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005~某市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005~某市流感监测结果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为制定有效的流感防控措施提供分析资料。方法 收集本市2005~2010年流感样病例发病资料及其暴发疫情资料, 进行流行病学及病毒学检测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9年ILI 百分比为0.22%, 分离出153株季A(H1N1)、季A(H3N2)和B型流感病毒, 高峰在每年12月或次年的1月;2009~2010年ILI 百分比1.44%, 分离出甲型H1N1、季A(H1N1)、季A(H3N2)、和B型, 高峰在11月;流感暴发疫情以中小学校为主(占74.19%)。结论 本市流感流行高峰在每年的12月或次年的1月份, 应加强中小学为主的预防。

【关键词】 流感;监测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也是第一个实行全球性监测的传染病[1],常引起暴发或流行, 有一定的死亡率。本研究以全国流感监测系统为基础, 对宁夏银川市六所流感监测哨点医院2005~2010年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了解五年流感流行概况及流感病毒流行变化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05年10月~2010年3月六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内科门诊、儿科门(急)诊及发热门诊为监测点。在此期间的密切关注本市的集体单位, 尤其是大、中、小学校的流感暴发疫情。

1. 2 流感样病例(ILI)定义为 发热(体温≥38℃), 伴有咳嗽或咽痛之一者, 缺乏其它实验室确诊的流感样病例[2]。暴发疫情指一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与流行病学相关的流感样病例, 或发生5例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 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1. 3 资料收集与处理 根据《全国流感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 每周由专人负责收集流感监测诊室就诊的病例总数和流感样病例数, 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上传。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 置4℃下在24 h内运送至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监测实验室, 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流感聚集性病例、暴发疫情病例, 通知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及采集标本, 提供暴发疫情资料。

1. 4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将监测数据录入库, 采用χ2检验分析数据。

2 结果

2. 1 流行病学监测结果

2. 1. 1 流感样病例(ILI)动态监测概况 见表1。

2. 1. 2 时间分布 2005~2009年, 除2005/2006年ILI%在12月份达最高峰(0.49%), 其余监测年ILI%在次年1月份达最高峰(分别为0.82%、0.20%、0.33%)。总体来说, 四年合计月份间ILI%经χ2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88.89, P=0.000)。

2. 1. 3 年龄分布 2005~2009年, ILI年龄构成均为0~5岁组(为32.21%、34.99%、48.76%、42.96%)和5~15岁组(分为27.52%、26.32%、27.68%、31.37%)分居第一位和第二位。2009~2010年15~25岁组39.11%和25~59岁组24.19%分居第一、第二位, 五年间各年龄组ILI构成比经χ2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232, P=0.000),

2. 2 病原学监测结果

2. 2. 1 流感病毒分离情况 见表2。

2. 2. 2 时间分布 2005~2009年度流感病毒阳性分离高峰在1月份(为3.75%、29.03%、26.03%、40.59%), 四年合计各月病毒分离阳性率明显不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25, P=0.000); 2009年~2010年高峰在11月份, 阳性34.28%。

2. 2. 3 年龄分布 2005~2009年14岁及以下组段阳性率75.16%,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71, P=0.000)。2009~2010年度, 15~24岁组段病毒阳性分离率最高为57.33%, 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945, P=0.000)。

2. 2. 4 流感病毒型别分布 2005~2010年五个年度共分离出670株流感病毒,其中甲型H1N1 455株(67.91%),季A(H1N1)114株(17.02%), 季A(H3N2)26株(3.88%), B型75株(11.19%)。2009~2010年度监测的流感流行株月型别分布与历年不同。

2. 3 暴发疫情的监测结果 2005~2010年, 全市共发生41起流感暴发疫情。14起季节性流感暴发疫情和27起(65.85%)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 五个年度中, 除2007/2008年度未发生暴发疫情外, 其余年度均有发生。

3 讨论

3. 1 流感流行病学监测结果分析 2005~2009年本市流感活动处于相对平静状态, 各年度均有ILI发生, 但均为散发或局部小疫情, ILI%为0.22%, 与本省同期相一致(ILI%为0.24%)。2009~2010年, ILI%为1.44%, 高于同期本省监测水平(ILI%为1.40% )

3. 1. 1 ILI的月分布特征 本次结果显示, 2005~2009年ILI%高峰在每年12月份或次年1月份。2009~2010年ILI%高峰在11月。综合5年监测情况, 流感样病例具有冬春季节高发的特点。

3. 1. 2 ILI的年龄分布特征 2005~2009年以0~4岁组最多, 占38.02%, 5岁组占27.76%, 说明流感危害的主要人群是14岁以下儿童。因此将中小学及幼儿园作为监测流感流行的重点单位是十分重要的。2009~2010年度ILI主要集中在15~24岁组, 占39.11%, 其次是25~59岁组, 占24.19%, 说明该年度流感危害的主要人群是青壮年[3, 4], 2005~2010年度流感构成比最低的为60岁组, 其原因1与老年人的免疫力低, 达不到ILI诊断标准有关;其次与其就诊习惯有关;此外, 监测哨点医院有一所妇幼保健院, 所监测病例大部分为低年龄组, 可能也是影响本文ILI年龄构成的因素之一。

3. 2 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 五个年度2005/2006年度高峰为2005年12月, 其余三个年度高峰为次年1月, 2009/2010年度高峰为11月。提示冬季是本市流感流行高峰季节。流感病毒株检出年龄分布显示, 2005~2009年0~14岁组段占总数81.70%,有季A(H3N2)亚型、季A(H1N1)亚型和B型(Yamagata), 提示儿童流感的发病率高于成人。2009~2010年15~24岁组段阳性率4.04%;25~59岁62.86%, 型别以甲型H1N1为主, 流感病毒株发生了变异, 感染人群的年龄段发生了改变。上述结果与本省同期流感监测的流行株相一致。

3. 3 暴发疫情特征分析 2005~2009年有6起局部暴发疫情, 均为B型, 发生在1月和3月。 2009~2010年35起暴发疫情, 甲型H1N1(27起)。5年间, 41起暴发疫情中, 29起发生于中、小学校(占82.86%)。因此, 学校监测对探讨流感流行有一定作用[5]。

参考文献

[1] 陈辉,关春盛,黄锐敏,等.深圳市南山区2005年流感监测结果初步分析.中国热带医学, 2006, 6(11):1981-1982.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2005-2010年度). 2005.

[3] LYN FINELLI Influenza Surveillance 25 June 2009 [EB/OL]. Http://www cdcgov/ vaccines/recs/ACIP/downloads/mtg-slides-jun09/15-2-infpdf, available on July 14, 2009.

[4] 陈园生,苏琪茹,涂文校,等. 2009年全球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09, 10(10): 9-11.

[5] Melanie Besculides, Richard Heffernan, Farzad Mostashari, et al. Evaluation of school absenteeism data for early outbreak detection, New York City. DOI: BMC Public Health, 2005, 5: 105.