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一个人善于动脑,善于思考,就会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科学进步的历程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提出问题对创造思维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化学是众多学科中最重视实践的一门基础科学。我们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使学生掌握一些探索客观世界的方法和探索未知事物的能力,把知识传播和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训练很好地结合起来。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广大化学教师越来越重视化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但是学生探究的问题来源于何处?这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前必须弄清楚的问题。

一、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必要性

从“认知结构”角度来说,富有提问意识及较强能力的学生,必然是在认知过程中掌握主动权的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在化学学习中善于提问的学生,通常能对化学本质有着良好的体验,在其大脑中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化学知识认知结构”,从而能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在看似没有问题可提的情况下峰回路转,达到“柳暗花明”的境界。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对化学学习就比较投入,对化学学习就会有持久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只有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对化学知识及规律有着强烈的拥有欲望,并有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激发创新潜能,才能产生创新欲望。

从教学规律来讲,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生的学不能一味地依赖教师的教,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能力,可以促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探索。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长期培养,学生能建立提问的意识,学会提问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好化学这门功课,而且能让学生用这种方法去解决其它学科的学习,这必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来讲,它是一门与生活生产密切联系的科学。化学研究始于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问题”对化学研究来说意义重大。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科学家李政道说:“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会不断提出正确的问题。”而著名的科学家海森堡则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大半。问题往往预示着伟大发现。重大问题必定带来现有理论的大突破、大发展。”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沪教版化学教材讲到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有一次在做实验,有一只猫打翻了一瓶浓盐酸,盐酸溅到了紫罗兰花瓣上,花瓣颜色发生了变化,这引起了他的高度注意,于是他便提出问题,一步步探索,最终发现了多种酸碱指示剂。再如牛顿由“苹果落地”提出问题,不断探索,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试想这样的事情可能在很多人身边都会发生,但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也没能提出问题。总之,化学研究与创新的起点不是已有的问题,而是从现象和事实中提出新问题。一个人一旦向自己提出了新问题,就会产生解决它的欲望,形成“问题意识”,就能更敏锐地感受和察觉与该问题有关的信息。“问题”使人的注意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与选择性,对持续进行有目标的思维、探索活动有显著的激励功能。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将会面临许多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问题,如果教师能注意培养学生的“提问”的意识和能力,就能有助于学生养成探究的思维品质,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探索未知的化学王国、献身于化学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时需注意的问题

1.正确把握探究型课程的教学目的。

探究型课程是课改的热点,通过问题这样一个载体,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周围事物、观察生活的能力,提高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课本中的定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并指导他们设计不同的方法,注意实验细节。平时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也是我们探究的很好素材。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坚决反对为探究而探究的无病。

2.尊重学生。

教师在让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开放的环境中产生,学生才可以放飞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出新颖的、有价值的问题。青少年活泼好动、好奇天真,因此,教师不能以高高的姿态站在讲台上频频发问,而要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笑容深入学生中间,有时还要成为讨论小组中的一员,和学生一起寻求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发表见解,切忌泼冷水。学生回答问题或发表自己的意见,哪怕是错误的,教师在进行纠正的同时也应充分肯定其主动性,保护其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思维的独立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对于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教师要诚恳,敢说“不知道”,对于自己的错误要敢于承认。这样才能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学生才能敢于提问。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有耐心,做学生的欣赏者。

3.建立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造成学生不爱提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己的,有教师的,也有环境因素。

(1)学生因素

有的学生胆子太小,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没有自信心,害怕说错,怕遭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有问题是不聪明的表现,担心自己的问题没有新意,没有探讨的价值;有的学生缺乏提问的技能与方法,不知从哪里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提问无从下手。

(2)教师因素

有的教师比较严厉,课堂气氛紧张,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予以积极的鼓励;有的教师没有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有的教师没有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只好“随大流”。

(3)环境因素

有的学生知识面狭窄,和社会、自然界接触少,生活范围小;有的学生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没有养成提问的习惯。

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让课堂有热烈浓厚的气氛;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多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激发其学生提问的欲望;以谈话的方式教学,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并具体说明提问题的范围;欣赏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耐心地倾听,使用交流合作的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问的技能和技巧;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师生之间有信任感,关系融洽;要求学生处理好同学关系,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发言,不要无理取闹或取笑,如果要补充,应等发言的同学说完以后再作补充,并学会应用“我对×××的发言有补充(或有意见),我想……”这样的语言;努力做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客观化、公正化;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鼓励、少批评,尽量从他们身上寻找闪光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调动全体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