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小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渐过渡的阶段,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逐步培养和训练的过程。本文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思维的灵活性、逆向思维能力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培养;思维能力;制造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144-02
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抽象性、系统性的学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就在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是人们在对事物的感知和认识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能力;培养学生较强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新课标强调“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而小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渐过渡的阶段,思维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逐步培养和训练的过程,因此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应该贯穿在教学的始终,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展开。
一、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正值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数形结合是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度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线段,把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展现在图上,借助形象直观的图形运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比较容易的找到解题的思路,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行程问题、工程问题,计算面积体积时,就采取画图的方法把文字化的信息转化为直观的图形、线段,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的轻松。例如在教学“倍数”这一抽象概念时,我让学生准备了一些学具,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等教学过程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倍”的含义,并尝试叙述两种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二、利用动手操作、课件演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这里的活动就是指动手操作和动脑思维。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感悟,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让数学活动成为数学思维的载体。例如在学习“图形与变换”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俄罗斯方块”入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图形进行顺时针方向旋转、逆时针方向旋转,通过操作、观察、反思逐步在头脑中形成对图形旋转的表象,进而通过动手旋转风车、旋转线段、旋转三角形等实践体验使学生感悟旋转的特征。在教学时也常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旋转,尝试从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三方面对图形的旋转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了这样一些数学活动的过程之后,就会将知识进一步的内化,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脱离实物教具和具体图形联想到平移、旋转、放大、缩小等变换形式。
三、利用“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提高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具有多端性、灵活性、新颖性等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的表述与教师的教都侧重于集中思维的训练,学生也按照课本和老师的引导用常规的思维方法去分析和思考问题。固然,这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必要的,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以及技能的形成却有很大的制约。只有集中而没有发散的思维就很难有创造,完整的创造性思维应该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两方面,二者缺一不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一题多解”是让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从不同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稍复杂的分数解决问题时,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某班图书角有40本故事书,比科技书的本数多,科技书有多少本?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并解答。汇报时学生纷纷举手,急切地展示自己的方法。
生1: 我是列方程来解的,设科技书有x本。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可列出方程:x+x=40 或(1+)x=40,解得x=30。
生2:我是画线段图来解的。通过画图,可以看出故事书的本数占了4份,而科技书的本数占了3份,所以可以这样列式:40÷4×3=30(本)。
生3:通过分析题中的第二个条件(故事书比科技书的本数多),我想到了故事书是科技书的1又倍,所以这样列式:40÷(1+)=30(本)。
生4:我是这样想的:从线段图上可以看出,故事书的本数与科技书的本数的比是4:3,故事书:科技书=,分子从4扩大到40乘了10,分母也应该乘10,所以科技书的本数应该是3乘10得30本。
我不禁赞叹:“孩子们真聪明”。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他们不断创新的思维,感受到了他们的聪明和睿智,教学中我们要诱导学生思维的发散,让他们创造性的去解决问题。
“一题多变”,是对题目中的条件、问题、情节作各种形式的变化,让学生在各种变化的情境中,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仔细地观察,认识事物,理解知识,这样既激发了思维的灵活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利用趣味游戏培养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游戏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适当创设游戏情境能够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问题,从而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实现高效学习的目的。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分类教学时,让学生参与猜三角形的游戏,将几种不同的三角形装在信封里,遮住三角形的一部分,猜一猜,可能是什么三角形。当出示一个直角时,学生很快就能猜出是直角三角形,出示一个钝角时,学生也一下就说出是钝角三角形,再出示一个锐角时,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很快说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有同学提出不同意见,于是有了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启发学生重新思考,探讨出结论。即:锐角三角形必须三个角都是锐角。只看到一个锐角,那么三种三角形都有可能,所以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五、运用综合法解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一种一般形式的逻辑思维所不能完全概括的思维方法。它不像习惯的思维方法那样沿着固定的有序的程序进行推理,而是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把问题颠倒过来进行求异性的反向思考方式。
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就经常会用到逆向思维的方法。如,白皮球有20个,比黑皮球的2倍少4个,黑皮球有多少个?面对这样一道看似简单的题目,如果没有一定的逆向思维能力是很难用算数方法解答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画线段图找出数量关系,以题中第二条信息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白球个数比黑球的2倍少4个,通过逆向思考可以知道若白球个数再增加4就恰好是黑球个数的2倍,所以列式为(20+4)÷2=12(个)。运用综合法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另一种方法。即:从问题入手,追根溯源,找到求解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然后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制造思考的机会,要长期的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思维素质,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