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银行的救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银行的救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个非常令人关注的问题是,假如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出现违约风险,将对作为主要债权人的银行,产生多大的冲击?面对这些潜在债务风险,银行业又将如何应对?

本刊邀请业内知名专家,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投资银行家温天纳、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共同探讨此问题。

潜在的坏账

《新理财》:在审计署公布的10万亿债务中,如果存在大规模违约,可否测算对银行的影响有多大?

郭田勇: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隐含缺陷,在大规模融资之后将逐渐显现,云南、上海地方融资平台违约的案例便是很好的佐证。

10万亿并不是个小数字,约占中国去年GDP总额的27%,财政收入的1.3倍,其中80%来自于银行贷款(主要是贷给平台公司)。对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其来源除银行外,还有一些银行的理财产品、信托计划等。

如果2~3万亿的问题资产进行处置,假设预期回收率为50%,最终会有1-1.5万亿左右的损失。而按监管机构2.5%的拨备覆盖率要求,银行业全部拨备一万多亿。如果银行全部承担,则拨备将要消耗殆尽,甚至可能出现拨备全部花完还不够弥补损失的结果,这无疑会对整个银行系统造成重创。

温天纳:根据之前披露的银监会调查资料,2010年底9万亿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中有约23%可能存在问题,即约2万亿的贷款可能成为坏帐。假设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银行三方博弈的结果是让各方都承担1/3的损失,则银行有约6600多亿损失要承担,平均摊分到未来5年,则每年约核销约1300亿。那么这部分损失对银行业整体净利润(2011年预计将实现1.1万亿税后净利)影响也就是10%左右。

而目前银行股如此低的估值水准,或已过度反应对未来资产质素的悲观预期,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平台贷款整顿清理工作的推进,平台贷款特别是上市银行投放的平台贷款质素会是好于预期的,理应不用太过担心。

刘利刚:地方投融资平台资金大多投向了基础设施等项目。这些投资项目一旦建成,大多数都将产生正现金流,可以偿还贷款。工商银行估计,至少63%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将会赢利,他们产生的正现金流将能够偿还本金和利息。这表明即使是估计37%-50%此类贷款将成为坏账的最坏情况,中国银行体系中的坏账也仅仅将从目前的2%增加至6.7-11.8%,这仍然无法与90年代末21世纪初的坏账率相提并论。

责任需分摊

《新理财》:地方融资平台问题资产如何解决?地方政府和银行分别应该承担怎样责任?

温天纳:让银行直接承担地方政府债务(包括融资平台贷款)相关损失的可能性较低。在社会融资仍然以银行贷款和表外授信的背景下,银行仍是中央政府调控货币和经济的主要管道。正是中央政府“四万亿”刺激计划的背景下,融资平台贷款数量才呈现爆发式增长。如果未来出现的损失都让银行承担,这必将影响到未来银行对政府政策(如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支援)的回应和执行力度。

郭田勇:首先,中央政府不宜出面,因为对问题较大的地方政府的救助也即对存在问题相对较少的其他地方政府的不公,应该“谁惹的祸谁负责”。

其次,地方政府与银行应该共同承担。一方面,对于地方债大量产生的原因,银行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银行认为地方政府违约的概率远小于中小企业,因此在发放贷款时监管和审批都有所放松,缺乏谨慎性,使得资金投入了一些收益率低或者风险大的项目,导致资金难以回收和不良贷款率的攀升,应该承担责任但不能全部承担;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由于冲动投资、项目选择或投资决策失误以及期限不匹配等导致其项目现金流较少,远低于对所欠巨大债务需要归还的本息,即使加上作为依靠的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金的资金流也难以弥补,使得政府无力承担巨额债务,因此地方政府不能说“撂担子”就“撂担子”,让银行独自承担巨额坏账,它也需相应承担一部分责任。

政府财力可保障

《新理财》: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财力是还债的保障,10万亿的债务是否在可控范围之内?

郭田勇:在清理融资平台时,应该要新老划断。银行与地方政府共同建立“共管账户”,将该部分问题贷款放入账户之中,留待长期消化。

要以时间换空间,把时间拉长,只要中国经济未来能保持比较快速的增长,地方政府用财政担保以后,随着经济增长会产生综合性的收入,地方政府的税源会变得越来越大,未来地方财政总收入还是升高的,这个问题就会逐步化解。

刘利刚:假设这些贷款将获得2年(2009和2010)的宽限期,在此期间借款人只需清偿利息,且在未来5年或7年内清偿,那么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将于2011年以后开始偿还本金,偿还本金的数额将在贷款存续期内不断增加。此外,贷款利率也会随着中央银行持续的紧缩货币政策而升高,利息偿付也极有可能受到影响。我们假设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过去5年的平均数持平,年均增长20%。若假设较高的投资回报,可以乐观估计2011~2015年间增长率为25%。

我们经过模拟测算,一旦贷款期限得到延长,地方政府债务整体情况就将好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问题就不再是偿还能力问题,而是流动性问题。

大力发展市政债

《新理财》:银行贷款作为我国主要融资渠道,加上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银行承担了过大的风险,是否要结合实际,开拓其他的融资渠道?为避免风险,银行还需要做足哪些功课?

刘利刚:由于偿债能力不成问题,中国银行体系极有可能会延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还款期限以防止地方政府违约。同时,这意味着中央政府将会继续为偿还地方政府债务发行更多国债,直到地方政府直接参与国债市场的机制建立和完善。这表明,只要中国政府的财务情况良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不足为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提醒了当局现在的财政结构需要改革,地方政府债券将在将来几年中得到优先发展。

郭田勇: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银行需要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发挥内控机制的作用,对地方融资平台风险进行动态管理,对信贷项目定期审查,以配合中央政府对融资平台资金流向进行实时跟踪和管理。

其次,银行应加强自身的审慎监管能力,谨慎地对待融资平台风险,依据平台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对其债务的覆盖率来判断风险程度,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对不符合的项目及早剔除,及时化解风险,而对于符合条件的项目还是要予以支持,但是要严格按照融资标准予以评估。

另外,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冰山一角”的掀开让银行明白政府并不是不存在违约风险的,银行应该从长远考虑,对待地方融资平台、中小企业或者以后可能出现的承担基础设施建设的集团等要一视同仁,公正地判断它们的投资前景并作出决策,尽量避免“融资平台”对中小企业的“挤出效应”,以优化资源配置并达到盈利最大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