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牛老师的“走教”生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牛老师的“走教”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35岁的中学教师牛学梅骑着电动自行车飞快地穿过玉米、谷子和向日葵包围的乡间柏油路时,至少有一所小学的孩子们知道,歌声也正在赶来的路上。

任教于天津市静海县唐官屯镇大张屯中学的牛学梅不单属于这一所中学――她同时在临近的两所小学兼教音乐课。坦率地说,这位进修过“音乐教育学”的老师,是上述3所学校里唯一称得上专业的音乐教师。之前的音乐教室里。多是数学、语文或是别的科目的老师在领唱。

目前拥有231名学生的靳官屯中心小学一直没有专职音乐老师。而在拥有287名学生的赵官屯中心小学,原先的音乐老师退休了,教学楼里价值不菲的钢琴、音响、架子鼓和影碟机也“退休”了――它们是最近3年来,在天津市改善基层学校办学条件的一项工程中添置的。

从2009年起,牛学梅坐在了赵官屯小学那架星海牌钢琴前,为学生熟练地弹奏各种曲子。如今,这里甚至出现了音乐兴趣小组和民乐队。

她是以“走教”老师的身份来到这里的。大张屯中学校长李国胜通俗地说:“这叫‘一师多用’。”

在静海县18个乡镇、384个村庄之间,目前有30多位“走教”老师。他们在缺乏师资的乡村跨校开设音乐、美术、化学、英语等课程。

静海县教育局副局长孙开祥说,和城市不同,农村人口分散,分布不均。静海县有384个村庄,农村中小学就有129所。有的学校一个年级只有十几名学生。按照现有的编制办法,农村学校是以23:1的生师比配备老师的,很多学校的教师只能以个位数计,开不出足够的课程,音乐、美术教师尤为紧缺。县教育局鼓励“教师流动、资源共享”。有条件的学校派出教师到外校开课。从2008年起,这种方式被称为“走教”。

“好多办法是被逼出来的。”孙开祥说,从长远来看,这只是过渡性的权宜之计,但解决了令人头疼的问题。

“连烧锅炉的都算上”,牛学梅“走教”的赵官屯小学和靳官屯小学分别有20名和18名教师。她在大张屯中学当班主任,每周上8节地理课、4节音乐课和1节班会课,在“走教”的两所小学上8节音乐课,算上课外辅导两个课时,每周总计23节课。

因此,虽然几个学校之间不过10分钟的路程,但她骑车必须骑得飞快。

没空回家时,她会在赵官屯小学的“小伙房”吃午饭。那是由教学楼里的一间印刷室改成的厨房兼餐厅。五六位老师在这里以每人15元的标准入伙,轮流在煤气灶上炒菜,炒的是师生在校园里种出的豆角、大葱、西红柿、白菜等蔬菜。

吃过午饭,牛学梅又上路了。她的车上总是带着音乐教材和磁带。她还会给孩子带一些好玩的道具,譬如教唱《小螺号》时,她就向当海员的丈夫要来一只巨大的海螺壳,让学生们体味螺号吹响的音调。她教他们边唱边跳,直到冒出汗来。有时唱歌太多,她会感觉“胃口痛”。

学生的欢迎像止痛剂一样给她带来安慰一10岁的大眼睛女孩、靳官屯小学四年级二班学生王昭莉想了半天,认真地评价这位“走教”老师:“老师很漂亮、很温柔,音乐很优美。激起了我学音乐的兴趣。一听音乐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赵官屯小学教学楼的走廊里挂着所有教师的大幅照片,牛学梅也在其中,尽管她不从这里领工资,每个月只有100元的课时补贴。校长姚玉佐说,挂上这张照片是为了表示,“牛老师就是我们的老师”。

责编:熊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