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北京城的前世与今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北京城的前世与今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我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还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国际化大都市。各种资源在北京的集中使大量人口涌向北京,这无疑给北京城市的规划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很多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本文将介绍北京城的历史,回顾北京的发展历程,并发现北京在城市规划方面显示出来的问题。

关键词:北京;城市规划;文化保护

一.北京城的曾经

公元前1040年,在今天的宣武区广安门一带北京正式建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公元1153年,东北少数民族首邻海陵王定都北京,名为金中都。

公元1215年,崛起的蒙古族在成吉思汗的统领下攻占北京。他的继承者忽必烈建立“大元”,在北京建元大都,北京第一次成为统一国家的首都。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元大都道路规划整齐、经纬分明。考古发掘证实,大都中轴线上的大街宽度为28米,其他主要街道宽度为25米,小街宽度为大街的一半,胡同宽度大致是小街的一半。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公元1399年,北平的燕王朱棣举兵南进,夺取了建文帝朱允的帝位。朱棣迁都北平,并改北平为北京。朱棣在元朝皇城基础上改建扩建,如今北京的绝大多数古典建筑如故宫(紫禁城)等,都是明代的遗物。

明北京城从全城看来呈“凸”字形。是以一条纵贯南北,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为依据进行布置的。此时的北京城分内城、外城。内城主要为官宦以及八旗子弟居住,城中道路、胡同都是经过细致规划,陈列整齐方向统一。外城则是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布局规划不再严格规整,也出现了一些斜插的胡同。明北京城有城墙包围,内城分为九门,外城分为七个城门。内城的位置在现在来看就是东城区与西城区,外城分别为玄武区和崇文区。明北京城的城墙位置,大概就是如今北京市二环路的位置了。

清朝的统治者沿用了明朝的北京城,没有什么变动,但清朝一代在200余年间为满足统治者的享受,大规模地开发了北京西北郊的园林风景区,营建了规模空前、华丽非凡的离宫建筑群:“三山五园”,即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和畅春园、圆明园。清代,城内的居民做了重大的调整,清世祖顺治皇帝定都北京以后,便下诏:命令“京都兵民,分城居住”,中东西三城官民迁出内城。时隔五年又下诏:北城及中东西三城,居住官民商贾,迁移南城。这样,官员多选择在宣武门外,商贾多汇集在崇文门外,也就有了“东富西贵”之说。而住在城内的则是八旗军,八旗军按颜色划分方位,拱卫皇居。

这就是曾经的北京城,规划的整齐而有规律,商住寺庙都有其特定的位置。

二、北京城市的发展

现在,北京不仅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还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在化的国际城市。

现北京二环以内,也就是明清北京城内,主要功能为:中央首脑机关、司法和军队部门、金融机构、商业网点、文化旅游景点这六个功能。相较于新发展的区域来说,内城内的高楼大厦相对较少,这也是出于对旧城内文化遗产的保护。

在城市发展结构上,北京提出了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两轴分别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轴;两带分别指“东部发展带”和“西部发展带”;多中心指中心城的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主要有东部的CBD、西北部的中关村、奥林匹克中心等和中心城外的新城,如通州、顺义、亦庄等。新城的出现,有效的分担了中心城的压力,起到了人口分流的作用,并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

三、北京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北京城市的发展,不仅对于北京自己,对于北京周边的城市和全国,都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各种资源在北京的集中使大量人口涌向北京,这无疑给北京城市的规划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很多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

1、文化保护问题

虽然北京故宫得以完好地保存了下来,颐和园恭王府等皇家园林也得以保护,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北京的旧城已经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的城墙也为城市发展的需要而拆除了。很多人议论于此时都想要呐喊:为什么不能将蕴含了如此深厚历史的北京成完整的保存下来呢?可是,发展的步伐总是要抹去时间曾留下的印记。随着胡同的拆迁改造,门楼的拆除,历史的印记在一点一点的被抽离这个城市。在亟需发展的时候,已牺牲城市历史建筑为前提似乎变得理所应当,而现在,北京已发展成为国际一线城市,是否应当把注意力转移到文化保护的问题上。

首先,应当保护旧城传统建筑色彩和形态特征,在旧城内(即二环以内)应当以传统建筑为基调,以保护其原有的风格。像国家大剧院这种建筑位于这样的位置就很不合适,与周围的建筑不相协调,有失古城及作为政治中心的庄重感。

再而,北京的胡同和旧城原有的棋盘式道路应该予以保护。近些年,大量的胡同被拆除,而且由于胡同内大多生活条件不佳,房间狭小、生活设施不佳,住在此的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因为并未打算长期居住于此,变造成了有些胡同内部混乱。对胡同进行保护最好的方法,就要优化它、使他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这样才能使其长久的保留下去。

最后,是对古树木的保护。北京旧城内有很多年事已高的古树,他们应属于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但长久以来,人们却没有给予他么像对待建筑一样的重视,或砍伐或不予理睬,这都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北京市应给予这些古树木以保护,保证他们的健康,并防止有人对他们私自的砍伐。当它们占了建筑用地的时候,应做的是移迁而不是砍伐。

2、交通问题

这应该是每一个在北京生活过的人都体会到的问题。北京的交通一直被想尽办法的解决着,却始终都有些不尽人意。

首先,是道路交通。北京的环路是北京最主要的交通道路,已由最初的二环发展到现在的六环。而这五条环路,确实拥堵最严重的地方。当人口已经增加到一定数量,想要解决北京的拥堵问题,就不仅仅是限制行车限制购车就能解决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必会想要拥有自己的机动车,一味的限制实际需求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因为需求不会因为限制就消失,只会越积攒越多。所以,想要解绝道路用地问题要结局道路的设计布局,相应负责人应调查“堵”常发生在何处,是否是道路设计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而且,正如之前多说,应将单中心发展为多中心,积极发展新城,可以有效降低车流密度。

再而,是公共交通。北京有很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覆盖广的轨道交通,丰富的公交线路,低廉的价格。这使公共交通在北京是一件很方便也是大多数人愿意采用的方式。然而每天早晚高峰时期的地铁、公交经常会出现某个方向拥挤不堪,另一个方向车厢空控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虽然北京并积极开发新城,向外扩展人流,但是大多数能提供就业岗位的地方仍位中心城内部,新城成为睡城,以至于每天早上都可以见到大批人涌入北京城中心的景象。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是要使新城不仅可以提供人们的住房,还积极吸引产业,能够提供就业岗位,使住于此的人便是工作于此的人,这才可以有效缓解北京早玩高峰时期拥堵不堪的公共交通。

3、点与点之间的衔接问题

北京市近些年来践行点式的分散集合布局,再像葡萄一样将这些点串起来,而这,就造成了在点与点之间某些区域成为发展的死角。这就形成了在某些发展很好的区域之间却又很多没有得到发展的,反差很大的,相对落后的区域。除此之外,分点的发展也造成了同一个城市中发展的不平衡。像是有些地方,一条立交桥东西两边景象就大有不同。这就需要北京在点的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城市整体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