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公募基金经理跳槽渐成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公募基金经理跳槽渐成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金融市场人才战升级

目前,全国主要城市的金融市场正悄悄上演一场“人才争夺战”,银行信贷、国际金融、金融法律、资本运作、保险顾问、投资分析等都是需求量大、要求高的职位。金融服务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核心竞争力就体现在高素质的人才。

2006年底的一股牛市,使得中国证券公司从长达4年的熊市中开始复苏,当证券公司们准备在2007年大干一场的时候,突然发现手上的兵马相形见绌。人才争夺战由此升温。据最新数据显示,包括中信证券、申银万国、广发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在内的11家大型券商,近期的招聘规模接近1000人,其中保荐代表人等成为招聘热点。

伴随股市的火爆,中国的基金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基金投资账户数已经超过9000多万个,是2007年初的3.8倍,截至2007年9月21日,基金管理公司共管理基金341只,基金总规模为18962亿份,金额已达30228亿元。基金规模如此攀升,“基金经理荒”在所难免。据2007年初的资料显示,基金经理仅有300余名。人才流动亦蔚为大观: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月底,共有28家基金管理公司的54位基金经理离职,涉及60只基金。

而外资行需求更甚。普华永道一份对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受访的35家外资银行目前拥有6654名雇员,至2008年这个数字将增长154%,达到16910名。按这个数据来计算,到明年外资银行还需要人才10256人。

金融市场的人才争夺战已愈演愈热。而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对金融类人才的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人才短缺现象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

继肖华、江晖、闵昱和吕俊之后,又一明星基金经理――景顺长城投资总监李学文也将离开公募圈。

景顺长城基金公司近日公告称,该公司投资总监、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基金和内需增长贰号的基金经理李学文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同意李学文不再担任内需增长基金和内需增长贰号基金经理职务。

据记者了解,截至2007年一季度末,我国共有341只基金,共发生基金经理变动72人次。而另一份统计显示,在今年4月份,基金变动频繁的这一趋势得到了进一步延续:193只开放式基金发生基金经理变动22人次。2006年内,则共有130只基金基金经理变动公告,其中104只属于原有基金经理离职,占基金经理总数的33.88%。

再显私募吸引力

作为投资总监和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李学文对景顺长城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去年,李学文管理的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基金以182.27%的净值增长率夺得股票型基金冠军,他管理的基金和他本人多次获得最佳基金和最佳基金经理的桂冠。

至于李学文的去向,业内人士表示,“他很可能像肖华、江晖和吕俊一样投身私募,我觉得这么多基金经理对公募心灰意冷,也许行业需要反思。我们需要反思现有考核标准业绩排名给基金经理造成的压力,需要反思基金公司一味要做大基金规模给基金经理投资造成的困难,需要反思基金经理激励机制。”

“大量基金经理离职,有他们自身的缘由,也暴露了公募基金在基金经理管理制度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孟立坤表示,自从监管层拿上投摩根唐建“开刀”后,基金经理群体人心惶动。

中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刘骏也透露,在利益上同一家基金公司的不同基金经理,收入差距达3-5倍,即相差50万到300万。而私募基金那里,所有的收入都要翻10倍,利益的巨大差别是公募转私募的首要原因。

在灵活性上,刘骏分析,如果基金公司管理人格外强势,旗下基金经理的发挥空间就受到限制,能力难以全部发挥出来。不同的基金公司中,这种灵活程度有所不同,部分基金经理另谋高就也是冲着更大的发挥余地。

公募基金的瓶颈

“基金行业不断扩张、基金数量飙升,公募基金在利益机制和灵活性上的相对匮乏,是引发基金经理跳槽或转做私募的主要原因。”银河证券高级分析师王群航认为,公募基金管理制度相对严格,投资运作不但受到证监会的很多监管,还要受到基金公司整体战略的颇多限制,与之相对,私募基金往往投资运作灵活,基金经理的权限更大,管理制度相对轻松。

而在公募基金里,动辄一月一次的考评,常常会刺激基金经理们短线操作。而且在2006年基金普遍超过100%以上回报的市场压力下,狂热的投资者对基金经理的要求不断攀升,也会使得一些基金经理在铤而走险和心灰意冷间徘徊。

王群航分析说,最近频繁出现公募转私募的原因之一是,年关的时候正是换人之际,市场经历了2006年的上涨之后,现在已经积累了过多的涨幅,此时运作起来风险较大。

同样让公募基金经理们感觉郁闷的是制度上的差异。“不单是排名上的压力,在投资上的各种掣肘和限制也相当多,不如私募可以看得更长远,可以真正贯彻巴菲特式的买入并持有。” 湘财证券李向东向记者感叹。

据业内人士透露,基金经理收入的固定部分是在20万~100万元/年,其他部分是跟业绩挂钩的奖金。但如果按照私募基金收益提成的方法,可以轻松获得数千万元的年薪。

私募的诱惑

2006年股市的井喷让私募基金开始张扬。原国泰君安老总杨骏归去来兮,李驰、但斌等多年私募人士浮出水面,李振宁、刘红海等也纷纷加入,私募基金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张扬。

“私募资金会随着行情的波动而波动,但总容量目前在1万亿以上。” 王群航认为,目前私募基金的状况整个规模有大有小,大的话可能是上亿、上十个亿,中型可能是几千万,最小的有几百万,呈现一种大中小格局并存的态势。

相比公募基金,私募为基金经理提供成就理想的大舞台。

“申购我们这样的私募基金,不需要什么时机,因为我们的运作时间是长期投资,不在乎短期业绩,也没有人来排名和给压力。”深圳一位私募机构总经理在博客中这么写道。

但是公募基金就不能提供这种舞台,“比如有基金经理崇尚精选买入长期持有的策略,但是短期市场博弈不允许,短期排名,基民动辄赎回等等都在迫使他不得不随波逐流。”

除了舞台,私募还对基金经理提供巨大的收入诱惑。

“原先巨田基金的投资总监加入了私募之后,在2006年上半年做了2亿元的收入,一下子利润提成达到4000多万,这足够其一辈子的收入。” 王群航说。

基金公司留人计策

面对刮起的基金经理跳槽风,基金公司也不得不拿出挽留人才的措施。

“基金经理频繁跳槽,激励机制是重要原因。”中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刘骏说,“这方面华宝兴业做得不错”。这指的是华宝兴业基金推出的业内首份内部人持有基金份额的激励计划,鼓励基金经理购买一些自己管理的基金份额,并长期持有。具体做法是公司同时以等额的自有资本金投资并持有相应的基金份额,但投资的收益最终归基金经理所有。

而大成优选创新封基则更为具体地设立了业绩报酬,在中国银河证券南京管理部的专家曹安铭看来,这是基金最大的优势。薪酬机制将业绩和基金经理的报酬挂钩,明确了基金经理的义务和责任,促使基金经理增加进取心,下更多力气运作好基金。

“多家基金公司开始对有离职意向的基金增配基金经理,或实行基金经理管理小组制度。景顺长城基金等基金公司更是全面实行双基金经理制,为旗下所有股票基金分别加派助理经理人一名。这其中暗含了诸多人事变动信息。” 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孟立坤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