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循环经济的第二循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循环经济的第二循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概论

循环经济是近十年来逐步兴起的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它是基于人类对大自然掠夺式的开发,打破了固有的生态平衡从而威胁人类自身生存后的一种再思考。

循环经济的本质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节约、环保”。电就是如何节约地、反复地使用自然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又如何去保持或尽量保持原生态系统不被破坏的问题。我国目前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与实践一般停留在以下层次:即通过生态经济综合规划,设计社会经济活动,使不同企业之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上游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废弃物成为下游生产过程的原材料,实现废物综合利用。显然,这种仅包含对原材料(资源)所生成产品的循环利用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无论在技术层面与经济层面上都应该赋予“循环经济”更深与更宽的内涵。

理想的循环经济模式是指由资源一产品一资源封闭的循环系统且在该系统中不应该存在废弃物的概念。但这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很难实现,现实的情况往往是按照资源产品废物利用产品废物处理的模式运行。

根据循环经济的3R(Reduce、Reuse、Recycle)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本文认为从产品的角度可以将目前使用的循环经济概念定义为由以下三个“子循环”组成的运行模式:即产品形成前的第一循环;产品运行或使用中的第二循环及产品废弃后的第三循环。

如前所述,第一循环是指在主导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将其废弃物变成另一企业的原材料从而保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且使环境污染程度降至最低的过程。

第二循环是指在合理设计产品寿命的前提下,在产品投入运行(使用)中,能充分地利用产品的全寿命,使产品的运行效益最高或运作成本最低,运行过程中的产生污染最少的循环过程。

第三循环是指产品在经过全寿命运行之后所留存的“废品”的综合利用,从而使之充分降解回归自然的循环过程。其中,第一、第三循环所涉及的问题在目前的循环经济理论中已多有论及,此处不在赘述。本文将重点对第二循环过程进行初步探讨。

二、“第二循环”的提出

我国现行的经济运行模式基本还处于从资源到产品再到废弃物的传统方式,即从第一循环直接进入第三循环的模式。而对如何挖掘产品使用潜力(即寿命潜力)做到物尽其用;如何尽量地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做到减少资源消耗,从而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目的等方面的问题尚未涉足。

对于一般产品特别是汽车、电视机、手机等大批量生产的机电与电子产品,当它们从生产线下来进入消费者的手中开时运行后,很可能由于产品中某一个零部件失效而使产品失去了人们所要求的部分或全部功能从而使产品沦为所谓的废物。而目前对这些“废物”的处理方法实际是一种将第二循环“短路”的方法。如果组成该产品所有的零部件的寿命都同时在同一时间失效,这种处理方法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然而,问题在于目前产品的零件都不是等寿命设计的,当系统中某一零部件的寿命终结时,其它零部件的“剩余寿命”有的还很长。第二循环理论则聚焦于如何在产品的第二循环中充分利用产品各部分的剩余寿命,做到真正的物尽其用。

必须指出的是,“第二循环”的内涵绝不是产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概念,也不是所谓“二手货”或“旧货”的概念,而应是“充分利用了寿命”的产品。具体而言,它应是经历以下循环:即初次产品运行(使用)失效二次产品运行(使用)失效……寿命终结第三循环的产品。

“第二循环”的实施,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少可以带来以下的好处:

1、充分挖掘产品寿命潜力、节约了大量的直接资源与间接资源。第二循环的实施使得产品无须遵循通常意义上的废弃物再生的循环过程(如将废塑料加工提炼成汽油),而通过直接利用上游的产品节省了再生过程的资源消耗。

2、减少了再生过程的二次污染及清除污染的成本。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一吨废塑料可以提炼出0.7吨的汽油,剩下的0.3吨又会变成废弃物,需要人们重新进行再生处理而投入相应的成本。如果将上述废弃物直接变成某种新的产品就消除了上述成本。

3、可以保证在规定的工作时间(保用期)内,制造成本会进一步降低,从而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实力。这一点对诸如汽车、电脑、手机等有效使用周期较短、更新换代较快的大批量生产产品有着重要的商业意义。

4、有助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实施产品的“第二循环”不单可以带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及降低生产成本等直接利益,还有助于在当地形成从产品设计、制造、运行、回收、拆装等一系列的产业链,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由于可以更好地满足中低端市场的消费需求,也为企业提供了进一步开拓市场的空间。

三、“第二循环”的进一步说明

可靠性工程对产品正常运行的定义是:“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保用期)满足人们对它功能上要求的概率”。这里有两个很重要的参数:一个是“规定的工作时间”,另一个是“概率”。规定的工作时间即保用期,是厂家对消费者的庄严承诺。如果产品在保用期内失效,生产者应向消费者赔偿损失。相反,生产者则无须承担任何责任。“概率”是表现为(0,1)区间的某一数值,它的大小反映了厂家对消费者的保用期承诺的可靠程度。保证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在保用期内有足够高的不失效概率是厂家维护自身品牌信誉度的前提。需要指出的是,所谓保用期并不是指“三包”(包修、包换、包退)的期限,而是指发生第一次故障的时间。

最理想的产品的运行(使用)寿命情况是在达保用期以后产品就失效的状态。不单是产品的使用功能失效,组成产品的零部件也同时失效。也就是说,在同一保用期的指标下,产品设计的用材要做到需优则优、需劣则劣从而达到资源使用最省、成本最低的目的。

现行的产品设计由于忽略或较少考虑寿命设计,导致同一种产品之间的寿命差有时会很大。例如,在一台电脑中,显示器的寿命可能达35000小时,而电源电阻3000小时就坏了;汽车的刹车片可能几千公里就失效,但传动轴十万公里还是完好无损。这就造成产品由于某一关键零件失效导致功能失效后,连带将某些长寿命零件一起报废。即从第一循环不加区别地一起进入第三循环,造成极大的浪费与环境污染。导致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1、传统的消费观念与习惯阻碍了生产厂家进一步去挖掘产品寿命潜力。当某一产品失效之后,目前通行的做法是通过维修这一传统手段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虽然经过维修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产品的某些使用寿命,但产品新的寿命不均衡将会带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的浪费。

2、对第二循环的基础理论研究缺乏。影响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运行寿命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它只能是一个随机变量。要了解它的随机规律必须通过长期的失效数据的积累与分析,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对于多数厂家来说是难以做到的。

3、传统产品设计思想与设计方法阻碍了产品“寿命设计”的发展。传统的产品设计一般都是依据最危险的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来设计产品,其结果造成产品的部件“寿命冗余”过大而大量浪费资源。而当今如何充分利用产品“寿命差”的设计理论与方法还未系统地形成。

4、产品质量管理标准与管理方法严重滞后。其结果导致二次产品的再生产产业不能按照正确的轨道发展壮大。

四、如何开展“第二循环”

1、努力研究产品特别是大批量生产的机电与电子产品在特定的工作条件下的寿命分布规律及其特性参数。如果没有这些数据基础,就不可能对产品的寿命进行设计。当然,必须看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是一项费时费力、且须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工作,仅依靠某个企业或单位的投入是不现实的,它必须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

2、倡导用“保用期”的质量承诺制代替目前的“三包”质量承诺制。即厂商对用户承诺的一定保用期限,如果在该期限以内产品失效,则应负责对用户进行赔偿;如果超过保用期失效,则厂商不负担产品的质量责任。该制度的执行有利于引导企业注重产品在保用期内的运行质量,从而减少后续的维修成本,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将“寿命”指标真正地引入产品的设计领域。第二循环的过程必须在设计阶段就开始进行规划:例如,对于在保用期限失效的零部件,在进入第三循环之前,如何处理才不致污染环境;对于那些运行寿命比保用期长的长寿命零部件应该如何收集和处理;在进行处理后将其作为何种产品的零部件同时也要确保满足该产品的规定保用期等问题都必须有一个全局性的设计。

4、规范、引导旧货回收市场进入产品的“第二循环”。目前,我国对于从事废弃物回收活动的从业者和行业尚未有系统的管理措施出台。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看,该行业正是实施“第二循环”的雏形。它的存在对于节约资源增加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本、减少废弃物污染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为此,国家应尽早从国家标准的制定、市场准入及规范构建、以及对该产业的资金扶持政策上予以全面的支持,将对产品剩余寿命的利用整合为区域经济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从而达到节约资源、防止污染、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的目的。

(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