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体验、感悟、真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体验、感悟、真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李双江历经50年的歌唱生涯,始终秉承体验感悟真切的歌唱观念,努力践行着为“老百姓歌唱”、“为兵歌唱”的理念,并以娴熟高超的技术、充满活力的丰富表现力和情感真挚的歌唱风格而成为中国当代歌唱艺术发展的卓越引领者,深受老百姓喜爱。他的歌声不仅彰显了中国音乐文化传统的审美特征和表现意境,还承载着歌者自身的人格素养以及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传承和发展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同时,也见证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风貌,是一位集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大众性于一身的,具有鲜明演唱风格和特征的时代歌唱家。

关键词:音乐艺术;李双江;体验;感悟;真切;歌唱观念;歌唱实践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

李双江——中国当代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他的歌声不仅浸润了中国普通百姓的心田,而且突显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融合发展的历史。他以技巧娴熟、表现力丰富、音色美妙、情感真挚,风格朴实而成为中国当代歌唱艺术发展的卓越引领者,其演唱的作品,不仅彰显了中国音乐文化的传统审美特征和意境,同时,也见证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风貌。他是一位集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大众性于一身的,具有鲜明演唱风格和特征的时代歌唱家。

如果从“声乐学科”(西方观念)登陆中国大地的发展历史来看,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声乐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只有短短百年的历史。但从唱歌本身来说,它的历史可以和人类的发展历史同步算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唱歌是人类最为熟知、最为喜爱、历史最为久远的主观情感表达方式之一,它与人类不同时期的社会进程相关,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相关,是人类现实生活的真切反映。

现如今,人们对于唱歌的认知与理解大多以声音技巧和技术理论为关注点,而将唱歌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摆在了无足轻重的位置。人——为什么要歌唱?为谁歌唱?坦率地说,当下音乐学院声乐系(或声歌系)多数人的观念是在为各类声乐比赛歌唱,为极少数声乐评委在歌唱。虽然有歌中唱到——“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但当今歌坛的现实告诉我们,歌唱者更看重的仍然是“金杯银杯”,真正为老百姓“口碑”而演唱的歌唱者应在少数。

李双江恰恰是为老百姓“口碑”而演唱的少数歌唱家。就中国当代歌唱事业发展而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李双江以《北京颂歌》、《红星照我去战斗》、《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想起纺线线》、《八十抒怀》、《怀念战友》、《再见吧!妈妈》、《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等一首首洋溢着激情、充满时代特征且激越向上的歌曲,不仅使之成为专业歌唱领域无可争议的优秀歌唱家,而且也成为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百姓歌唱家”。

人,既是历史的人,也是社会(时代)的人。每一位歌唱家都有各自不同的成长环境、人生阅历、时代特征、师承脉络、审美倾向、艺术修养、人文修养等方面的差异,由此也决定了他们各自所拥有的不同的歌唱观念和演唱追求。在当代社会发展转型所带来的诸多变革中,音乐文化的多元性取代了单一性,各种利益交织在一起的音乐文化发展,也暴露出它存在的诸多亟待解决问题。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笔者梳理研究李双江的歌唱观念,试图从整体角度对其歌唱艺术的观念、风格、特征做出理论概括和总结,并以此对未来中国民族声乐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照。概括起来讲,李双江的歌唱观念主要集中在体验、感悟、真切三个方面。

一、歌唱观念之一——体验

纵观李双江的歌唱艺术,体验是其二度创作的首要理念。作为表演艺术,体验是每一位表演者二度创作必须经历和完成的实践过程。体验二字并不难理解。就歌唱二度创作而言,体——表示亲历的过程,也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歌唱艺术的实践环节中,它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实践性过程。验——则是由这些过程而产生的自我认知,也即主观判断。歌唱艺术的体验过程就是亲历、接受、积累过程中的自我认知与判断。

依笔者判断,李双江的歌唱观念就源自其深厚而丰富的体验过程。历经50年歌唱实践积累和锤炼,其歌唱观念中的核心理念是中西融合,即借西方美声唱法之手段,着意创造中国声乐作品之演唱风格,并以丰富的演唱实践为基础,将中国音乐文化之审美特征和情感意境融入其中,逐步达成中国演唱风格和文化意蕴并存的歌唱方式和表演方式,将中西融合的民族声乐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使其成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历史中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李双江所获得的这些成就首先源自于他的体验歌唱观念。这一观念让他坚守了50年。作为一位歌唱者,体验不仅仅针对艺术实践,同样面对生活实践。李双江的体验歌唱观念恰恰来自于这两个方面的长期实践与积累。

1.艺术体验

如果从广义的角度看,李双江的艺术体验早在其少年时期便已开始①。但从专业歌唱体验而言,则开始于1959年。这一年,李双江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喻宜萱教授,由此开始了他对专业歌唱艺术的体验过程,在接受严格而系统的歌唱技术训练的同时,也求教于沈湘、蒋英、郭淑珍等名师,学习德国、意大利和俄罗斯等声乐学派的作品和相关理论知识。

作为20世纪初我国本土培养的第一代歌唱家②,喻宜萱教授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早年在上海国立音专就读时,就深受萧友梅“中西融合”思想③的影响,并且以自身的歌唱教学实践来践行这一思想。明确要求学生不断地努力,把中国民歌,中国歌曲唱好,把追求浓郁的民族风格,使广大的老百姓“喜闻乐听”作为至高的目的④。她指出:

学习美声唱法,最终还是把中国歌曲唱好,要学好、学透、学精,要满足表演上多方面的需求。⑤

事实表明,喻宜萱教授的歌唱理念在她的学生李双江身上得到了切实体现。在50年的歌唱生涯中,李双江一直坚守并践行着中西融合的歌唱观念。具体可将其归纳为一个借鉴和两个追求。一个借鉴是学习美声唱法;两个追求:一是唱好中国歌,二是为老百姓“喜闻乐听”。李双江不仅在思想和信念上坚守着老师给予的歌唱理念,而且,在具体的歌唱实践中直接将这一理念化作一幅幅感人至深的音响画面。“歌坛常青树”和“百姓歌唱家”的美誉恰好验证了李双江50年来践行中西融合歌唱观念的实践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