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改下政治教学缺失了什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改下政治教学缺失了什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努力更新教学理念,积极进行探索,使得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然而,由于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和体悟的层面不同,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现象。

现象一: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

一次我听了一堂公开课,课题是《礼貌显魅力》,上课过程大致是这样的:首先由一个孩子问路的情景对话导入课题,接着运用书本上的材料着重解决三个问题:什么是礼貌,为什么要讲礼貌,怎样做到有礼貌,最后完成作业巩固本课内容。整堂课教学的知识目标设计合理,但忽视了多维目标兼顾。其实质是割裂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具有统一性。因为首先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共存于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还要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世界观,以及促使学生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的发展。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思想品德是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形成的心理个性,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统一,从而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其次,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是相互渗透的。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要解决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态度问题,而态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学生正是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态度;传授知识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态度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这就需要思想品德教育的保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学会知识,更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学、乐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该怎样变化等。

现象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一次,一位初一老师在讲《诚实守信》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你的生命受到致命威胁时,人必须放弃金钱、美貌、信用三者中的两样,才能保全性命,请问你选择保留哪一样?你的理由是什么?”很显然教师要的答案是“选择信用”,因为只有这样回答才符合教师和教材的用意。但事实上这种过于虚拟的材料只会诱导学生说假话。难怪有学生说思想品德课上学到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中用不到,做不到。这引起了我的深思。俗话说:“看菜吃饭”,教师应从中得到启发,来个“看生上课”;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的教学资源、设计的问题必须贴近学生实际,合情合理,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书本新知的理解、巩固和应用,从而提高听课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思想品德课程既要来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生活。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活动才能把学生真正引向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现象三: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摆花架子

(一)表演做秀

我曾听到一次观摩课,课题是《学会调控情绪》。下面是上课出现的片断:

1.各小组代表到黑板画出喜怒哀乐四种情绪的漫画,学生评价。

2.各小组代表到前面表演四种情绪,选出表演最佳者。

3.讲故事,不良情绪导致违背道德和违法乱纪的故事。

4.进行自我情绪小测验。

5.学生介绍自己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6.展示喜怒哀乐情绪时不忘关心他人的事例。

这一堂课显得很热闹,学生你方唱罢我登场,看似是一场精彩的表演,而学生对本课知识了解多少,成为所有听课老师的一大疑问。唱歌、小品表演、辩论、表演等形式用好了,确实能激发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审美与探究,从而获得自己所需的人生知识和经验储备,但是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设计各种活动却是为装潢门面,以新奇的形式取悦现场听课的教师等,其活动已经脱离文本和正常的教学内容,成为课堂教学的“游离成分”。尽管师生、生生之间都积极参与活动,而且“闹”得热火朝天,课堂气氛热烈,但只是一出没有任何意义的“闹剧”,因为它偏离了课堂教学的目标,显得肤浅低效。

(二)滥用课件

我校刚为各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电子白板,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成为我校教师的上课首选,我当然也趋之若鹜。一次下课后,一个学生要求我把上课的重点再讲一遍,并说:“老师,这一学期我反而没上学期懂了,我觉得你上课就像电影放映员,按按鼠标就行了,我只看到一个个的画面,根本不知道你讲的什么。”一调查,这种情况大有人在,不由得引起了我的深思:课件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适当运用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然而,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跟我一样,上课的重要知识点和其他重要信息用课件播放,教学过程用课件展示,作业、训练题在课件中显示,甚至训练、推演的结果也在课件中演示,等等。一堂课中,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观看课件的演示上,文本研读淡化了,自主学习活动冲淡了,学生的思维、情感活动被课件预设了,师生互动退居次要地位。这种现象由原来的“人灌”改为更高效的“机灌”。事实上,并不是每个教学环节都需要计算机辅助教学,常常只是在一节课的某几个阶段才使用。因此,教师课前要周密思考,哪些内容、哪几个环节运用最适宜、最有效。一般来说,教材中言语表达不充分,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而难以领悟,利用多媒体演示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多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只有遵循教学本身规律,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遵循效益性原则,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满堂发问

课堂中,满堂提问也是一种普遍现象,认为课堂教学就是老师问问题,学生答问题。学生被教师的一个个问题搞得无所适从。我曾听过某老师上的公开课,从开始一直“问”到底,总共设计了60多个“问”,课堂被“问”得乱七八糟。这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的假互动,课堂变成少数几个学生的课堂,多数学生人坐在教室,思维并没跟老师一起调动起来。我们并不反对教师提问,问题是“问”得是否适宜、是否科学、是否有重点和层次性、是否真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斯多惠说:“如果教学生习惯于简单地去感知或被动地接受,那么所用的任何方法都是坏的方法,能激发孩子主动性的方法才是好方法。”课堂提问的本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一种方式,设计问题时要根据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材的内容实际出发,设计出学生感兴趣、有广泛参与度的的问题,因为只有高质量的问题才能引导出学生进行有创意的回答。上课时学生能轻松应对,不仅是一种享受,而且是一种收获。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讲究适当的课堂教学方法,才能构建和谐生动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