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食肉目的素食主义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看了大熊猫的名片,你是否觉得奇怪?在我们印象中,大熊猫是吃竹子的,怎么成了食肉目动物呢?这就要看大熊猫的进化史以及它独有的肠胃功能了。
大熊猫,有一个吃肉的胃,却有一颗吃素的心。新的研究发现,大熊猫之所以能够消化占食物比例99%的竹子,要感谢它体内那些独有的能够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作为以植物为主食的动物,大熊猫却有肉食动物的消化系统。与肉食动物相比,草食动物的肠道要更长,消化系统中还有能帮助消化植物纤维素的细菌。科学家通过研究大熊猫粪便,解答了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究竟大熊猫是怎么用一个食肉动物的消化系统,消化了占自己食物比例99%的竹子的?
大熊猫不仅没有草食动物典型的消化系统,而且基因很独特。2009年,科学家完成了对大熊猫基因组的测序。研究发现,大熊猫缺乏可以表达出任何已知的可消化纤维素的酶的基因。据此科学家推断,既然没有必要的酶消化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纤维素,大熊猫的消化系统中一定有可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帮助消化,但是先前的研究没能找到这样的细菌。
因此,来自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着重研究了大熊猫粪便中的基因序列。研究发现,大熊猫的消化道内确实有类似草食动物的细菌。发现了13种同科的细菌,这类细菌都能分解纤维素;其中7种则是大熊猫独有的。大熊猫不同的食谱以及独特的分类地位造成了它们独特的肠道内部环境,因为与大多数草食动物不同,大熊猫在一个不同的分支上。
还有一种推测认为,即使有了肠道菌群的帮助,大熊猫仍然不能从竹子中得到多少营养。一只大熊猫一天还要吃20~30磅干粮,合9~14千克,但是只能吸收17%的食物养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熊猫进化出了迟缓省力的生活方式。
那么,大熊猫最初是如何成为草食动物的呢?有科学家推断,由于远古人类人口增多,迫使大熊猫迁往高海拔地带。华盛顿史密森尼国家动物园的熊猫饲养员尼科尔・麦克科尔认为,到达“新家”后大熊猫主要吃竹子,就不用和其他肉食动物比如亚洲黑熊竞争了。尼科尔还说,如果让大熊猫食肉的话,它们也是会吃的,只是不主动猎食而已。
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大熊猫虽然迫于生存压力改变了食性,它们看着憨态可掬,但还是能用锋利的牙齿告诉我们,作为食肉目的一员,它过去所曾拥有的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