膜腔内注入依沙吖啶01。结果:两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993%和927%。结论: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终止中期妊娠后,引产时间短,出血少,方法安全,有效可靠。

关键词 依沙吖啶 米非司酮 中期妊娠引产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4.104

依沙吖啶经腹羊膜腔内注入用于引产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存在引产时间长,宫缩强,宫缩不协调,宫颈成熟差,产程较长,宫颈裂伤,引产者痛苦大,胎盘胎膜残留等不足。而宫缩及宫颈的成熟是引产成功的关键。2008年以来,利用米非司酮促宫颈成熟,增强子宫敏感性,在中期妊娠引产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引产者均无青光眼,哮喘及其他药物过敏史,无其他不良嗜好,无应用药物的禁忌证。两组年龄,孕产次数,孕周,身高及体重均无明显差异。

方法:①术前检查:患者入院后均常规查体,查白带常规,尿常规,血常规,血型,凝血三项,查肝、肾功,心电图,胸透等无异常,彩超确定孕周及胎盘位置、羊水量等,无产科合并症。②药物及用药方法:米非司酮与依沙吖啶。入院后待各项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后。观察组:先让孕妇口服米非司酮150mg(饭前或饭后2小时),再经腹羊膜腔内注入依沙吖啶01。对照组只经腹羊膜腔内注入依沙吖啶01。③观察指标:两组均记录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详细观察及记录宫缩情况,破膜时间,胎儿胎盘娩出时间,阴道出血量,发热及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情况。见表1。

统计学处理:计数方法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结 果

两组引产成功率的比较:观察组注药后,48小时内分娩145例,72小时内分娩4例,1例行急诊清宫术;对照组注药后48小时内分娩85例,72小时内分娩54例,8例于72小时后行第2次注射依沙吖啶,3例行急症清宫术结束分娩,观察组与对照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993%与927%,两组差异有显著差性(P<005)。

两组引产时间及引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的比较:①观察组平均引产时间3016±625小时和产程568±335小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引产时间435±1116小时和产程1715±368小时,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②观察组阴道出血10010±63ml,对照组12255±647m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

清宫率的比较:观察组清宫136例,清宫率907%,对照组清宫140例,清宫率9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发热不良反应:观察组用药后10例出现发热反应,对照组8例,体温>385℃,给予对症处理后缓解,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讨 论

依沙吖啶从50年代开始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成功率>98%[1],它属于吖啶杂环化合物,是一种杀菌剂,可通过机械刺激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增生,降低孕酮水平,诱发子宫平滑肌收缩,使胎盘胎膜变性坏死,胎盘功能受损后,血中孕酮雌激素和绒毛膜促进腺激素水平下降,破坏了妊娠,维持发动分娩[2]。而依沙吖啶在中孕引产中引起的宫缩不是自发的,它引起宫体收缩与宫颈扩张不同步,中期妊娠后,宫颈管不成熟,容受差,宫颈扩张的潜伏期长,持续宫缩作用于未成熟的宫颈,子宫出血增多,胎儿及其附属物可经未充分扩张的宫颈强行排除,造成宫颈撕裂,甚至后穹隆损伤。引产时间长,患者痛苦大,因此促宫颈成熟,做好宫颈口扩张的准备是必要的。

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抗孕激素药,与孕酮竞争受体,而达到拮抗孕酮作用,米非司酮与孕激素受体的亲和力是孕激素的2~5倍,对孕激素起竞争抑制作用,增加了子宫兴奋性,且可抑制前列腺脱氢酶的活性,内源前列腺素水平升高,促进宫颈成熟,抑制子宫颈胶原合成,扩张软化宫颈,并引起子宫节律性收缩。

在中期妊娠引产中应用米非司酮,弥补了依沙吖啶不能自发地引起宫缩,存在宫缩不协调,分娩时间长,宫颈成熟差,扩张慢,宫颈裂伤胎盘胎膜残留等不足,对中孕引产者给予依沙吖啶和米非司酮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提高了引产成功率,缩短了产程,减少了患者痛苦。

通过以上分析,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效果好,患者痛苦小,缩短了产程,缩短了住院天数,价廉经济,方法简便,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程绮馨.中期妊娠引产并发感染[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6:426.

2 王欣,范慧民.中期妊娠引产方法的选择[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5: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